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刘向校书叙录,有四个争议问题:一是关于刘向校书的步骤;二是与刘向同时校书的是“杜参”还是“富参”;三是《列子叙录》的真伪;四是《列子叙录》所称“书录”问题。通过对历史献的考证辨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刘向校书过程分为七个步骤较为科学合理;二是“杜参”与“富参”应为一人;三是《列子叙录》虽有后人伪窜的成分,但并非全是伪作;四是《列子叙录》中所称“书录”,应是后人的伪窜附会。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的编辑工作,历史源远流长,两千五百年前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位编辑大师孔子,“述而不作”,编定“六经”,总结了夏、商、周三代文化。公元前26年,汉成帝令刘向主持整理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书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政府图书馆的第一次校书编目工作。此后刘向的儿子刘歆据其父所编的叙录总起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到南北朝时期,编辑工作有发展,出现了象编  相似文献   

3.
“目录”二字连称,始于汉代。《汉书叙传》云:“刘向司籍,九流以别;(?)著目录,略叙洪烈”。这个名词,一开始便和刘向校书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汉书艺文志》叙述刘向校书的情况,有云:每一书巳,向輙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4.
七略四库:七略,包括西汉末年皇家的全部藏书,指《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据《汉书,艺文志》载:“成帝时,诏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向条其篇目,撮其诣意,录而奏之。”后来刘向死了,由刘向的儿子刘歆(xīn)继续整理校订  相似文献   

5.
<正> 刘向的《别录》,本来只是把众书的“录”汇集起来,别为一书,所以称为“别录”命名之义,原很明显。可是,由于它的全称叫做《七略别录》,而古人征引时往往只省称《七略》或《七录》因而就容易与刘歆的《七略》和阮孝绪的《七录》相混。加之《别录》又还有一些其他异名,后人不加辨析,也往往引起混乱。除此以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由于《别录》久已亡佚,后人见不到原书,对于书名中何以又有“七略”二字缺乏正确的理解,于是就影响到大家对这部书的看法。比如《别录》也是分类的(即把著录的书分为六大类),有些人就未必注意。这些情况,说明了对于《别录》的命名有加以探讨和诠释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目录学研究中,不少同志对目录、目录学、目录工作这些概念模糊不清,往往会影响这门学科的正常发展。目录学既然炸为一门科学,就应该首先澄清上述几个基本概念。’“目录”成为一个专用词汇,是从西汉刘向开始的。汉成帝间平三年,为了建立国家图书馆,派谒者陈农到全国各地搜求图书,书到后,指定光禄大夫刘向带领一批人校书。刘向校书时,对每部分“辄条其篇目,撮其旨忌,录而奏文”又”爱著目录,略叙洪烈”这是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见到的“目录”二字,这时的“目录”二字含有图书篇章,名目次序和图书等意思。后来变成仅仅记录…  相似文献   

7.
研究文史,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了解自己的专业里有哪些书籍、怎样查阅书籍。同时,还要了解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研究、怎样掌握研究的进展情况。这就需要掌握文献目录学。目录一词,首见于《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汉书·艺文志》对此事详加记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法。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录”之名起于汉代,这是经过校书实践而产生的。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书,整理了西汉末年以前的大量古籍,编定了《别录》、《七略》。《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概括地反映了西汉末年以前我国学术的基本情况。我国先秦学术思想十分活跃,诸子争鸣,学派林立。  相似文献   

9.
1988年岁首,每读姜亮夫先生《敦煌学论文集》,至于夜深漏尽。该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末学荒落。难以窥其涯埃。《敦煌本毛诗传笺校录》录阮刻于上:校其异文于下。“所据皆巴黎藏本,凡七卷。”即《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伯希和劫经录》所注录也。首列《叙录》:其目录为:《唐写本毛诗诂训传郑  相似文献   

10.
邓析,郑国大夫。据《吕氏春秋·离谓篇》记载:邓析曾数难子产之法。又《左传·鲁定公九年》记载:“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子产死于公元前522年,此时邓析当已壮年,而鲁定公九年即公元前501年,所以,邓析被确定为约生于公元前560年左右,死于公元前501年;比老子晚出,和孔子同时,而早于墨子。今流传有《邓析子》一书。但许多人怀疑其并非邓析所著,如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就说:“《邓析子》乃战国晚期桓团辩者之徒所伪托。邓析实仅有《竹刑》,夫尝别自著书也。”《邓折子》曾经过刘向的一番整理,刘向还写有《校叙》以说明《邓析子》的篇数和内容。《校叙》曰:  相似文献   

