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纪录片以影视手段真实记录和表现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历史及现状,其特有的直观真实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韵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纪录片具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社会认知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营销价值,是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产业。加快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必须从战略高度,认  相似文献   

2.
张洁 《新闻世界》2013,(11):190-192
历史作为社会发展的印记,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历史的累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而在纪录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经验。纪录片强调对真实生活的记录,因此纪录片的发展不能够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在不同的环境里,纪录片所呈现的状态也不同。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对纪录片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由此,本文在梳理纪录片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以新媒体对纪录片的影响为切入点,谈一谈中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帆 《新闻窗》2014,(4):77-78
纪录片的功能是记录历史、诠释生活,增进人类相互之间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地球的了解。纪录片涉猎的范围很广,人文历史、地理风光、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各种生存状态下的人……而不论是重大社会历史题材,还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和事件,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才有纪录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星 《视听》2016,(7):131-132
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纪录片因其直观、形象、生动、通俗等特性,成为历史和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教育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众多纪录片制作者的青睐。2015年8月,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和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讲述了中国教师在英国中学运用中式教学方法授课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关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教育方式不同的争论。该纪录片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电视节目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在五彩缤纷的电视荧屏上 ,纪录片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然而 ,辉煌永远是暂时的。目前 ,我国的纪录片创作不可否认地走入了低谷 ,陷入了再次发展之前的困惑和迷惘之中 ,这固然有大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 ,但与纪录片创作者对纪录片的认识也不无关系。一、关于纪录片的价值纪录片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人文价值和史学价值 ,并由此确定它的学术价值。因此纪录片从它诞生开始就与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20年代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鲁克》 ,到90年代的《最后的山神》 ,大部分的纪录片都在反映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观念和人类…  相似文献   

6.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科教纪录片的一种,它以人类活动和文明发展的历史为表现题材,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它表现的是已经过去的人物和事件,影像往往比较缺乏,需要运用历史资料叙述、评价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历史纪录片怎样运用历史资料构建影像呢?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以它独特的纪实手法阐释人类历史,反映现实生活,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1922年美国导演弗莱厄蒂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至今,纪录片已有70年的历史。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的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界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更是显出纪录片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创作景象;同时也预告:纪录片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把握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规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公共艺术品一旦失去审美意义,再去谈论其所承载的价值,无疑是脆弱的,纪录片同样如此。在对若干纪录实践与理念检视中发现,纪录片的美学底线不是真实或者客观,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性”强调对纪录片艺术性和专业性的坚守,如此才能与观众实现高效对接,在“好看”的传播氛围中发酵价值。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一现实不仅包括人类历史与现实生活,还有人类想象生活。纪录片“底线美学”的提出,旨在表达纪录片是对人类本真样态和生活境界的追求。底线美学是纪录片艺术的理想和目标,而具体完成则需要纪录片美学底线的保障与促动。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真实的纪录片集纳起来是一部珍贵的人类文明史,那么电视纪录片,就具有了其他任何电视节目难以替代的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它是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电视高端文化的代表形式,甚至成为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标志.那些题材广泛、包容量大、系统完整,具有高深的历史和审美价值,能够构成一定规模的传播效应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堪称纪录片的鸿篇巨制,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和延伸,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电视综合艺术的显著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0.
话语:审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全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勇 《传媒》2009,(2):70-71
纪录片话语,是一种言说方式,它通过纪录片表现出来,背后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力量,纪录片话语对社会起着着建构作用,并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是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它的本质特点是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人类生活表现。不管是现实生活题材还是历史题材,不管是社会人文题材还是科学技术题材电视纪录片都具备这一特点,符合这一原则。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节目形态,又是一种创作形态,由此,它派生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附属内容,构成了  相似文献   

12.
饮食习俗类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日常饮食习惯和传统饮食风俗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独特饮食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海南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四面环海,其饮食习俗类纪录片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悠久历史的传承之美 纪录片和新闻纪实不同,它不以追求时效为目的,追求的是一种历史价值.所谓历史价值,就是作为信息的载体,纪录片选择和记录社会与生活事实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说到底,就是记录历史的可信性和整体逼真性,呈现的是历史悠久的传承之美.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以记录不可复现的时间流程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纪录片的这种特性,使它成为了历史的立体档案和现实的文献笔记.在人物传记历史文献纪录片中,人的价值与历史的价值相互交融,形成史诗般的媒介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随着中国纪录片在近几年的进一步繁荣,诞生了一大批高品位的文献纪录片,作为20世纪的文献笔记和历史备忘录,向我们展示了恢弘的历史,真实、全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创造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4.
董岩 《今传媒》2007,(11):16-17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但这面镜子不像新闻那样稍纵即逝、单薄易碎,它是可以收藏起来传于后世的.纪录片的恒久生命力来源于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纪录片是各种影视传播形态中的"贵族"--是文化含量最高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真实有活力的影像载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从一诞生就受到好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单一表现已很难满足需求,而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保持活力的努力方向。也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类型,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进行直观审视和价值判断。从纪录片题材类型的角度讲,审美特质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判断确定作为一种题材类型的纪录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突出表现的美感特征,是对这种题材类型纪录片美感性质的提炼和概括。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其审美特质也有所不同。一、人文纪录片的审美特质人文纪录片侧重于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展现人类、民族群体的尊严、价值、命运。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丝绸  相似文献   

17.
<正>纪录片作为一种展现人类历史与现实的记录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表现方式是尽可能真实、详细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原貌,这种真实性反映在影片拍摄的各个细节上。但是,纪录片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因此,如何把握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耿乔 《东南传播》2014,(10):38-40
将社会的千姿百态通过影像手段来记录——这不仅是纪录片的职责,也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将社会的历史缩影通过情景再现的手法展示——这不仅是对传统纪录片的创新,也是纪录片迎合市场需求的意义所在。人文历史纪录片不可避免要运用情景再现的创作方法,但是历史不可重演,情景再现的合理运用,便要结合历史文献、口述历史、历史影像资料、特技运用以及多观点融合的不同向度来进行论述。讲述故事、记录变迁的人文历史纪录片已不再是小众、个人化的艺术品,在情景再现的运用下,它将带给我们一种新历史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两方面的内容。电视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指的就是以纪实手法完整地报道社会生活的电视作品,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其发展的一致。 自《望长城》播出后,电视纪录片已成为中国荧屏上一个闪光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极大关注。不少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还走向世界,频频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有人评价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即从历史的中国走向现实的中国,从自然的中国走向社会的中国,从封闭的中国走向开放的中国。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会出现这种价值取向呢?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对电视纪录片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闫伟娜  刘青 《声屏世界》2013,(10):43-44
纪录片具有很强的社会认知价值、历史文献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好比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而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也显现出与地域文化、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关联,在一定区域。纪录片通常呈现出比较鲜明的创作特色和共同倾向。作为历史和时代的见证者。纪录片无法脱离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更无法规避在现实生活中沉淀已久的地域文化.尤其作为观念意识形态呈现的认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