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河油田属高孔中高渗透油藏,受储层非均质性、油水黏度比的影响,生产过程中注入水突进造成油井含水上升。通过选择与地层孔隙直径相匹配的冻胶微球进行堵水,其机理是微球进入高渗透层后膨胀、架桥,产生捕集,封堵来水而起选择性堵水作用。两年来在海外河油田共开展冻胶微球选择性堵水7井次,措施有效率达到100%。典型井H12K23井,实施冻胶微球堵水后最高日增油为17.6 t,含水下降为50.7%,累积增油为1 285 t。海外河油田堵水的成功说明冻胶微球在选择性堵水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不断降低,含水率不断升高,油气层保护及油田增产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室内实验,以泡沫体积、半衰期等为指标,优选了具有较好的抗温性和耐盐性的起泡剂,以阻力系数为指标,进行了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泡沫配方为质量分数0.5%的QP-1+质量分数0.1%的XC,此配方有较好的封堵性能;泡沫体系封堵能力与岩心渗透率和岩心舍油饱和度等因素有关;泡沫体系封堵能力随岩心渗透率增加而增加,随岩心含油饱和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1994年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初三组)第四题:如图1所示,在一个容器中盛有水和煤油两种液体,在液体中有一块冰悬浮着.水、煤油、冰的密度分别为ρ水、ρ油、ρ冰,且ρ水>ρ冰>ρ油.试分析:当冰熔化时,水和油的分界面1高低变化情况及油面2高低变化情况.分析 因为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而冰熔化成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为原料,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乙酸乙酯为油相,司班80和吐温80为分散剂的乳液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凝胶.FTIR表征微凝胶结构.研究结果发现,当醋酸浓度为0.13mol/L,壳聚糖溶液浓度为2.5%,交联剂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15,油水比为1.20:1时,壳聚糖微凝胶的溶胀能力最大.此条件下制得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微凝胶,其溶胀能力随壳聚糖的分子量减小而增大,且微凝胶具有pH值和盐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两亲聚合物泡沫在地层中封堵大孔道的能力及驱油性能,利用填砂管模型模拟地层环境,通过改变两亲聚合泡沫的气液比、注入速度等条件,探讨了两亲聚合泡沫的渗流特性。结果表明:两亲聚合物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阻力因子随着气液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气液比在1∶1到2∶1,此时两亲聚合物泡沫的封堵能力最强。两亲聚合物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阻力因子随渗透率和注入速度的增加而变大;原油存在和温度升高时两亲聚合物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阻力变小;两亲聚合物泡沫可以有效封堵储层中的高渗透层,减小高、低渗透层的渗透率差异,从而使注入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层内比较均匀地推进,且对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岩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将工业丙烯酸和致孔剂溶胀到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 1PN)珠体,测定了两种IPN的结构及其对茶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相近,但分子印迹IPN对印迹分子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从而实现了以较简单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效果好的大孔交联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以连续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方法制备魔芋葡甘聚糖(KG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水凝胶.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形貌,并探讨其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溶胀行为.实验表明KGM/PDADMAC水凝胶具有密集的表面凸凹的IPN分子结构特征;该IPN水凝胶的溶胀率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pH值增加而缓慢增加,当pH大于8时,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咖啡因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水溶液中制备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功能单体的种类,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比例,模板分子与交联剂比例以及反应时间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SEM观察印迹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n(咖啡因)∶n (MAA)∶n (EGDMA)=1∶ 4∶20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形貌与吸附性能较好,最大表现结合量为14.0322μmol/g.  相似文献   

9.
以表面修饰功能基团的SiO2微球为基体,以青藤碱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SiO2微球表面制备青藤碱核-壳型印迹聚合物.采用UV、FTIR、SEM及HPLC等手段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聚合物表面制备了壳层厚度约为0.05μm的均匀印迹层,对青藤碱表现出较好的印迹效率,且能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化-交联法研究了左氧氟沙星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选取左氧氟沙星与明胶的比例、水油比、明胶浓度、戊二醛用量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同时对载药微球的形态、粒径、磁性及包覆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明胶浓度15%,左氧氟沙星明胶比1∶2,水油比1∶5,戊二醛用量3.6mL;包封率为8.89%,载药量为51.36%;微球5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人工肠液中达到64%,人工胃液中达到72%,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磁性明胶微球成球性良好,分布均匀,Fe3O4及左氧氟沙星被明胶包覆.  相似文献   

11.
将壳聚糖作为功能载体,苯胺为模板分子,交联剂选用环氧氯丙烷,液体石蜡用作分散介质,吐温-80用作乳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苯胺壳聚糖印迹微球.印迹微球粒径分布均匀,为50-80μm.采用正交试验对印迹微球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乙酸浓度为1%(v/v),环氧氯丙烷用量2.5ml,转速为1100r/min,模板分子苯胺用量为3ml的条件下合成的印迹微球对苯胺吸附量为8.87mmol/g,非印迹微球对苯胺的吸附量为2.13mmol/g.红外测试证实了环氧氯丙烷参与了交联反应且模板分子苯胺被印迹在微球上.考察了苯胺印迹微球的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Scatchard分析得到一线性方程,说明合成的印迹微球表面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位点,最大表观吸附量11.43mmol/g.  相似文献   

