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意义]手机阅读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感知特性和个性化对其影响的研究能够为图书馆的管理改革和服务优化提供有益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感知特性、个性化对手机阅读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呈现一定的群体特征,并且时间利用相对合理;②感知特性尤其是感知易用性、个性化尤其是信息系统个性化服务,对手机阅读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积极影响;③满意度在感知特性与持续使用意愿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感知货币价值对手机阅读的满意度影响较大。最后从流程设计、内容甄选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推广实践调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调查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推广的现状,为我国儿童数字阅读推广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根据服务人口分9级,每级随机抽5家公共图书馆,通过网络调查美国45家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功能及儿童数字阅读推广实践活动。[结果/结论]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儿童提供个性化数字阅读分区,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联合各方力量协作开展儿童数字分级阅读推广活动。建议我国公共图书馆:提高儿童数字资源质量;注重儿童年龄差异;加强多方合作,拓宽儿童数字阅读活动渠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在新技术环境下,厘清数字青年数字阅读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为数字阅读服务的改进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拓展数字阅读付费领域的知识、优化数字阅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用户感知价值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数字阅读的特点,构建了数字青年数字阅读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青年数字阅读过程中的付费意愿主要受到感知价值、感知易用性因素的影响,其中感知价值对付费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另外,感知价值对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性、感知成本需要转化为感知价值才会对数字青年的付费意愿产生影响,只有感知易用性可以直接对付费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结合新信息环境下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认为采用"订阅式"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创建适合高校发展特色的"订阅式"阅读推广数字服务系统。[方法/过程]介绍"订阅式"阅读推广数字服务系统的设计原理,探讨该系统的基本框架、服务理念以及服务特色,通过实例验证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结论]"订阅式"阅读推广数字服务系统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激发读者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发起人,对于提高阅读推广活动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消费者行为分析(AISAS)模型的相关变量构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主观认知、阅读偏好和体验共享均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用户使用意愿正向影响用户行为。基于此,提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高校读者阅读意愿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4):22-28
[目的/意义] 研究高校读者阅读意愿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对提高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过程] 将自我决定理论引入阅读动机研究,并基于阅读动机构建高校读者阅读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量表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读者的自主动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读者课外阅读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受控动机对课外阅读意愿不产生影响。分析结果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了解读者阅读意愿的影响因素,对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数字阅读已然进入元宇宙为技术驱动的新时代,以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全息沉浸式阅读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沉浸式阅读软件与硬件的快速发展使读者的阅读体验显著提升,为持续使用AR/VR阅读提供了基础,但其他影响读者数字阅读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索。[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整理和凝练,基于扩展的SOR理论模型,提出元宇宙视角下读者数字阅读持续使用意愿模型。通过对218名具有元宇宙沉浸式阅读体验学生的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概念模型丰富了图书情报领域数字阅读研究在元宇宙背景中的探索,为元宇宙主题在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模拟现实中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阅读情况和阅读环境来观察和测试用户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过程中阅读效果的差异,以期为图书馆阅读服务、阅读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中等篇幅的科普知识文章为例,采用对照组实验方法从阅读理解和沉浸体验角度比较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论]用户在阅读中篇科普文章时纸质阅读的理解效果要比数字阅读好,但在阅读沉浸体验方面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用户的阅读沉浸体验与学历和性格有关,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和资源建设应在读者个性化分析和服务的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模式。通过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分析,厘清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特征,为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国外关于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研究的文献,发现国外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可聚类为阅读偏好、阅读理解、阅读体验3个方面,因而从这3个方面入手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国外文献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眼动追踪法以及脑电法等方法来研究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特点和差异;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各有利弊,认为在数字时代,两者应互为补充,并提出对我国相关研究和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意见领袖影响力来源出发,探讨其在社交媒体阅读推广中对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可为提升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效益提供参考建议。文章以TAM及其扩展模型、信任理论、传播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交媒体阅读推广活动中意见领袖的特征,构建意见领袖对数字阅读推广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模型以及相关测评量表,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开展的阅读推广服务中,推广媒介功能不会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产生显著影响,推广内容质量、推广人特征分别对感知有用性、信任产生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而感知有用性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参与意愿,信任直接或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用户参与意愿;在意见领袖影响力来源中,推广内容质量对参与意愿影响最大,推广人特征中的社会特征相较于关系强度对用户信任产生的正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意义]我国的移动数字阅读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商业性数字阅读平台用户数量不断增长,面对移动数字图书馆面临用户日益流失的情况,为此采用PPM理论模型探究用户从移动数字图书馆转移到商业性移动数字阅读平台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PPM理论模型,确定影响移动数字阅读平台用户转移行为的推力、拉力、锚定3个方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旨在利用定性模拟(QSIM)方法研究网络信息订阅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构建信息订阅意愿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挖掘网络信息订阅行为的演化规律及趋势,以便深入了解用户订阅规律的影响机制,为大众阅读平台的功能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过程]首先,在梳理相关行为研究理论基础上,归纳出影响订阅意愿的六大因素: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国内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以期为未来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以国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网络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对我国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结论]目前我国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发展较快,数字阅读推广的模式包括活动、出版物、人际传播、广告、课程、导航与推荐等,但发展不均衡,以活动模式、推荐模式为主,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曾文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2):118-125
[目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不容乐观的经典阅读现状,调研图情档类本科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偏好与阅读行为,为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课程学生的经典阅读基本情况、阅读偏好、阅读行为与习惯及其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并结合学生的课程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图情档类学生内心更钟爱纸质阅读,但在现实中却又沉迷数字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喜欢做标记,对翻译和写作等更深层次的阅读行为有畏难情绪;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不高。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包括强制性阅读、阶梯式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15.
曾文 《图书情报工作》2021,64(22):118-125
[目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不容乐观的经典阅读现状,调研图情档类本科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偏好与阅读行为,为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课程学生的经典阅读基本情况、阅读偏好、阅读行为与习惯及其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并结合学生的课程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图情档类学生内心更钟爱纸质阅读,但在现实中却又沉迷数字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喜欢做标记,对翻译和写作等更深层次的阅读行为有畏难情绪;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不高。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包括强制性阅读、阶梯式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16.
刘艳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0):21-30
[目的/意义] 在社会化阅读趋势下,将社会化阅读主体的网络身份与图书馆未来数字阅读服务相结合,明确图书馆开展社会化阅读服务的原因,探索社会化阅读平台的构建渠道,以期为未来图书馆阅读服务提供相关建议。[方法/过程] 通过对网络身份的哲学思辨,指出社会化阅读主体网络身份的特点及带来的阅读问题;区分社会化阅读主体在网络空间中数字足迹的类型,并详细论述社会化阅读对阅读环境、读者阅读行为、读者阅读能力的影响。最后,从为何构建社会化阅读、如何构建社会化阅读、如何规避风险问题三个方面提出图书馆构建社会化阅读服务的建议。[结果/结论] 社会化阅读主体网络身份具有真实身份在场缺席与数字身份虚拟在场的特征,"去身体化""匿名性"的网络身份,给予现代读者广阔的话语空间,促使数字足迹的产生与社会化阅读的形成。针对阅读方式的浅表化、阅读思考的懒惰化、信息推送的同质化、信息文本的游戏化等问题,图书馆在未来服务中可以通过在线网站、检索平台、移动阅读APP及第三方软件构建社会化阅读的渠道;可以通过数据聚合进一步优化信息推送;可以通过签订数据使用协议、加强网络发布内容监管、开展线下读书活动、实施数字素养培训、设置信息数量推荐上限规避社会化阅读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