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集体主义的科学概念作为突破口,剖析了集体主义与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禁欲主义的原则界限,考察了集体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关系以及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集体主义的理论完善,从而论证了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时期,集体主义仍然是我国的基本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
社会大变革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大变化,在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价值观念的变化具有不可避免性。本文就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变化的主要原因,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和正确引导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明确提出了我们今天在价值取向上应该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在加强意识形态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应重视日常生活道德的建设。后因其日常性、无’意识性、相对稳定性和保守性等特征而显得更为关键。本以为应从制订规范、加强教育和营造生活环境等方面来建设日常生活道德。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 ,道德问题最为突出、尖锐 ,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现状 ,着重分析了当前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益的分化导致了道德观念多元化 ;二是纯粹“集体主义”道德理想的缺失 ;三是道德教育功能的弱化。在此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希望有助于当前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从道德的社会价值,实践利益,人格等方面,论述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荣誉淡化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于多重社会转型相叠加的时期,成长在转型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学习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的道德观已经并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本文在理性认识和客观把握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转型时期相适应的和谐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伦理道德教育所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失范是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道德规范不完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道德建设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与支持和道德教育发生了扭曲变形所使然。要遏制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加强道德人格建设,极力推进道德法律化、制度化进程,真正落实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道德模式的转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体现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过程中,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从道德现象的发展变化来看,我国目前的道德就处于从集体本位的道德模式向集体与个人相统一道德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这一转变可以通过道德赖以存在的利益基础、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及道德作用方式等的改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在给人类尤其是青少年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同时,其内在的痼疾也为规范青少年网络道德品性、型塑网络道德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认识网络时代与现实社会的际遇,了解网络社会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明确网络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挑战,拓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一旦信念基础瓦解,道德就面临危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正是这样一场道德危机。一方面以宗教或形而上学为信念基础、以共同体为价值取向的传统道德,作为一种整体的范式,在现代社会丧失了其有效性;另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在其信念层面上必须经得起现代理性的反思,并将基本的公平价值包含在内,但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比较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主体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公平原则,此外,权钱交易、裙带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又严重破坏了现代道德对公平原则的基本信念。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自我教育外部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内部体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需要重视道德冲突研究。这是由于当代社会变革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而且道德冲突是道德教育不可避免的议题,漠视道德冲突还导致了道德教育的低效;同时,道德冲突的研究有助于明晰道德教育的目标,有助于反思道德教育实践,道德冲突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人”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人的问题仍然是社会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德育研究的重点。面对纷繁的变化,如何教育人,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成为新时期德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研究表明,形成以人为本的道德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缺失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道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道德教育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开始,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不利因素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拟就社会转型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缺失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在国际上的延伸,它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涉及到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即"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由于传统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注重基于国家这样的大集体里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全球的视域下如何进行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被忽视。因此,本文认为,在和谐世界的视域下应将"国与国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调整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决定了人的需要的二重性 ,道德的需要成为人的本质需要。实现社会整合的道德途径 ,必须着眼于启发人的道德自觉 ,在个体的人身上去探寻 ,落脚于道德价值目标的确立、道德人格的塑造和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人们往往为艾米莉·勃朗特那具有神秘色彩的有力描写所吸引而忽视了《呼啸山庄》中的道德和社会寓意。通过对小说中恋人与夫妻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以及对作者对待教育和妇女态度的探讨,不难看出小说对当时的一些道德和社会问题作出了相当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