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 ,产生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作为社会成员的人 ,无论年龄大小 ,都难以避免地或多或少要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而这些心理问题 ,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 ,常常都是被忽略了的。现代教育的发展 ,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 ,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更应该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当然 ,做心理疏导与心理保健工作 ,是心理医生的工作 ,它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 ,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娟 《青年教师》2006,(7):45-46
“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做出反应的生理、心理综合症状,1974年费登伯格(Freuden berger)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1981年,玛诗勒奇(Maslach)等人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即情绪衰竭、人格的解体及低个人成就感。近些年来,教师的职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且,人们普遍较为关注的是教龄11—20年的这一教师群体,认为这一时期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最严重。但是,根据笔者几年教师工作的切身体验及对身边教师的长期观察,认为工作1—5年也是一个“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教龄的青年教师也极易产生困惑和倦怠感,并对自身的发展及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本文旨在阐述并分析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为有效预防和消除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专业化教师应是怎样的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与此相关的“师范教育”,也逐渐改称了“教师教育”。原因在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等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都只有通过每天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的创造和努力才能最终完成,并且人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职业是一项没有长年经验积累就很难胜任的艰巨工作。许多地区的教育研究部门也开始用更加精细的方式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至少表明社会和教育领域都不再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一种简单的可以“有学历就能当教师”的“工薪”职业,而是…  相似文献   

4.
黄军峰  张雄林 《教师》2014,(3):124-124
教师工作的压力致使教师心理出现障碍,为了适应教育这一职业,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对社会、工作、自我、教育对象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和研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适时咨询、辅导、调整甚至治疗。本文分析了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应重视教师心理保健,促进教师适应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若青 《河北教育》2000,(11):14-14
所谓“归因”,是指对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测,以便能对这些行为加以控制。“归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情境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客观条件或外界环境,如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完全归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另一种是“个人倾向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人本身的特点,如将学生遇到的失败归于智慧、性格、心理、健康等。这两种心理现象,都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带有片面性或单一性,其实质都或多或少否认了教育的能动作用,其后果则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教育效果。 一、产生“归因”心理的原因 教师往往会把自己…  相似文献   

6.
一、普通高中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普通高中教师因其工作学段的特殊性,正越来越成为一个高压性的职业。我们对宁波市四所普通高中578名教师的一份调查显示:94.7%的人感到当高中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考虑调换工作。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对高中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教师工作的劳动强度不断增强;二是目前一般以高考重点、本科的上线率等作为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师整天整年都处于压力“山”大之中;三是教师本身也面临着升职、晋级、继续教育等自我发展的压力;四是教师工作时间长,有人曾做过统计。从早晨6点半早自习开始到晚上9点半晚自习结束,许多教师在校时间长达15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刘振平 《教师》2012,(29):120-121
中国历来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百年树人”重在教师。然而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也面临很多冲击与挑战。种种不协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中学教师心理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即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错位,影响到了教师自身发展与教育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学教师心理错位的概念及表现,分析了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教师心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缺失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的现实路径是学校教育“补位”,即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人格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功能。可尝试使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儿童人格教育的内容,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学校中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互助小组”等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们往往抱怨高校教育重智轻德,认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大敌。这种非此即彼的德智二元对立的状态,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负面结果,也有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在目前,要消弭二者之间的鸿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既让教师承担解惑的任务,也要有传道的道德担当。通过对《论语》中“学”的分析,笔者认为“学”完全可以作为教师品格建构的一个有效维度,因为“学”的原初含义、《论语》对“学”的内涵及社会功用的分析都表明,“学”之对象、方法、目的和结果都对教师品格建构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N一、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社会期望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挫折和应激情境越来越多,这使得不少教师从心理上到生理上产生了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笔者曾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小学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负担太重”,教师感到“最苦恼的事是学生难教”;55.2%的小学教师“工作心情不愉快”,不愉快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教师工作实在太累了”。而据中学教师称,由于升学和职业竞争等原因,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小学教师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更…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一种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情感陶冶情感的职业。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平和的情绪、宽容大度的胸怀,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社会期望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挫折和应激情境越来越多.不少教师从心理到生理都产生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调查显示,教师感到“最苦恼的事是学生难教”,55.2%的小学教师“工作心情不愉快”,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  相似文献   

12.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这是学生的教师观问题 ,也属于教育评价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评价。谁来评价教师 ?同行、同事、领导、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舆论都可以评价教师 ,但学生无疑是最重要的和最有发言权的“裁判”。曾有一位名人指出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的确 ,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学生的监督。他们不仅评价你的道德水准 ,而且评价你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 ,生理心理急剧发展 ,一方面他们的“学生感”、“向师性”十分强烈 ,要求…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冈势利导地促进符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当前,教师必须面对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期待——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各种形式向教师要成果,甚至要分数、要“状元”;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学校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对于学校、教师的任何工作差错、疏忽都采取不原谅的态度;班级人数的膨胀、考试的频繁以及繁重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这个职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师成为教育的化身,好像教师就是教育,教育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和不平衡性导致诸多教育诟病,个别教师有悖师德的行为被炒作为教师的群体行为。曾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丑化为“眼镜蛇”。教师成为扭曲价值下的“替罪羊”。这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破坏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使得教师难以产生真正的心理安全感,进而导致教师因不敢管而不作为或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冷暴力”。这给学生、社会和教育都带来严重危害。愿社会还教师一个真实、“清白”的形象;愿教师在安全的环境中为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施教者的教育观念影响实效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毛主席不摸钱”的反响和《泰坦尼克号》的效应举个例子在对中学生进行“金钱与人生价值”的思想教育时,有两位教师分别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事例,其效果大相径庭。一位教师在讲这内容时,把调子定得很高,拿学生的话来说就是很“革命化”,极力回避像“为金钱出卖感情”、“一切向钱看”等社会现象,而用“毛泽东主席不摸钱”来说明毛主席人格崇高,视金钱如粪土,“…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对外是一面彰显特色的旗帜,对内是一个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的纲领。对学校的过去,它是一个概括总结;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它又是一个奋斗目标。深思我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结合我校发展过程,经过不断反思、挖掘和总结,作为校长我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让每一棵树茁壮成长”。“树”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发展、意味着成材,“树”既指学生,也指教师。这一办学理念需要我们用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观点、用个性化成长的观点、用多一把衡量尺子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而校长则致力于为学生、教师提供成长的肥沃土壤。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只有千千万万的学生发展了,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里的这句话明确了教师的三大任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强调了从教择师的标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江泽民总书记的话也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校流生率居高不下,这固然有其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而某些教师不关心差生、歧视差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量学生流失,给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带来一定影响。对此,我校政教处专门进行调查分析。上学期初,我们又特意邀请了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召开了“厚爱差生”的“会诊”会,围绕以下三种差生的例子展开“会诊”,针对差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诊治”办法。现将老师们的发言选录如下: 一、A生经常违纪。一次课上,他故意干咳一声,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了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如何对待? 教师甲:从A生的行为上分析,该生对教师毫无敬畏心理,敢于“老虎头上拍苍蝇”,如果教师大动肝火,硬梆梆地批评一通,或责其离开课堂,都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