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本文针对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瓶颈,选取50个调查对象进行定量的分析与定性评估。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中小学校园网站的功能结构、资源类型和交互方式等几个纬度,得出中小学校园网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稀缺、教师网络交流不频繁、管理力度不够的现状,提出要以教学信息化驱动校园网建设和以教师网络教研促进校园网应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是应用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采用系统化方法对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可使软硬件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有效规避建设实施中存在的盲目性。文章结合校园网络建设的现状,系统分析校园网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与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归纳了校园网规划阶段应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校园网的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人士意识到校园网络的建设已经成为未来教育投资的主要增长点。81.9%的学校认为网络教育是未来教育的方向。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6所中小学做出个例调查研究,试图对当前校园网络的投资和产出效果做出试探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提出促进中小学校园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模式和建设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已有部分中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并对校园网的应用问题等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在我国才刚刚开始起步,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目的和原则、中小学校园网的教学应用模式,以及中小学校园网的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等都亟需研究。本文通过对上海、山东等地一些中小学的调查分析,将主要围绕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模式和建设思路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   一、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模式   从网络…  相似文献   

5.
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被越来越多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视为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教育新时代的要求的重要举措。然而,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硬环境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底层的硬件环境阶段,还必须包括校园网络的资源建设和校园网络的有效应用等环节。近几年来,各中小学在网络硬件上投入较多,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电教》2004,(7):13-13
近日,珠海教委面对普教信息化的最新课题,为提高全市重点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的网络管理知识技能和实战经验、提高校园网的管理和应用水平,为信息化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网络人才基础,携手国内著名网络厂商锐捷网络(原实达网络)举行了校园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此次培训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网络基础理论,所开设的课程将有效地提高教师解决网络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此次培训的技术支持伙伴,锐捷网络MEDIA普教校园网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珠海的一些中小学。为了在珠海市普教系统全面实现数字化教育,珠海市教委将采取系列措施解决相应的问…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绩效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校园网的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人士意识到校园网络的建设已经成为未来教育投资的主要增长点。81.9%的学校认为网络教育是未来教育的方向。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6所中小学做出个例调查研究,试图对当前校园网络的投资和产出效果做出试探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提出促进中小学校园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校园网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重要设施,在总结淮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淮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淮安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分类标准》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校园网作为"校校通"工程实施的重要技术平台,其建设与应用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研究者以陕西省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校园网的建设、师生使用网络情况以及校园网的教学应用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师生的网络应用已成为常态化,但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应用还较少,校园网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比较薄弱。在信息化教育实践中应加强学生网络应用的引导和规范,并就校园网教学应用及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把建设数字校园作为推进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手段,掀起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浪潮。文章在分析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校园网、现实校园、高校数字校园与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差异,并从价值哲学和生态学视角剖析了中小学数字校园,最后从规划、建设、应用和管理方面归纳了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应该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一、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功能与效益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转化,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从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园网络发展的现状来看,主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立一个适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校园网络环境,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建设,是推进实施"校校通"工程、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淮南师范附属小学校园网建设及其应用的实践为例,论述如何合理地建设与使用校园网,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网"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教育部已明确提出,要在近年内建立1000个示范性中小学校园网,这必将推动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加快远程教育体系的构建。"校园网"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校园网"的开通,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学校从提高办学效益和增强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方面考虑加大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络已悄然无声走进了中小学校园,但许多学校往往只注重校园网硬件方面的建设却忽视了软件方面的投资,致使学校的软件来源复杂,这就造成了大量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各学校的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专职的网络管理员,无法保证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好校园网络,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为校园信息化、数字化应用提供畅通环境已成为校园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中小学师生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但网络行为主要依托商业网站提供的交流沟通、娱乐为主,校园网只是一个通讯平台.研究者以陕西省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师生使用网络交流沟通工具状况、校园网为师生建立主页空间的可行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建议应把师生网络交流纳入校园网建设体系之中,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模式和途径,以实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园信息应用系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 ,融合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特点而设计出的结构化应用信息系统。目前 ,中小学校园信息应用系统涵盖的有 :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信息点播系统、电子图书馆系统、课件制作系统、信息港系统、网络考试系统等。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为国内广大中小学校跨入信息化教学时代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使校内应用 (如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排课管理等 )系统从单机操作、C/ S结构操作上升到基于 WEB应用的 B/ S结构体系中来。该系统在实现校内信息最大范围共享的…  相似文献   

17.
3月15日~4月30日,《中国教育报》E教育周刊、《电化教育资讯》、《网络世界》联合开展了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及应用状况调查。调查对象为普教校园网的建设者及应用者,收回有效问卷4552份。调查结果显示,62%的中小学校园网建成时间集中在近两三年。在38%未建设校园网的学校中,30%的学校计划今年建设,近60%的学校预计2~3年内投资建设,仅有10%的学校短期内无此计划,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和技术人员匮乏。此次调查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目前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和热门话题。其一,资金投入问题和建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资金投入一般…  相似文献   

18.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网络建设,忽视教师的实际应用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投入巨资建起了校园网,可是校园网上教育信息缺乏。网上教育资源匮乏已成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呼声不断高涨,各地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如火如荼,但校园网建设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中小学校园网管理人员的边缘化的现象,本文从探究中小学校园网管理人员边缘化的原因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中小学校园网管理人员边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网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