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意义] 基于古籍数字化和古文智能处理的古籍人文计算研究,是近年来古文信息处理的新焦点,而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化分析方法能为古籍相关的传统研究问题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过程] 以《春秋》三传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以多角度的女性人物知识标注为数据来源,进行了包括女性人物"姓、国、氏"、排行、谥号、尊称和年份分布的女性人物知识量化分析,以及以女性人物知识为线索的以联姻参与度为主的诸侯国联姻关系量化分析。[结果/结论] 对《春秋》三传女性人物进行了新角度的解读,提供了一种可度量、可视化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信的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人文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能够支撑起人文计算的古籍文献数据库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数字人文视域下古籍的数据库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深度调研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依赖的关键技术基础上,将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划分为数字化、文本化、知识化和图谱化4个阶段,详细论述古籍汉字识别技术、命名实体识别、关联数据以及GIS技术等,深入阐述相关技术细节和指标。[结果/结论] 提出稷下学文献资料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思路。最后,通过分析与总结,指出古籍数据库建设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对于重构数字人文资源、促进资源共享重用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协作智能充分结合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有助于实现高效、优质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过程]提出基于协作智能构建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的PDC工作模式,结合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中的核心任务,分析人与AI的分工与协作,并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协作智能逐渐由人类主导转向AI主导的趋势。[结果/结论]进一步展示基于协作智能的家谱知识图谱构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重点探索家谱知识抽取中的协作智能,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展示协作智能的优势。协作智能不仅是未来数字人文知识图谱构建的发展趋势,对于其他领域的数字资源组织和知识图谱构建的实践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以人文学者为研究对象,划分其数字能力域类别,构建人文学者用于学术研究的数字能力框架,用以探究当前我国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过程]按文史哲、语言、法律;艺术、音乐、传媒;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4大学科分类对国内203名相关人文学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结论]为提高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从人文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前期基本信息能力、中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末期交流共享能力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人文学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图书馆相应学科服务能力的升级、数字人文平台推动人文研究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科学数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资源,对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管理科学数据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科研工作。分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相关研究现状,总结我国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在政策制度、管理体制、建设内容、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后续应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等相关措施,以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其核心理念强调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对档案数字化生存状态、生产方式以及存在价值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图书、情报和档案领域的相关内容,将档案数字化生存定义为原生数字档案和次生数字档案及其数据化存在的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涉及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元数据的著录标引等问题。同时,将数字人文的内涵实质概括为数据思维、人文关怀和创新理念,并基于其内涵实质,将档案数字数字化生产价值表述为阐述性价值和解释性价值,其中阐述性价值指向是什么,而解释性价值指向为什么,前者通过“印证”的方式实现,后者通过“发现”的方式实现。[结果/结论]从数字思维、人文关怀以及创新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数字化的生存路径,包括以论证为指向,树立数据思维;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多元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分析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特征,总结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概况,获取对我国数字人文的建设性意见。[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项目概况并梳理其发展阶段和各阶段代表性项目,按照研究方法和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根据项目成果和影响力建立分析评价体系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并据此讨论为丰富我国数字人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的诸多意见。[结果/结论] 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整体阶段特征明显、意义显著,本文总结出其项目的社会服务、图书馆深度参与、创新合作共享等特征,针对我国数字人文提出加大投入、释放图书馆潜力和形成特色的主要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分析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特征,总结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概况,获取对我国数字人文的建设性意见。[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项目概况并梳理其发展阶段和各阶段代表性项目,按照研究方法和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根据项目成果和影响力建立分析评价体系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并据此讨论为丰富我国数字人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的诸多意见。[结果/结论] 澳大利亚数字人文项目整体阶段特征明显、意义显著,本文总结出其项目的社会服务、图书馆深度参与、创新合作共享等特征,针对我国数字人文提出加大投入、释放图书馆潜力和形成特色的主要意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拓展并深化数字囤积的理论研究,针对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情境化探索。