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才是组织最重要的竞争利器,而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最核心议题.文章通过352份配对样本分析了人格特质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以及组织信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影响;组织信任在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与知识共享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宜人性与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高科技公司中层管理者为调查对象,研究了组织信任、知识共享与新产品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组织信任有利于提高新产品绩效,其中中层管理者的知识共享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组织信任促进了中层管理者知识共享,进而提升了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3.
认知和情感信任对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和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何促进知识共享是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326份知识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探讨认知和情感信任对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情感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认知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4,(7):110-113
考虑具有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研究供应链中的预测信息共享问题。通过对现实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表现出的合作与理论上的博弈模型结果的不同解释,提出了信任是影响供应链成员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从信任的角度,考察了供应链中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预测信息共享的博弈模型,将"信任因子"纳入到博弈模型之中,新的博弈模型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较好。除此之外,具体考察了供应链长期关系对信任的影响,以及供应链成员企业对长短期关系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娟茹  杨瑾 《科研管理》2014,35(8):16-24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干系人私人关系的三个构成:感情、人情和面子,探讨了干系人私人关系的三个构面、知识共享行为和复杂产品研发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理论模型,并以复杂产品研发团队的干系人为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干系人的感情、人情和面子均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感情和面子对复杂产品研发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复杂产品研发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知识共享行为在人情和复杂产品研发绩效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知识共享行为在感情和复杂产品研发绩效及面子和复杂产品研发绩效之间分别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瑞  周万坤  陈倩竹 《科研管理》2020,41(10):210-217
知识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为了提高知识的价值,企业需要促进员工间知识共享行为以增加其竞争优势。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依此分析影响员工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探究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数量、知识贡献系数、共享奖励系数和共享惩罚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正相关而共享风险系数和成本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反相关,情感信任促进知识获取而认知信任促进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市场很少有研究探讨私人关系对渠道关系行为的影响现状,通过构建一个结构方程模型,以木地板分销商为样本来源,检验了私人关系对经销商依从与情感承诺两项核心关系行为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私人关系对依从与情感承诺存在积极影响,且依从对情感承诺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陶蕾  刘益 《情报杂志》2008,27(2):73-74,78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知识日益成为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由于自身知识的有限,企业逐渐意识到需要与其他企业建立知识联盟,通过与其他企业的知识共享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探讨了作为有效知识共享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的信任是如何影响知识联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的,并进一步探讨了联盟成员间的个人关系对上述关系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生太  梁娟 《科研管理》2012,33(6):31-39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政治技能、组织信任和隐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内蒙古自治区18家企业264名员工的调查问卷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组织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政治敏锐性、人际影响力、关系拓展力、组织协调力对组织信任和隐性知识共享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信任完全中介了组织政治技能和隐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分析了该研究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关系的不稳定严重削弱创新输出。本文研究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不同维度通过信任对关系稳定的影响,并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对290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合作创新行为默契正向影响关系稳定,适度的创新网络规范共识促进了企业间的关系稳定;合作创新行为默契有利于情感信任的提高,创新网络规范共识有利于信任水平的提高;信任在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与关系稳定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静  陈菊红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70-173
从知识角度将技术创新能力分为渐进性创新能力和突破性创新能力,并分析了制造商与供应商间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对制造商的这两种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供应商不同参与时机下双方间的知识共享对制造商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建立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系网络的跨单位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说明了关系网络的特点;分析了提高企业建立关系网络能力的途径,并把与企业进行跨单位知识共享的组织分成三类,阐述了各种类型组织关系的维护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跨单位知识共享的关系网络平台;在关系网络平台上,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关系网络的跨单位知识共享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挑选出影响信任较为常见的14个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8个公因子并将信任划分为受信方的特征、双方交往特征和客观环境特征三大类别,构建了基于模糊认知图(FCM)的PPP项目组织间信任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结合模糊语义和COG法计算出各个概念节点间的关系权重。研究发现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机会主义行为直接威胁到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信任,其他因素均对信任产生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跨组织项目在合作与协同方面面临挑战,相关多主体周期性合作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有限理性视角,从项目生成期、发展期、运营期、解体期等寿命周期来分析影响协同治理机制的因素,建立了跨组织R D项目多主体合作协同治理框架。外部诱惑变大、企业信誉下降,都会降低跨组织项目合作联盟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定性与演化分析,发展期注意控制成本,运营期合理分配利益,解体期关注善后问题,为管理运作机制和关系协调机制提供背景因素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政府府际信息共享管理中引入第三方信任已被证明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当共享方的数量比较小时,基于行政权威的第三方信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而当共享方的数量大量增加时,府际信息共享中的风险和利益冲突管理变得异常复杂,这种模式便难以胜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共享俱乐部的第三方信任模式,它用市场的方法约简了府际信息共享管理的复杂性,特别适用于大数量共享方的完全非对称型府际信息共享管理.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业一直管理粗放、效率不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筑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取代传统CAD技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BIM为建筑供应链提供了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适应了建筑业单件定制化的需要。基于BIM的供应链信息共享,要排除信息共享障碍,实现建筑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及价值提升,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建立并不断改进围绕建筑供应链核心企业,以数字化信息系统为中心,以供应链信息共享契约为纽带,以BIM技术及其数据标准为基础,运用IT技术跨组织整合管理流程的信息共享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制造商与供应商信息共享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造商的角度研究制造商与供应商信息共享的程度。在前人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程度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对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证明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所得的评价结果作为样本,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信息共享程度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知识共享中的信任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红霞  丁长青 《情报杂志》2007,26(11):43-45
企业知识共享过程有知识寻找和知识转移两个阶段。在知识寻找过程中,知识接受方拥有主动权,受情感基础信任影响较大,知识源居从属地位。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情感基础信任降低了知识转移的成本,而认知基础信任可促进知识共享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在校园里更方便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社交活动,本文研究了市场上一些现有的社交软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对社交活动的特殊需求,借用安卓平台以及LBS(Location BasedService,LBS)实现了一个实时位置与活动信息共享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手机地图上显示好友的实时位置,并能在好友之间分享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活动信息。这种社交方式将带来更具可视化、立体化、动态化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