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摘     
程晓流  段誉 《围棋天地》2000,(11):46-48
前些时候,网络上对贴目和古棋展开了大讨论,涌现出了许多极具真知灼见的好文章,虽说作为网人,有些论点难免略带偏激色彩,但其中洋溢一片的自由探讨精神,观后足以令人为之耳目一新,心旷神怡。职业棋手以棋为谋生手段,为名利所累,不得不整天肩负着沉重的“胜负”枷锁在赛场内外“蹦迪”,赢钱容易脑溢血,输棋要防心绞痛,何其苦也!更何况还有那么多虎视眈眈的看客随时要摘下他们的痛苦去进行血淋淋的炒作!平心而论,自可从容享受“闲敲棋子落灯花”之乐的业余界朋友们又何必一定要去羡慕他们?现代围棋中的贴目,限时等等规定,无非是商业社会中为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而采取的某种强制性手段,并无多少公平与公正可言。对于办比赛的人来说,关心胜负结果远胜于关心围棋艺术,实乃理所当然。由此也就不难解释,如今为什么会有多少种比赛,就会派生出多少种千差万别的竞赛规定。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摆座子的中国古棋和不摆座子的日本古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有贴目的围棋和不贴目的围棋实在也不能算是同一种游戏。贴目的多少也是如此,每一次变革都会在棋盘上引起从量变到质变的化学反应,都会淘汰掉一大批业已无法改变固定风格的棋手,直到持黑或持白的某一方实在受不了这种折磨,要求加大棋盘本身纵横路数的那一天为止。任何游戏的胜负规则都是人定的,参与游戏者唯有服从。但是,真正的围棋艺术是不去理会这类时代强加于身之附带物的,因为它们都没有多长的生命力。试看那些足以千古流传的历史名局,其中给人以刻骨铭心般美好记忆的可是胜负与规则?遣憾的是,当今棋坛,真正潜心于攻研艺术者日见其少,而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之胜负者,宜乎众矣!  相似文献   

2.
21目大贴目     
赵三华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们之间的第一次手谈是在中国律师协会副主席傅洋先生的家中,光阴荏苒,不觉二十多年了。后来我去了澳大利亚,回国后,他的棋已经长到我让三子的水平。至今我们已经下了有四五十盘棋了。  相似文献   

3.
更正     
《围棋天地》2004,(24):55-55
浙江松阳的占跃林读者问:本人弈棋二十余载,一直不知自己棋力如何,又无从定级定段。我在联众网上是2D,有时打上3D,不小心也会掉入1D,请推测本人棋力如何?又:应氏规则为“黑贴8点”,在中国数子法中是否就是“黑贴8子”?中国规则是黑贴3 3/4子,请问终局时当黑方是185子时,黑胜1/4子,对吗?再:关于让子棋的贴目。我有一棋友,常与我对弈,但棋力不如我。有时我让他二子,有时三子。在数子时,如何计算胜负?有时不让子而改为贴目,我执白则贴他10目,执黑则贴他二十目,那么终局时我需要多少子才能胜呢?以上问题困扰我许久,苦无资料可查,只好向贵刊求助,望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4.
声音     
《围棋天地》2006,(19):22-22
黑棋贴目困难,白棋贴目也困难。 ——农心杯首局,中国王磊八段执黑对日本羽根直树九段。研究室中,中国棋手反复探讨,都无法为王磊找到获胜之路。俞斌九段判断形势之后小小幽了一默。  相似文献   

5.
时间滑翔到坂田主宰棋盘江山的60年代,大量的商业棋战开始涌现,此时,围棋已完成了向贴目制度的伟大过渡,昔日“高僧之参禅、诗人之苦吟”般的冗长对决一去不复返。象航海时代掀起的那场对陆地的探索疯狂一样,自由无束的对局空间和突然增多的对局量把围棋带人“胜负密集型”时期,追逐贴目制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失败的构想     
昭和二十八年(1953年)3月,由读卖新闻主办的吴清源九段挑战赛,挑战权循环圈中的一局。我执白,对手前田陈尔七段,当时的贴目是四目半。  相似文献   

7.
妙不论古今     
古往今来,从座子制到不贴目制再到贴目制,围棋理念产生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今技战术方面的不同在布局、中盘以及官子的各个阶段都有鲜明体现。即使如此,有关古今围棋孰强孰弱的话题也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8.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3,(17):50-51
  相似文献   

