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等方式而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它可以分为观  相似文献   

2.
新闻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新闻学相结合的新兴边缘科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外界事物刺激人的感官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不同的采访对象,对待新闻记者的来访,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一个有经验的新闻记者从事采访活动时,善于从采访对象的表情、语言和行动中,观察其思想反应和心理反应,摸透其心理活动,从而采取不同的采访方法和采访手段.  相似文献   

3.
丁井 《记者摇篮》2007,(6):37-37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猎取并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面对隐性采访被频繁使用的现状,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充分认识它的负面效应,尽可能地规避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所谓现场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去观察、访问、体验、感觉现实生活。现场采访要求新闻记者最大限度地加强现场观感,撷取富有人物、事物、景物之具体形状和姿态的形象素材,即便是事后采访,也要着力引导采访对象尽可能地回忆他们所目击的事物当时的情状,惟其如此  相似文献   

5.
采访活动中,记者礼仪是记者留给采访对象的最直接的“第一印象”,这一“印象”往往影响着采访对象的情绪,波及采访效应。 良好的礼节仪表是采访活动的绿色通道 新闻记者的职业决定了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6.
采访是新闻记者获得新闻素材的一个主要渠道。而采访中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向采访对象提问。传统的新闻采访学教育,更多地强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尊重对方,尽量不要提对方不愿回答或令对方难堪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然而,采访的题材千变万化,被采访者也各不相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针对一些特定的采访任务、特定的采访对象,当常规的采访方法无济于事时,不妨使用一些非常规的采访提问方法。“激将法”便是其一。以采访国际政坛风云人物而著称于世的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70至80年代曾采访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记者为了获取相应的新闻素材,对客体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考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新闻采访既是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和思索过程,也是新闻记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所以新闻记者的采访思维与方式,对新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采访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其采访对象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平等、尊重以及信任的关系,从而引导采访对象能够真实全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确保整个新闻采访顺利有效完成。其中,人际互动心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内容。新闻记者要求复合型能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新闻记者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新闻记者只有把握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才能引导采访对象积极表达。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不仅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对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新闻记者若想将新闻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实现准确、快速的传播,需要掌握科学的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与新闻传播效果.从目前新闻采访效果的分析来看,很多新闻记者缺乏采访经验,相关素养与技能有待提升,特别是应变能力还不足,对于现阶段新出现的采访技术与方法不能够灵活地应用,这就导致采访效果不佳,难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性.因此,文章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不仅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对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新闻记者若想将新闻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实现准确、快速的传播,需要掌握科学的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与新闻传播效果.从目前新闻采访效果的分析来看,很多新闻记者缺乏采访经验,相关素养与技能有待提升,特别是应变能力还不足,对于现阶段新出现的采访技术与方法不能够灵活地应用,这就导致采访效果不佳,难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性.因此,文章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象机、录音机或者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的《广播电视辞典》对隐性采访的定义是:“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只适合于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场合、特殊采访对象,如在敌方或犯罪分子中的采访。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  相似文献   

12.
对法制节目中特殊对象的采访,直接关系到采访整个事件的成效及新闻素材的可信度和效度。这是我们新闻记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 1、使采访者更好地接近采访对象,创造良好的采访气氛,以便顺利地展开采访活动,以不变应万变,把握主动权。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3.
陈东 《新闻传播》2010,(4):56-56
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媒介竞争日趋激烈,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隐性采访的魅力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4.
所谓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等方式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将隐性采访定义为:"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  相似文献   

15.
访人随缘新闻记者,就其职业而言,是以采访写新闻为其天职。但新闻不外乎记事、写人、抒情,议论无非糅合、融汇其中。人为万物之灵。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接触,我以为,除了是遵命的采访,更多的是人缘使然。尤其是非业务的访谈,除了平素的兴趣爱好,更有“有缘千里来相会”的禅意,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一场比拼智力的"战斗",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对象的不配合、采访环境的限制以及新闻记者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等,往往很难帮助新闻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记者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采访技巧的运用尤为关键。在新闻采访环节中,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于完善系统的采访技巧,引导采访对象按照新闻记者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进而帮助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缩短采访时间,提升采访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隐性采访是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的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是指新闻记者在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隐去自己的采访意图,以秘密的方式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把新闻记者及相关工作者采集新闻材料、访问采访对象等的一系列活动称为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新闻记者自身独有的特点可以通过他的采访活动表现出来,新闻采访活动大大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活动时,为了获得真实的采访材料,需要使用采访技巧深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与采访对象有效地沟通交流,以便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介的发展与新闻事业的繁荣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大餐。同时我们也看到,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记者的采访能力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 在采访中获知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却被采访对象以种种借口婉拒或干脆谢绝采访,这是新闻记者经常碰到的头疼事情。眼见可称为“新鲜”的好新闻,因为采访对象的不合作,不能采访、不能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采访既是新闻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也是新闻记者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新闻课堂到新闻单位,提到采访,前面都要加上两个字——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