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纽扣失踪     
倪琨 《小读者》2012,(12):56-56
一百多年前。俄国首都彼得堡。朔风凛凛,大雪纷飞,气温突然降到-30℃。军营里开始发军大衣了,一会儿,士兵们都叽叽喳喳议论起来:"咳,军大衣上怎么连一颗纽扣也没有呢?真是太奇怪啦!"就连沙皇的卫士穿的军大衣也没有纽扣。沙皇知道了这件事很恼火,传令把监制军服的大臣传来问罪。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界的低温,对人类有害;然而,人工低温却可以创造出奇迹,造福人类。19世纪一个冬季的一天,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33摄氏度,士兵急需棉大衣。当彼得堡军需仓库大门被打开后,管理员发现大衣上的锡制纽扣全都不见了,只是在钉纽扣的地方留有一些灰色的粉末。管理员因这件事险些被杀。后来是科学家解开了这个谜:金属锡在零下32摄氏度开始患“锡疫”,变为松散的粉末。这是低温搞的鬼。  相似文献   

3.
1816年俄国几个年青的贵族军官在彼得堡建立的救国协会——俄国历史上第一个秘密革命织组,最后发展成为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两个组织。1825年12月14日(公历26日),北方协会在彼得堡发动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12月29  相似文献   

4.
哥德巴赫(1690-1764)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奥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贝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1725年到俄国,同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25年-1740年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书;1742年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1729年到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35年的书信往来。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人和牲畜都会流行传染病。有趣的是,金属锡也会发生传染病,这种病被称做“锡疫”。 让我们先从一个历史故事说起吧。 十九世纪中叶,有一年,彼得堡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俄国皇帝下令,立即给军队更换冬装。当士兵们高高兴兴地穿上军大衣后,却一个个都傻了眼——衣服上没有扣子———不是一两个人没有,而是大家都没  相似文献   

6.
谢佳 《教书育人》2013,(3):111-112
一简介俄国形式主义是盛行于俄国1915年至1930年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俄国形式主义的组织形式是以雅克布森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俄国形式主义的成员大多是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20世纪初产生的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对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文艺模仿说、社会功能说等学说发起了挑战,鲜明地提出文学的独立自主性,即文艺不是对外部生活的模仿和反映,文艺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由此出发,什克洛夫斯基强调文学理论不应只研究文学的外部关系(如文学与生活、自然,文学与人心的关系等),而应重点研究文学作品本身,研究文学的内部  相似文献   

7.
一、俄国的高等师范教育1779年,莫斯科大学根据罗蒙诺索夫的倡议,创办了一所培养本校师资和文科中学师资的师范学堂,宣告了俄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开端。1786年彼得堡师范学堂培养出了第一批教师。1840年在该学堂的基础上建立了师范学院。19世纪前叶,先后在莫斯科大学(1804年)、哈尔科夫大学(1811年)、喀  相似文献   

8.
1867年冬,严寒袭击了圣彼得堡,气温骤然降到零下 38℃。一天夜里,圣彼得堡城内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北风怒号,路上无一行人。圣彼得堡的一个军需库的军需官.由于天气异常寒冷,提早进入了梦乡…… 次日清晨,当军需官检查仓库的物资时,发现士兵军服上的所有锡纽扣都不翼而飞,而且原来装有锡纽扣的箱子里,也只剩下一堆灰色的粉末。他惊慌失措,惟恐被上司处罚。但是,经过实验分析,箱子里的灰色粉末依旧是锡。军需官得救了,可是人们对这锡纽扣的丢失还是不能解释,只好将其称为“锡疫”。 “锡疫”是宗教说法。中世纪的…  相似文献   

9.
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是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列宁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895年11月,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下称斗争协会),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库茵芝是19世纪后期驰名画坛的俄国风景画家。1894年至1897年,库茵芝领导了皇家美术学院的风景画工作室。1909年在彼得堡创办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11.
《套中人》又译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它是契诃夫于十九世纪末(一八九八年)所写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契诃夫讽刺作品中最好的一篇。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俄国解放运动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一八九五年,在列宁领导下,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斗争协会”第一次在俄国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给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辟了新的阶段。虽然契诃夫跟成长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距很远,没有看见变革现实生活的正确道路,但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新生活的气息和旧事物的垂死挣扎,可以听见作者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的呼声。  相似文献   