11.
目录、版本和校勘之学,关系密切,常常并称,但相对说来,各为一事。目录是按次序、分类别,编排以供查考的图书或篇章的名称。“目”本专指书籍的篇章名目;“录”指“叙录”,即书籍的内容解题、提要之类。版本的“版”,本指刻有文字以印书的木板;“本”指手抄的书。自刻版通行以后,“版本”遂为不同刻本的通称。校勘,指对书籍不同版本原文之正误真伪或完整残缺,进行比较审定。研究书籍的目录,版本和校勘,都是专门的学问。整理、校勘图书,予以分类编目,始于汉成帝时的刘向。刘向于所校定之书,皆详列篇目,以备考查存佚;并撰写叙录,述要辨伪,载在本书。又把叙录汇辑在一起,单本别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整理浩繁的典籍,人们把书目进行综合排比,分门别类,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科学,这就是“目录学”。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书籍,记载着各种科学和知识。早在汉朝,刘向就把“秘阁”(皇家书库)的藏书分为七类,说明书籍的内容,编成《七略》。到了晋代,荀勖又把书籍编成“甲乙丙丁”四部,就是“经子史集”。这些就是“目录学”的起源,也称“流略之学”。明清时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刻书之风日趋繁荣。这个时代的书目,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是我国战国时代一部资料汇编,由当时各国史官或策士们所辑录,由西汉末期的学者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而成。据刘向《战国策叙录》说,他奉汉成帝之命整理皇家藏书,发现一批战国资料,“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他认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谋,宜为《战国策》。”可见书名是刘向定的,此前有各种名称,体例亦不统一,肯定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近人罗根泽有“<战国策>作于蒯通”一说)经过刘向“以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为三十三卷,十二个国别,今天看到的是:齐策6卷,秦策5卷,楚策、赵策、魏策各4卷,韩策、燕策各3卷,东周策,西周策,中山策各1卷,宋策、卫策合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汇校汇注本(1978年)分为497章。记载内容起自周贞定王(姬介)十七年(公元前152年),终于秦始皇(嬴政)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前后近204年间事。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中发现帛书27章共约1.1万余字,不少内容与《战国策》相同,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二者可互为参证,具有重要勘误价值。 《战国策》产生的背景及  相似文献   

14.
王洁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3):116-118
班固的《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它对《七略》中的图书叙录全部删除而代之以目录注释,这些注释对书籍的状况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除介绍作者、图书内容外,还反映存佚残缺、真伪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一方法开创后,图书的目录注释以此为端倪,在以后的目录学著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名或书名(篇名也称细名或小名;书名也称总名或大名).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也称序录或书录,它可以作为包括目在内的简称.把篇名(或书名)与说明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是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西汉刘向校书时的"条其篇目"、"录而奏之"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这是指从编次一书目录到群书目录的全过程.它所谓的录就是包括目在内的简称.而《汉书·叙传》说:"爰著目录,略述洪烈,述艺文志第十".这里的"目录"则是专指群书目录而言.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诸子”一词,始见之于《周礼·夏官》,原是主管“国子”(公卿、大夫、士之子)有关军旅的教育训练的官名。其后,随着时代演变,这个词的内涵有了变化,变为先秦各学派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序文”说,汉武帝曾“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又汉成帝“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可知汉时“诸子”一词已变成学术流派的总称,它既指各学派的学者,又指他们所著的书。因而也成为图书分类的一个类别。刘向的儿子刘歆卒成父业,“总群书而奏其《七略》”,其中就有《诸子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略》、《术数略》、《方技略》)。《七略》早已亡佚,幸有《汉志》是以《七略》为蓝本而写成的,使我们由此尚可窥知《七略》的梗概。  相似文献   

17.
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编目及其指导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书,历时20余年,广泛搜罗异本,积累资料,仔细进行校勘,厘定书名,同时撰写书录,编制图书目录,最终于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以《七略》编成为标志,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刘向、歆父子校书之分职,与《别录》、《七略》所分六略,除《六艺略》外,一一对应。从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的旧六艺,发展为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内容的新六艺,孔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六艺略》之得名,正在于对六经教化功能的强调,并体现了刘氏父子对旧王官之学的传承,以及建构郡县制帝国学术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馆目录,第一次开创了纪传体史书内“艺文志”的体例,成为官修目录以外的新品种。它是在“(刘)歆总群书而奏《七略》”的基础上“今删其要以备篇籍”而成,它的构成是序言,分略编次书目,每家每略之后用简明的语言概述学派的流变情况,阐述自己对各家各派的基本态度以及自己对各种学术的见解。由此,叙录成为《汉书·艺文志》不可或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班固的学术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20.
《校讎通义》是章学诚关于校 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校理图书,部 次著录,既要继承刘向父子“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又要适应学术发展和 图书变化的情况。而区分类例和撰著叙录是著录图书的主要手段。互著别裁的使用,能够科学地辨明学术原委。而编制图书索引,则对校理图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