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6,(5):26-31
在小说中,人物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人物的形态来看,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两类,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高于扁形人物。从人物与小说情节的关系来看,小说发展初期重情节轻人物,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人物的刻画、心理描写逐渐得到关注。从人物与小说的叙述者来看,有作者主导人物、人物主导作者和作者即人物三种。小说只有通过作者的修辞性介入,其中的人物才能生动起来,这样的小说才能算是成功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生活观是影响小说形态演进的关键因素。浪漫化牧歌生活观积极影响了民族传统鉴赏习惯,并使以"大团圆"模式和人性认知绝对化为内在特征的中国小说传统形态得以定型。率先动摇这种传统形态的内部固有结构的是《红楼梦》,而牧歌生活观的根深蒂固使中国小说传统形态迅即复原。五四新小说的现代形态转换,在左翼文艺阵营内部也形成了两种生活观的正面冲突。传统牧歌生活观强力影响着"十七年"的战争叙事、乡村叙事以及新时期之初的"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等。1980年代后期生活看取基点的位移,是对生活认知的大一统格局的一次根本性冲击,促进了文坛审美追求的个人化和多元化。传统的生活认知和人性认知的简单化倾向淡出中国小说的观念界域,标志着中国小说的现代形态转换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植物书写"在《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等"平原系列"小说中都有鲜明呈现,它是李佩甫思考中原文化意蕴的重要切入点。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语境中,少数人历经磨难如愿逃离乡村,最后却沦为城市生存法则的奴隶。"平原叙事"构成了李佩甫小说的主要叙事方式。平原乡村的民间文化形态不仅具有自由自在性,而且还存在着藏污纳垢的典型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原文化传统的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从类型化人物,戏剧化人物,扁形,圆形人物的角度,分析了张恨水小说的总体人物形态,并进一步指出作在人物塑造上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小说的人物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化人物和戏剧化人物 ,扁形、圆形人物的角度 ,分析了张恨水小说的总体人物形态 ,指出了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以小说的方式思考存在,其思考的展开方式构成它独特的人物形态,逻辑和对话形式。其中,对话在这部作品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将这些对话的形式与功能进行类型分析,便可以看到这部小说采用或创造出如此多样的对话形式,实现了作者对于存在的更充分,更自由灵活,更简捷有力的小说式思考。如果它只采用传统的人物对话形式,则不仅会导致篇幅的成倍增长,而且,其思考性也决不可能在一部小说中达到如此的广度,密度,深度和明快透彻。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小说中的情感意象与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小说中女性人物带有浓重的情感,其情感传达方法是为情感立像,即创造出生动传神的文学意象。她创设的小说意象带有不同的情感品味,呈现着不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8.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色在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小说以生活故事化形态塑造人物形象,而吴敬梓则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即以性格小说型形态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反对脸谱化,人物更为真实,小说以人为中心,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载体,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变动性也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作为抗战小说题材不断延续的一枝,在情节结构的设计上也具有传统的草莽英雄小说的影子,其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将主要人物关系放置在传统文化背景的架构中,用传统的绿营、草莽小说的人物结构关系来展现其与众不同的视角。本文将从这些小说的人物关系特点入手,具体研析这样一种情节结构设置对该类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30-137
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的扉页写下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白鹿原》中,众人看到了山河巨变下每一个鲜活生灵的人生浮沉,他们的人生缩影共同构成了那个动荡年代里中华民族的复杂图景。白嘉轩作为传统价值观的坚实捍卫者,是小说的关键切入点,亦是各个人物相互较量的矛盾触发点。从白嘉轩的传统价值观入手,对其价值观的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两方面进行详尽分析,用人物不同的命运走向以史为鉴,令世人明晰:送走专治与打压,迎来自由与平等,充盈着真善美的白鹿所带来的福乐安康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