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汉墨学发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墨子之后,墨家后学分离为东方、南方和西方三派。在战国 后期的中国社会中继续发展,其中尤其是在秦国,墨学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深入渗透进秦文 化的价值层次。秦统一后,墨学的思想流布和理论发展并没有被阻止,至汉初,在诸子复活的背景下,墨学除独立发展外,还通过儒墨、道墨互补两种学术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承,显示 出蓬勃生机。它渗透到了那个时代上自制度文化、下至底层社会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使那个时代的政治行为和社会行为带有明显的墨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陈克守、桑哲先生的《墨学与当代社会》主要介绍了墨学研究史上的重要学者及代表作,较为全面详尽地论述了墨学的现代价值,展示了墨学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平民显学--墨学与中国文化研究>是陈克守教授又一部墨学研究力作.本书详细全面地论述了墨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引用资料丰富,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证严密,有很强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4.
《平民显学一一墨学与中国化研究》是陈克守教授又一部墨学研究力作。本书详细全面地论述了墨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引用资料丰富,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证严密,有很强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5.
墨学尽管从秦汉后日益衰落,但却衰而未绝,如地火,如暗流,生生不息,在儒道佛的夹缝中顽强生长。应该说,古代中国之所以在军事、逻辑、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墨学功不可没。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培育、健全的过程中,墨家思想发挥了无法替代作用。在今天看来,这些思想依旧熠熠生辉、绚烂夺目。不仅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汲取墨学的营养,而且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呼唤着新墨学的降生。陈克守、桑哲近期出版的专著《墨学与当代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墨学之繁兴由当时的社会转型环境与学术自身发展理路所决定。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墨学的思想和精神为之提供学术解释和智力支持,这一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是其得以兴盛的基本原因;近代社会转型下的自由学术环境,也有利于墨学学术的发展;清代学者对墨学的奠基和研究方法的近代化,亦促成了墨学研究的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7.
关于墨学中绝的原因,学术界至今未作系统而充分的探讨。本文依据较为翔实的材料,认为墨学之绝始于西汉,是西汉时社会政治文化冲突的一个必然结局:墨学的平民性质和基本精神与封建宗法社会尖锐对立,不可同构;墨学重外在践行、轻内心修养的实用特征不合中国古代文化传承者的固有心态而遭文人士大夫排拒;墨学的政治伦理观及思维方式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异质而不能被传统文化认同,墨学自身隐含的一些逻辑矛盾使之缺乏理论自洽性,因而终遭弃绝。  相似文献   

8.
墨学及其思想在中国有着重要地位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墨学在国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墨学的国际地位低下,其对外传播问题成为当前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墨学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与墨学在先秦并称为显学,而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墨学逐渐沉寂下来,以至几乎成为绝学。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墨家思想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鉴墨家学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它出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及政治发展的要求。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出的节用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墨子节用经济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与墨学在先秦并称为显学,而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墨学逐渐沉寂下来,以至几乎成为绝学.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墨家思想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鉴墨家学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它比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及政治发展的要求.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出的节用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彭振宇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13-20
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清醒的个人认知、社会认知、国家认知和教育认知,其当代价值主要在于深刻地回答了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评等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挖掘和评估其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思考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应该警惕特立独行、脱离国情和质量下滑三种危险,应该抓住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四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显学》开篇提出:"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学代表下层平民文化,是劳动人民思想的集中体现,他的"兼爱"、"利人"、"非命"等道德主张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弘扬民族精神仍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应当注意从墨家伦理思想中汲取精华。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提出的平民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且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深入探讨、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无疑对当代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多学者认为兼爱是墨子站在当时平民阶级或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种不含有阶级,而讲究平等、无远近、无尊卑、无差等的爱。本文以为这只是看到了墨学思想的表象,是对墨学的一种理解偏差,兼爱是一个矛盾的理想,是墨子在坚持等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对人的道德自觉。兼爱说自产生就存在着矛盾,其中包含了墨学发展的许多潜在的悲剧因素,这将墨学引入一种尴尬。这种尴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实行带来了教义的空泛,二是造成了墨学的易被误解。误解始自孟子的非理性批判。将墨子与先秦其它诸子相比其传承之由显到隐令人感喟,与西方犬儒学派相比其用意之善而见谤也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至今,世界上用英语书写的墨学研究的文章和论著,由墨学的宗教观到开始涉及墨学思想、历史的各个方面,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墨子"功利主义"的思想研究。墨子"功利主义"在英语世界流传和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西方哲学理论对于近代墨学复兴起了重要作用,而墨子及其学说本身的博大、精深、真善,是被不同时代、不同论者进行挖掘和解读其时代价值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历来把董仲舒视为正宗经学家,却忽视了他对儒家学派以外思想的吸收.本文试图从董仲舒思想出发点、灾异学说及爱利观与逻辑方法论的探讨入手,以剖析董仲舒对墨学的吸收.作者认为这种思想上的承袭是通过肢解来实现的,它反映了儒学为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所作的努力,并且与秦汉学术思潮合流的趋势一致.董仲舒吸收墨学既增强了儒学为适应性,也使之更具排它性.这一历史悖论是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的墨学之兴,实与中国传统思想格局的嬗变过程相伴随。墨学由异端而正统、由隐而显的变化,表征着儒家独尊地位的逐渐瓦解。作为传统学术思想向现代转型的典型,近代墨学演化进程中所体现出的学与术的纠结、比较中西的研究轨辙,与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路径息息相关,思想学术史含义极为丰富,可为我们反思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成败得失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军事思想由墨家后学总结,集中体现在“城诸篇”中,是墨学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后期墨家正是在所谓墨家“十论”的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发展完备了墨家的军事思想。因此,理顺墨家军事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墨学最为深邃的内在精神。本主要从军事后勤和军事人才两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墨家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国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而又特殊的精神资源,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走向和方向标。其平民教育思想具有平民性、表证示范性、系统性和扬弃性四大特色,并且对开创教育重心下移与对象扩大以及开创真正意义上的博士下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墨学是先秦时期与儒学齐名的“显学”,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系统:儒学代表上层社会精英文化,墨学代表下层平民文化。尽管如此,在先秦时代,墨学仍然以其鲜明的特质独树一帜,同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源中的突出代表。由于它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利益,似乎不入主流,随着汉代“罢黜百家”之后的数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