12.
彼得堡诞生的蓄意性和目的性已经借一系列怪诞形象融入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的隐喻范畴之中。在彼得堡文本中,人被分裂成"我"与"他我"、"我"与"鼻子"等镜相。大凡非本质的"存在"在这里都获得了存在的主体性。彼得堡文本中的"鼻子"意味深长。果戈理以怪诞的艺术形式在其小说《鼻子》中表现了俄国现代社会人与自我的分裂,通过八等文官柯瓦廖夫"丢失鼻子——找寻鼻子——鼻子重现"的奇异经历,揭示出彼得堡的真实。作家希冀以这种魔幻的情节强调彼得堡的"异化"本质和幽灵性,凸显八等文官柯瓦廖夫所从属的那个社会阶层在精神上的缺陷,以及以理发师伊凡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威权的恐怖和厌恶。  相似文献   

13.
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之一的“父与子”,构成了多部作品的主题。然而进入20世纪,尤其是1905年革命之后,这个传统主题却消失了。显然,文学上的这一变化是俄国现实的折射,无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母亲》,还是现代主义的典范《彼得堡》,都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反思,都为一个世纪以来俄国文学中的“父与子”主题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4.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宣传革命思想,被沙俄当局押在彼得堡罗要塞的牢房里。在那里,他写成了杰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法国作家伏尔泰因作诗讽刺了王室,被关进巴士底监狱。在狱中,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  相似文献   

15.
"我从来不会光凭脑子去创造,要在小说中描写一个人物,我必须选择一些真人作为我的凭借"。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正是按他自己的这个信念写小说的。屠格涅夫一生写下了许多小说,著名的有《猎人笔记》、《罗亭》等。他是第一个被西欧评论家承认的俄国伟大作家。据说屠格涅夫在彼得堡拘留所里写成的中篇小说《木  相似文献   

16.
斯特拉文斯基,生于俄国奥拉宁包姆,其父为圣彼得堡皇家歌剧院声乐演员。1901年入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律,但因其热衷于音乐,最终成为音乐学院教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1909年,斯特拉文斯基在彼得堡公演了他的两首管弦乐作品《焰火》和《幻想谐谚曲》。就是在这次公演中,他的作品被著名的芭蕾舞指导贾季列夫听到,从此,斯特拉文斯基开始了他崭新的音乐历程。  相似文献   

17.
<正>窗外车流渐少,树上挂着大红灯笼。父母在门上贴对联,金灿灿的“福”字晃着我的眼睛。又是一年春节,奶奶应早已在遥远的北方家里贴好窗花了吧。默默想起,我们已有两三年未回北方过年了。记得那时,家家户户都要剪窗花。北方雪多,过年时尤甚。几纸窗花远看就像冬天的纽扣,又如毛茸茸的白毯上缀着红花,盛开在年里。  相似文献   

18.
众多的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共同塑造了“多余人”、“小人物”、“新人”三大独特的系列形象,成为俄国文学的奇观,显示了俄国文学的实绩,反映了俄国文学的特点,也为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一论述“多余人”形象,我们首先要提及的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中的男主人公奥涅金.他被公认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这个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儿,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诗人。他的《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不久前重版了。他是一位在艰苦的生活中通过刻苦自学而成名的诗人。在彼得堡大学当旁听生时,由于家里不给生活费,他不得不住在一间地下室里,不得不伏在地板上学习和写作。整整三年他每天都过着饥饿的生活,甚至不得不到饭馆里去吃别人剩下的面色屑。为了得到一点收入,他只有作临时工、当校对、抄台词、给农民写信。  相似文献   

20.
1825年,俄国一批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秘密革命团体成员,先后于俄历12月14日和12月29日分别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后人根据起义的月份称这些贵族革命家为“十二月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