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学者化编辑”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化编辑"简而言之就是"学者化了的编辑",提出这一命题是顺应中国学术发展的要求、编辑学研究和高校学报改革发展的要求。实现"学者化编辑"的途径主要有完善培训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以"特色栏目"带动编辑学者化和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界关于编辑“有学”与“无学”这一热点问题,就青年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论争展开论述。从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体现了对传统编辑观的超越性、全新的现代编辑价值观、编辑主体的自我发展观等理论和实际的层面展示出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价值所在;从编辑学发展的现代特征及学报的特殊地位阐论了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性。从博与专的辩证关系、丰厚掌握信息对编辑的意义、编辑学科的自身发展等视角概括了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并归纳和揭示出实现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诸多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科技期刊编辑的应有素质,认为编辑学者化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所在,并指出了实现编辑学者化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学者化”与“学者编辑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报刊编辑实例,对当前报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剖析。论述了“编辑学者化”与“学者编辑化”的内涵、途径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编辑人员应提倡学者化: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对所从事的专业要有一定的造诣;要求编辑广泛阅读、厚积博累;参加一定的科学研究。提倡编辑学者化,不是提倡编辑成为单纯的学者,应为有助于出色地完成编辑工作的学者。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学者化要溶入新的内容,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不能忽视经济效益,编辑的学者化不仅仅是学术上有造诣,还必须要有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6.
"编辑学者化"是对新时期编辑出版界思想氛围的凝练性表达,关于它的首倡者仍是一个需要追溯的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多个领域都曾提出过"学者化"的观念,这些"学者化"观念包含了共同的思想文化背景,但与其他领域相比,编辑出版界对"学者化"的倡导体现出一种主体性焦虑。"编辑学者化"的探讨与编辑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只有综合考虑话语背景才能对"编辑学者化"有一个更为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报是反映一个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水平的学术理论性刊物,而且是动态地、主动地反映,可通过反馈对学校教学和科研起到促进作用。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主题,教师在其中承担着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鉴别与加工、并向大众推介的高校学报编辑,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变化,在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一、编辑学者化关于编辑学者化的讨论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到了现在,赞同编辑学者化已成为主流趋势。其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学术书刊编辑应当学者化,非学术性书刊编辑无需学者化;另一种主张倾向于所有编辑(指国家规定正式出版物编辑)均应学者化。这里的编辑学者化是指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某一学科领域有较深造诣和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编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归结起来,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学者化只适合于学术理论书刊出版部门的学术编辑,编辑学者化是某一专业的专家加编辑家,而又较侧重于专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编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近年来编辑学的理论研究也日趋成熟,既然其他专业有专家,那么编辑专业也应该有专家,即编辑学家,所以编辑学者化应是编辑学家。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只是因为研究问题的立足点不同,导致了对编辑学者化的不同理解。笔者认为,探讨编辑学者化应根据编辑的特征而论,这样,问题的讨论可能会全面些。  相似文献   

9.
一、学术期刊编辑实现学者化的意义 学术期刊编辑向学者化方向发展,达到学者化的高度,是提高我国编辑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实现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出版界围绕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意见认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向学者化方向发展,走学者化道路;另一种意见认为,学术期刊编辑应是杂家,走博览群书之路;第三种意见认为,学术期刊应是编辑学家,别无选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者化"问题是近十年来的热门话题,虽然讨论者众多,却没有取得共识,问题就在于这一提法的模糊性。本文从"编辑"和"学者"两个概念入手,重新思考了"编辑"与"学者化"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学者化编辑",并探讨了这一命题的内涵、实现途径和讨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讨论的编辑是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主体即以编辑为职业的编辑工作者。近年来,对编辑主体的思维、素养、创造性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而研究更多的则集中在编辑是否应和能工能成为学者的问题上。多数人提出“编辑学者化”、“学者型编辑”的口号和目标;与此相反,也有人反对编辑成为学者,提出“编辑编辑化”、笔者赞同编辑同时应是学者,并想对此做些补充说明,探讨编辑作为学者的类型特征。一、编辑与学者的两位一体编辑与学者是两种不同的身份.在实际意义上两者不存在对立的问题。编辑是一种职业,如同教师是一种职业一样。而学者…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是以编辑工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由于编辑工作的主体是从事这一实践活动的人,研究编辑工作不仅要研究编辑工作规律、编辑技术、编辑方法等编辑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必须研究编辑主体及其主体性。近年来的编辑学研究,已开始触及这个问题,出现了一些论文,引起了编辑学界广泛的重视。笔者对这一问题也很感兴趣,现将个人的一些认识写出来,与编辑学界同行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者化"包括编辑的"学问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这既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需要,也是编辑工作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正确途径.我们不仅要提倡编辑做好自身的编辑工作,钻研编辑学问,使自己"专业化",而且要提倡编辑钻研自己所分管学科的学问,使自己"学问化".  相似文献   

15.