9.
黄刀一少年     
2004年,是王檄的幸运之年。今年的CSK杯选拔是从等级分前20名的棋手中产生的。而当时王檄与刘小光九段并列等级分第20位,只能有一人参加选拔。正为难之际,恰好排位在他们之前的马晓春九段决定不参加选拔赛,于是王檄才幸运地获得了选拔资格。选拔赛分五个区,每区四人,进行两轮单淘汰赛,各区第一名入围中国队阵容。第一轮王檄将等级分第一的古力七段拉下马;接着再胜新名人邱峻六段,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队的一员,踏上了第三届CSK杯的征途。  相似文献   

10.
邹俊杰 《围棋天地》2008,(16):75-77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比较新的变化。我们先来看一下图一的进程。至白14的布局曾经有一度流行过,但随着大贴目时代的到来,它“消失”了一阵。我想可能是觉得这样的布局太平稳,黑棋的先着效率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吧。但是,在今年,孔杰、陈耀烨、邱峻、朴文盎、李酷开始带头下出这个布局,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胜率。这一古老的布局又开始流行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9):16-16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林海峰就位本因坊名人,成为继坂田之后的新一代霸主。他的战绩已经昭然于世人面前,不容任何质疑,然而他的棋风和棋艺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棋迷希望棋界的霸主拥有华丽的棋风,而棋界的前辈则希望后辈不要汲汲于一局棋的得失,但是人们却没有注意到,这其实并非林海峰个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尚立和 《钓鱼》2007,(5S):18-19
所谓“活动鱼漂”,就是打开固定鱼漂座的大空豆,把插在鱼漂座上的鱼漂,能依据钓者事先的设置,在水线的一定范围内上下活动;活动鱼漂的设置很容易:调目钓目调校好后,只要把固定鱼漂座的下方那颗太空豆向下移动30-100cm就行了。  相似文献   

15.
邹卫平 《钓鱼》2007,(4X):34-35
如果说,在垂钓过程中,钓组的状态控制在设计钓目的一定范围,钩的开始移动,我们可以及时通过目数的变化来解读,这种标相,我们称为标准标相,那么,在休闲中的许多情况,钩的动作需要通过设定目以外的标相解读,这时的标相,可以称之为非标准标相。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在乎钓小鱼,如果不在乎抢抓鱼摄食的第一时间提竿,野钓中非标准标相比标准标相多。可以说,不能理懈和认识非标准标相,就无法顺利进行野钓。  相似文献   

16.
李合  索斯  王人卫 《体育科研》2011,32(6):60-64
以上海市举重队、散打队、拳击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了解上海市重竞技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及影响贴扎使用效果的原因,并针对运动损伤情况及贴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防治运动损伤的发生、发挥使用贴扎的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苦斗逆转     
昭和二十八年(1953年)10月29日、30日的大手合。我执白,黑方是中村勇太郎六段。我当时是八段,黑不贴目。大手合从二十年代开赛,和本因坊战并列当时最重要的两项正式赛事。中村先生的全盛时期是在战末,占据了本因坊循环圈的上位,曾经与岩本七段激烈争夺挑战桥本本因坊的资格。他的棋很坚实,尤其是执黑时,对方就更难了。  相似文献   

18.
钓鱼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高尚文体活动。1998年退休后,我不爱麻将、扑克,爱钓鱼,经常邀  相似文献   

19.
多算胜     
上一期,议论了棋中比较宏观的问题。本期,让我们将视线转移到比较具体的计算上来。计算,包括了着法变化的计算和目数得失的计算。如果说,宏观的能力有利于解读和欣赏棋局的话,那么,具体的计算,则为实际对局中的基础和最为重要的技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图一 黑7是著名的“秀策流”小尖.这一手坚实地积蓄力量,加强自身之后,下一步准备在右边或上边夹攻白棋,在执黑不贴目的年代,黑方采用这种稳步推进的策略就足以给白棋造成很大的压力了。如今执黑需要贴3导子或6目半,大贴目的负担迫使棋手选择更积极主动的下法.黑7小尖这类下法较少见了,不过,如果用在恰当的场合,这着小尖仍不失为一种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