12.
明胶微球的制备是药剂学实验课的一个学习内容,但以原实验方法制备的明胶微球容易黏连,粒径较小且收率不高。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学习效果,对原有的实验处方及制备过程进行了改进。在采用的新处方中,对油相种类、明胶溶液浓度及用量、水油比、交联剂种类等进行了改进;并且改进了制备工艺,包括各成分的混合顺序、脱水洗涤等。结果显示:用新方法制备出的微球外观圆整、透明、呈球形,分散性好,粒径较大,优于原方法所制备的微球;此外,还提高了明胶微球的制备量和收率。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研究了一种聚丙酰胺为主要成分的抗高温、耐碱凝胶型调剖剂体系,考查了聚丙烯酰胺、稳定剂、温度、pH值、矿化度等因素对调剖剂性能的影响。通过L25(56)正交表优化了配方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配方体系在30~130℃条件下都能成胶,成胶时间在3~30d可控,pH值范围为7~14,成胶粘度3.0~40Pa·s,岩心的封堵率>95%,突破压力梯度>4MPa/m,残余阻力系数>100,适用于高温强碱油藏的调剖作业。  相似文献   

14.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80作乳化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W/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一种新型微球—卡铂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微球,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形状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包裹率测定,药物释放量检测等分析了微球特性,评价了微球中卡铂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微球中卡铂的包封率为39.13%,微球中的卡铂在生理盐水中具有一定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5.
胸腺肽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适于多肽分子吸收,免疫学上"有效"、"安全",且服用方便的口服制剂,用W/O/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胸腺肽聚乳酸微球,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差热分析证明载药微球已较好形成,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表明,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13.8 μm,平均包封率为80.7%,前12 h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T1/2=295 min,在25℃和40℃分别放置90d,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剩余药量无显著变化.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符合要求,释药半衰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化学驱油方法对非常规油藏适应性差、无法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低界面张力黏弹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SZK,并从界面活性、流变性、静态吸附、耐温耐盐性和驱油实验等方面对SZK的性能和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ZK组分单一,相比于复配体系能够在更低的质量浓度(2 000 mg/L)条件下使得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数量级;SZK环境适应性好,在含油岩心粉上静态吸附量小(最大为15.87 mg/g);当温度为70℃或矿化度为16 57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低界面张力范畴,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和弹性特征,耐温耐盐性好;注入0.5 PV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SZK,可使50 mD低渗均质岩心水驱采收率提高13.53%、非均质岩心(级差5~15)水驱综合采收率提高9.36%~22.52%。该驱油体系表现出较高的低渗储层适应性及驱油性能,可为非常规油藏的化学驱油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氧化石墨烯(graphite oxide,GO)和多聚磷酸(polyphosphoric acid,PPA)复合改性剂对沥青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基质沥青和GO/PPA复合改性沥青的分子模型,通过密度、溶解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建立的沥青模型进行合理性验证;在2组沥青之间插入1 nm的真空层以表示疲劳损伤后产生的微裂缝,研究基质沥青和GO/PPA复合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自愈合过程,并以扩散系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为指标对两者的自愈合能力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基质沥青和GO/PPA复合改性沥青中的微裂缝可以更快速修复;与基质沥青相比,GO/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扩散系数更大,因此具有更高的自愈合效率。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GO/PPA复合改性剂自愈合效果的理解,为后续类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致密油藏孔喉细小、微裂缝发育,毛管力作用产生的渗吸采油效果显著.针对油藏条件下渗吸效果的评价,设计一套可进行高温高压渗吸实验的流程,并进行不同流体介质的渗吸采油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技术,评价致密砂岩岩心渗吸采油过程中不同尺度空间原油动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体介质进行渗吸采油,活性水的渗吸采收率最高,其次是清水,地层...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表面带亲水性功能基团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为稳定剂,制备出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在聚合物乳液中,用硝酸钾和氨水氧化硫酸亚铁制得表面修饰四氧化三铁的聚苯乙烯微球,制成磁性功能材料.用红外光谱(IR)、热重量法(TGA)、X射线衍射谱(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的样品为高品质的、表面单一分散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IR光谱在3030~2800,1600,1491.30,1449.42,735,698 cm-1处出现了聚苯乙烯的特征红外吸收,630 cm-1处为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Fe3O4的红外特征吸收;TGA曲线较好地解释产品的热失重现象;XRD谱出现了Fe3O4的特征衍射峰;TEM观察到大小均一、高分散的微球表面已附着Fe3O4磁性微粒.  相似文献   

20.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出水类型复杂多样、出水影响因素多,研究难度大。通过对塔河油田S48缝洞单元内油井出水类型划分,提出油井出水特征的定量划分标准;参考该单元缝洞发育地质特征,设计不同的缝洞组合模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模式的油井出水特征。结果表明,油井的出水特征与缝洞体的大小、裂缝位置及油井位置和产量有密切关系,该研究为缝洞型油藏油井增油控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