也谈学术期刊的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刚 《德州学院学报》2009,25(1):104-105
当今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向要求编辑走向学者化的道路。编辑学者化要求编辑不仅在编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鉴赏水平,而且在相关的专业领域也应该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只有如此编辑才能衡量他人研究成果的价值。学者作为编辑进入审稿过程,首先应该是鉴赏,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同时在审稿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专业研究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最终提升学术期刊的品位,提高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16.
编辑工作是复杂而艰苦的化创造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实践等关系密不可分,且与许多学科有共同的客观过程和构成物。从编辑学的主体性、横断性、独立性、实践性的兼容特征切入,深层次地理解编辑学研究的扩张性。主张编辑学理论研究应加大多科渗透性,并提出了可参照的途径,这对目前拓展这理论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者化”在编辑领域广为讨论,讨论都是就编辑应具有的有关专业知识展开的。总体来看,赞成者居多,这一点在学术编辑界反映得尤为突出。不管它算不算编辑学的一个严格命题,却直接涉及编辑主体。只要将编辑工作作一简单分析,就可能这种要求不符合编辑规律。在讨论编辑应不应“学者化”时,将我国科技出版方面常见的“兼职编辑”和“业余编辑”区别看待,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吴成福 《天中学刊》1998,13(3):114-115
关于"编辑学者化、主编专家化"的议题,现在在编辑界似乎已达成共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术编辑原有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使得他所学专业知识不致于在不断深入的学术研究活动中落伍;二是学术编辑现在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即编辑业务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使得自己逐步成为一名精通编辑业务的专门家。这里,编辑"学者化'的目标不应该像有的同志所批评的那样①,成为与其编辑工作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即医学期刊的编辑成为医学家、数学期刊的编辑成为数学家等,因为这是对"编辑学者化"概念理解的误区。实践证明,既搞编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代编辑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编辑学是信息化社会里信息传播者以一定的大众传媒为载体,对信息源进行有效采集、筛选、解码、编码和传播,使信息源按照传播目标达到最大社会化的学问和技术,是研究现代信息化社会的编辑现象、行为、特点、性质和规律的学科。正确理解“现代编辑学”的概念,对于推进编辑学的研究,对于推进包括学报在内的编辑工作现代化、规范化的编辑人员学者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前瞻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编辑学者化的话题已经谈论过一些年头了,眼下似乎“余热”未消,仍不时可见有关文章问世。总的来说,赞成的意见占多数,持异议者较少。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有着种种客观原因和社会背景,也包含促进编辑事业健康发展和提高编辑工作者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然而认真推敲一番,却不难发现这一命题其实有违倡导者之初衷。 编辑学者化,顾名思义,就是编辑工作者应该成为学者。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编辑工作者应该成为哪一行当的学者?这对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他们从事什么学科专业的研究,目标就是成为这一学科专业的学者。而编辑工作者则不然,他们成为学者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是成为编辑学专业的学者,一是成为作为工作对象的各学科专业的学者。不排除有极少数优异者可能一身二任,一般人则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学者化”倡导者回避前者而选择了后者。按照倡导者的设想,编辑工作者成为各学科专业的学者,就可与身为学者的作者平等对话,既有利于提高书刊的学术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编辑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这当然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遣憾的是这一选择事与愿违,倒让倡导者陷入失误的泥沼。这一选择将编辑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定位于非编辑专业的学者,表面上似乎提高了编辑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