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浅议新闻播音中的“内在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辉 《今传媒》2012,(7):128-129
语句的本质,是结合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确定语句深层的内在含义。所谓语言链条,即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稿件文字句、段、层次构成了全篇整体。不能以就句论句的方式来确定内在语。而应当从主题思想、播出目的、语言环境和整体基调来分析内在语。正确认识、掌握内在语内部技巧。  相似文献   

2.
杜建国 《信息系统工程》2010,(5):144-144,F0003,2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丰 《新闻传播》2009,(7):79-79
我们知道,具有“灵魂”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反映。毫无疑问.相机就是摄影工作者手中的武器,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相机的科技含量得到了空前提升,这一方面为我们拍出更好的照片提供了技术保证。然而.高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种种方便.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我们的思维。相反,科技越是发达,手中的相机越是先进,我们越是要开动脑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摄影记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方法跟上科技的发展.才能拍出顺乎时代发展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4.
戴蓉 《东南传播》2012,(7):183-184
播音的创作形式决定了播音的创造性特征。播音创作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主要以有声语言为主。而言语是与思维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播音创作具备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由语言与思维来创作的特征。同时,这个特性又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语言与思维密切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内在语的存在。本文仅从新闻类稿件的播音这个角度来探讨内在语在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良东 《东南传播》2014,(6):184-185
<正>"玉不琢,不成器"古往今来,每一件精美的玉器,皆为"琢磨"之物。而玉石文化的精髓,也是更多地来自于"琢磨",以及生生不息的创造。而为了展现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雕刻艺术家们还应致力干"妙"用构思与技艺、追求"传神"、"品味"艺术美、与玉石"通灵"等。"玉不琢,不成器。"古往今来,每一件精美的玉器,皆为"琢磨"之物。而玉文化的精髓,也是承认美玉在琢磨,美玉出自后天,美玉来自人为,美玉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而为了展现玉石雕刻作品的  相似文献   

6.
语域视角的编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的视角对编辑思维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两个语域视角的编辑模式:编辑选稿模式和编辑组稿模式或策划模式;提出了编辑的本质是意义,编辑就是编辑意义的论断.这是对编辑活动和编辑思维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韩晓雷 《东南传播》2011,(1):150-151
闽南语对台宣传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两岸的交流合作日趋广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笔者以评委身份参加了在泉州举行的首届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奖暨对台闽南语节目评奖会,针对评奖会中参评作品出现的问题,本文就作品的规范性、制作标准、播音要求等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12,(10):12-14
当瑞典文学院宣布,来自中国的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时,持续了几个月的传闻终于得到验证,而争论与评议也如火石般不断地在各大媒体版面中碰撞。文学院对于莫言能够获奖给出的理由是:"他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之间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对于莫言获奖,国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既有支持其言论作品大胆直率的,也有批判其创作过于阴暗偏执的。而不少作家认为,莫言获奖,中国纯文学将会迎来春天,势必带来一股文学热潮和阅读热潮。  相似文献   

9.
出版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共生于著作权法内,但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逻辑上的悖论.出版中的修改是否会侵犯作品完整权,法院的裁判也并非一以贯之.从规范目的来分析,出版者行使修改权具有正当性,其与法律保护作品完整权之目的并非全然不可调和.作者对出版者的修改有一定的容忍义务,保护作品完整权可以被出版修改权所修正,但是出版者的修改必须要恪守合理的尺度.通过对出版中的编辑工作的类型化处理,能有效化解出版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运用背景材料的解释性、说明性新闻正在增多,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因果关系和环境条件日益复杂,很有说明交待的必要,不然就会使读者弄不清新闻背后的新闻,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坠入"云里雾里",很难达到尽如人意的宣传效果。没有背景材料,新闻作品的主题就不那么突出,内容就不会那么完善,我们应当充分看到新闻背景材料的地位。背景材料的正确运用,对新闻作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赞美圣雄甘地说:“后代的子孙,很难想象,在我们这个时代,曾经走过这么一位血肉之躯。”本书的写作目的,旨在告诉读者诸君,在当代的中国,在中国的台湾岛上,的的确确堂堂正正地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他像一道闪电、一声霹雳、一阵飓风,撕裂了天穹、照亮了天幕、撼动了天庭。他那风卷残云般的气势,“说大人以藐之”的气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节,舌战群“小”的气度,都一一为历史留下了雄证。  相似文献   

12.
细节是新闻摄影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同文艺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一样,目的是揭示人物的个性,服务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摄影一脉相通的电影,更是注重细节的突出展示。近期上映的《金陵十三钗》中,让人心情沉重、永不磨灭的一个细节——琵琶弦的刻画,那种姐妹情、民族仇的情节极大地冲击着观众的心扉。新闻摄影作品对细节的展示是为了更好地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3.
王催春 《东南传播》2012,(11):26-27
文章从全球化概念及国际传媒的本质入手,分析了中国媒体话语权崛起所要面对的困难,进一步解析了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内在语征,提出创制"亲近性"文本,使文本的表达方式与受传者的思维方式、解读心理相一致,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进行。文章同时阐述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本体特质,提倡我国媒体在重大国际事件中的竞争力,承担起全球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任,更积极、正面地参与针对西方媒体霸权的文化制衡。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内在语呢?是指那些在播音语言中不能表露、不便表露或者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朗诵艺术和戏剧表演中的"潜台词"或"潜语",实际上都是内在语。  相似文献   

15.
师曾志 《出版经济》2004,(12):32-33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是杂志媒介的最好写照.杂志界人士总说,办杂志的人都有非常浓重的"五四情结".这里主要隐喻有两层含义,一是杂志创办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因而,办杂志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试图以自身的激情影响和感染读者;二是办杂志的人往往都是文化人,在他们看来,杂志的文化传播要比市场运营更为重要.这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16.
饶世权 《编辑之友》2023,(4):105-112
为促进科学振兴、技术研究,日本确立了研究目的所使用作品的作者著作权与研究者合理使用权平衡的分享理念,逐步建立了规范和保障研究者合理使用的各项制度,包括许可交易制度、对价制度等著作权利平衡分享制度。在制度的引导下,日本研究目的所使用作品的类型更加丰富,使用方式也更加多样,构建了竞争性的著作权许可交易市场。同时,由于研究者未能准确、充分理解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日本研究目的所使用作品的著作权分享制度与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日本今后将通过制定著作权法说明资料或行为指南的方式,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制度;采用并完善一站式许可、知识共享、学术论文开放获取等方式,进一步促进研究目的所使用作品的著作权分享。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29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煤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13次学术活动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本次茶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教授主讲,题目为《探索新闻的本质》。苏教授从  相似文献   

18.
不断提供优秀新闻作品,追求新闻报道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是每一个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优秀新闻作品的认定标准,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新闻作品的主题确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海音 《视听》2016,(12):54-55
黑色电影通常用来描述风格晦暗、悲观且愤世嫉俗的内容,它以"黑"衬"白",以"恶"辩"善",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具有进步意义。比利·怀尔德的黑色电影《日落大道》将爱情故事描绘成幽暗、绝望的黑色王国,其反映的实质是对真实人性的剖解和女性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教授在《明报》撰文指出:近年较有新意的新闻论述,是P.Shoemaker提出的偏差(deviance)理论。她引入生物及文化的进化观点,来解释新闻的角色,指出新闻界特别关心异常、脱轨和变异的事物。她指出,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成员专责监察四周环境,防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