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而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都是战国时代宋玉所奠定,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柳永由于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相似文献   

2.
论柳永词悲秋意象之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旅行役是柳永<乐章集>的一大主要题材,代表了柳词思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羁旅行役词有浓重的悲秋情绪,且柳永常以宋玉自况,对宋玉深深认同,有"宋玉情结",其悲秋有对生命本身的自觉、独特的感悟,有深远厚重的感染力.文章主要探讨柳永词悲秋意象的具体内蕴.  相似文献   

3.
仕途中的失意与羁旅生涯形成了柳永悲秋词的高远意象。其艳情渗透影响了柳永悲秋词的艺术品格,也削弱了其艺术感染力,降低了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统计分析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季节意象,并对其中秋意象运用的数量、模式和四时意象中秋意象用得最多的原因进行探究,旨在体察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悲秋情怀。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擅写四时之景,尤以秋景写得最多,秋意象出现频率也最高;其基本模式是:先用秋意象锁定季节,预设抒情基调,再以描述秋景的意象,将秋这一意象具体化,进而抒写自己的思乡怀人之苦,羁旅行役之悲;柳永羁旅行役词秋意象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既受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天人合一的影响,也受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悲秋的主题,其影响源远流长。通读柳永的《乐章集》,不难发现集中频频以宋玉自况。在其创作中不只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宋玉作品的句子,同时也在创作中屡屡涉及宋玉的轶事,其羁旅行役词尤其继承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柳永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几方面,提现出对宋玉《九辩》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宋词与宋玉     
宋玉感伤之形象、悲秋之意绪、文人才士沦落不偶之坎壈生平,以及宋玉作品,尤其是宋玉赋中对男女情事之描写,凝练为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语典,这些意象、语典大量出现在宋词之中,显示了宋玉及其作品的深入而持久的影响力。对《全宋词》中运用、提及"宋玉""巫山""巫阳""阳春白雪""云雨""高唐"等意象、语典的作者作品进行深入探论,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细致地认识相关作者及其词作,并从中觇视宋玉及其作品的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柳永作为一位沟通民间词和文人词的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艺术个性的形成,是与他对敦煌词的借鉴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意象、题材和叙事手法三方面阐释柳永对敦煌词的受容,以揭示柳词和敦煌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柳永都市词从题材的角度可以简单地分为描写都市风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和歌颂帝王三种类型。描写都市风貌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的词作表现的是"朝野多欢民康阜"的主题,意象比较清新艳丽,文学价值较高;歌颂帝王的词作在内容上比较露骨,意象虽雍容华贵,但华而不实,文学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9.
柳永词中大量"云雨"的出现使得词"艳"的特质俗化了。同样在词中多次使用"云雨"的晏几道却因为对"云雨"意象的回归——更重视其在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的原初意义——将词中的已趋向"俗"的艳情雅化了。因此也形成了其词"狎邪之大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青 《培训与研究》2009,26(6):1-3,25
柳永词中大量"云雨"的出现使得词"艳"的特质俗化了。同样在词中多次使用"云雨"的晏几道却因为对"云雨"意象的回归——更重视其在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的原初意义——将词中的已趋向"俗"的艳情雅化了。因此也形成了其词"狎邪之大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宋词有两大流派,一是婉约词,一是豪放词。北宋前期基本上都承袭了晚唐五代词风。词至柳永而一变,在内容上常写羁旅行役,男女恋情,辞藻多彩,音律谐婉,风格清婉绚丽,给人以柔性的美。词至苏轼而再变,一扫晚唐以来浮靡温柔的词风。凡身世友情、怀古感旧、伤时叹世、咏史说理、山水田园等内容,均可入词,从而冲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给人以阳刚之美。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谈谈宋词的阴柔美和阳刚美。  相似文献   

12.
柳永词历来被视为是婉约派之代表 ,柔婉、艳丽基本上成了柳永词风的典型概括。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从柳永慢词的产生过程 ,我们可以较为详尽地看到柳永词所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力于词创作的作家,为宋词的发展开创出了新的局面。本探讨了宋词发展兴盛的成因,并通过对《雨霖铃》一词的分析,阐述了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批评柳永词为“柳七郎风味”而著称的苏轼,其实也创作了大量的“艳科词”。以对女性的描写为视点,苏轼的“艳科词”大致可分为“侍儿词”、“妻妾词”、“歌妓词”等诸种类型,且在艺术上不乏与“花间词”相类者。导致苏轼创作“艳科词”的主客观原因,既与豪放词在北宋不受欢迎、“柳七郎风味”大畅其行的社会背景相关,又与苏轼对其词学审美认识的调整与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六朝是关于宋玉研究的重要时期,自晋至陈,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走高,论者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一个由批评到揄扬的流变过程,并最终在刘勰的大力肯定下奠定了辞赋宗师的地位。随着文人对宋玉的推崇,其形象首次由楚襄王的文学侍从转变为绝世才子,而他所开创的经典文学意象在六朝文人笔下,也客观存在着一个由晋代悲秋到向梁陈女性题材创作集中的现象。导致这种流变产生的深层原因应是文学自觉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柳永一生与歌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歌妓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促使他写下了大量的独树一帜的歌妓词。与歌妓的交往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柳永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首先是女性观,其次是人生观,第三是爱情观。而所有这些都与“恋妓情结”密勿相关。  相似文献   

18.
柳永是宋代俗词作家的典型代表。柳永以其浪漫的天性和音乐才能,生活在到处是妓馆歌楼、勾栏瓦肆的都市中,谱写通俗的流行歌曲;音乐文化的成熟,丰富动人的燕乐,是其俚俗化的又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柳永的文化角色和生活悲剧,那种被需要又被排斥的困境,则带给俚俗化的柳词以更深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