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与西方经典叙事学批评的叙事结构研究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说叙事批评中的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应用西方经典叙事理论进行有效批评操作的同时,也凸现出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上理论创新能力的薄弱。  相似文献   

2.
从挖掘古代文论的叙事思想、总结经典文本的叙事理论、尝试建构中国叙事学三方面对近30年古代叙事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可以发现,这一研究新的生长点在于系统、全面地清理古代叙事理论资源,并与西方叙事学形成比照、对话,以实现中西叙事理论的互识、互补。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叙事学为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中国近世叙事文本,是促成中国近世叙事文学文本意义再生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研究者的理论愿景与操作手段,对叙事学视域下中国近世叙事文学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梳理,并认为在叙事学视域下开展中国近世叙事文学研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尊重中国近世叙事文学在文化思维和话语表述方面的特殊性,二是确保叙事学理论对文本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5.
《左传》叙事研究的特征是:传统的文章技法与现代阅读体验的结合,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结合,史学视角与文学思维的结合,叙事学内部多重视点的结合。这种研究特征在日后也将成为《左传》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叙事学理论,建构中国早期叙事学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西方叙事学视角理论出发,对奥地利作家S.茨威格的经典短篇小说《家庭女教师》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该文本采用了文本外的叙事者加文本内的儿童视角的双重视角叙事策略,紧接着论述了这篇作品在儿童视角叙事方面的典型性和成功之处,最后从文本的独特的叙事策略自然推及至作家隐喻其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将原型批评置于叙事学语境之下,从文类批评角度入手探讨原型批评的语义叙事维度.这一维度更为关注文学意义的实现,和经典(符号)叙事学注重句法结构的分析方式有很大差异.这恰好补充了经典叙事学阐释力度的不足,也在后现代叙事的多维语境下保持了肯定阐释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结构主义叙事学注重研究文本的共时性结构,形成一种静态主义的研究模式,但是近年来,西方叙事学逐渐重视对叙事进程的研究.很多叙事作品具有两种叙事进程,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大部分学者只注意到了作品的显性叙事进程,却忽略了隐性叙事进程,也就忽略了作品的潜文本,而这种潜文本往往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与显性文本构成互补或解构关系.《生死疲劳》也存在一个隐性叙事进程,这个隐性进程对小说的显性文本构成了挑战,形成了颇有意味的反讽效果.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这个隐性叙事进程与显性叙事进程所构成的张力与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文本分析等方法,对世纪之交中国电影的女性叙事进行分析,认为叙事就是讲故事;女性叙事就是围绕女性展开的叙事。因此,电影人通过不同的女性叙事,表达了他们对不同性别的文化观念的思考,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1.
以传统社会历史批评解读《哥德巴赫猜想》无法深度透视其复杂性,真实性叙述下的文学意义的价值潜藏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叙述学为凭借,作为报告文学文本经典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叙事策略上所折射出的读者意识以及对于那个时代的治愈等叙事功能渐次浮出历史地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呈现出的根本矛盾是叙事模式的普遍性原则与文学创作与欣赏的特殊性境遇之间的矛盾。结构主义叙事学提供了带有普遍性意义的叙事成规,但当以叙事成规去解读具体文本的时候,则不断遭遇叙事作品特殊性的挑战。结构主义叙事学式微之后,后结构主义倾向于将每一种叙事模式都放置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历史语境之中予以探讨,比较多地照顾到叙事模式变化的特殊性。这意味着,当代叙事学已经从传统的诗学研究走向了与政治学和文化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上来。  相似文献   

14.
小说叙事的时序变异主要表现为倒叙、预叙和无时性叙述三种方式。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 ,叙事时序的变异有其不同的存在形态 ,各种存在形态又各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和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和叙事伦理四个方面对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表明除新颖的内容之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真实地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探究《长恨歌》主题多义性生发的深层原因: 叙事视点由全知到有限视角不断转换, 叙事结构上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的空间断裂而文本结构整体平衡, 采取叙事虚构化、抒情化的叙事策略, 叙事意象隐喻和转喻丰富多义, 这些构成因素都使《长恨歌》主题相应发生转换, 呈现出多义性。  相似文献   

17.
叙事学晚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结构主义研究方式的重要地位。本文从一篇被誉为叙事学“宣言”的文本入手,回溯叙事学的原初主张,探讨叙事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本文认为,结构分析帮助叙事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叙事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叙事的转向及对叙事认识的深入,结构分析的目标已由追求总体性转为承担指导性的作用。在全面展开的叙事研究中,结构分析仍是叙事研究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