[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关键事件技术法和主题分析法研究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19名人文学者数字囤积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访谈语料进行开放式编码,最终析出数字囤积相关的三大模块和7项子主题。[结果/结论]多维度揭示人文学者在学术信息实践中的数字囤积行为,包括对人文学者数字囤积行为的概念化解析、行为模式的动态演化及囤积者类型的识别、数字囤积的情境因素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要素和多情境方向发展的数字囤积行为形成机理模型。最后,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设计科学的理论视角以及量化自我的实践视角出发,为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人文学者在数字化学术环境下的学术信息管理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校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研究内容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分析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的实践热点,为我国机构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网络调查法调查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情况,使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相关高校数字人文实践的热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结果/结论]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存在4个核心主题,在研究方法上利用多种数字技术,其项目实践对我国机构开展同类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中医古籍数字化领域生命周期进行划分,系统性述评该领域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为面向数字人文的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 从4个期刊数据库采集该领域期刊文献题录,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年度文献增长量确定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生命周期,对各阶段的相关文献进行主题聚类分析和主题演化分析以识别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结果/结论] 将国内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识别出各阶段的研究主题及主题在不同阶段中的演化路径,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数字化资源、技术体系构建和应用服务方向3方面提出未来中医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在人文计算兴起这一背景下,针对先秦诸子典籍进行自动分类的探究,以更加深入和精准地从古代典籍中挖掘出相应的知识。[方法/过程] 基于《论语》《老子》《管子》《庄子》《孙子》《韩非子》《孟子》《荀子》和《墨子》9种先秦诸子典籍构成的训练和测试语料,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提取TF-IDF、信息增益、卡方统计和互信息为特征,完成针对先秦诸子典籍的自动分类实验。[结果/结论] 基于先秦诸子典籍得到的自动分类模型调和平均值能达到99.21%,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实现对古建筑的描述,从而推进古建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法/过程] 对现有资源组织方法进行分析,以什刹海地区为例,立足该地区古建筑与数字化资源的特点,通过复用现有元数据标准及本体以及自定义实体与属性的方式,从古建筑与其他实体间的关系与古建筑自身特征表达两个方面设计古建筑描述模型,并运用词表等信息组织工具丰富模型。[结果/结论] 利用所设计的模型,可以实现对该地区古建筑的立体化、多角度描述以及古建筑与相关对象的融合,提升古建筑相关知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古籍数字化研究与实践的角度,论述集外字处理的必要性。结合古籍数字化的实践,将现有的集外字处理方法归纳为替换法、造字法和描述法,并分别讨论了这些方法的特点。以《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项目和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项目为实例,提出集外字处理方案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在数字人文研究这一大趋势下,基于先秦古汉语语料库和条件随机场模型,构建古汉语地名自动识别模型。[方法/过程] 对《春秋左氏传》中的地名的内部和外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构建模型的特征模板。在规模为187, 901个词汇的训练和测试语料上,对比条件随机场模型和最大熵模型的地名识别效果,把调和平均数为90.94%的条件随机场训练模型确定为最佳,作为本文所要构建的模型,并在《国语》语料上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在古汉语地名自动识别中,条件随机场模型优于最大熵模型,基于人工标注过的语料构建条件随机场自动识别模型能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古籍整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阳  顾磊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3):116-6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古籍整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在搜集整理当前研究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从古籍的自动录入、自动断句、自动编纂以及自动翻译等方面对基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古籍整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分别探讨这几个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文古籍数字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古籍数字化建设中的基本理论、相关技术、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古籍数字化的对策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对上海图书馆举办的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会议征集的51个汉语语境下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汉语世界关于中华文化主题的数字人文项目概况,为国内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51个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根据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设施类型和项目成果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与讨论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就"数字人文与人文学科""技术手段与方法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与问题解决"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 51个项目的总结显示出五大特点:在历史学、文学领域蓬勃发展,机器学习与数字人文深度结合,数字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综合性数字人文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合作性项目开始显现。本文也针对当前数字人文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机构间合作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大数据交叉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继续提升学科服务能力和基础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