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玮  吴忍堂 《武当》2004,(9):17-19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太极内丹学炼养思想,是张三丰在上阳子陈致虚、扶摇子陈抟的内丹修炼体系上的继承和发扬。修炼士王宗岳传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蒋发。从蒋发到今天,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已相传400余年,是十几代人以身证司可行能行的大法。太极拳不是某个张三李四发明的,故不应姓张也不应姓李。  相似文献   

2.
林泉宝 《精武》2006,(7):42-43
赵堡李氏太极拳一路,名曰“大功架”,或叫做“基架”,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一、结合内丹的修炼太极拳的丹功修炼法,历代宗师都非常重视,但从不轻易传授,因为它是贯串整个太极拳技能的结晶。如果一味追求效果,而没有正确的内炼方法,以  相似文献   

3.
张方 《精武》2010,(12):16-17
肾间动气的概念源于内丹学,吕洞宾就非常注蘑以肾间阳气作为丹母。正宗的武式太极门和吴式太极拳则明确的提出:以修炼肾间动气作为太极拳的基础。原传武式太极拳的内功窍要是“内转四象,外运五行”。  相似文献   

4.
宁开阳 《武当》2008,(4):15-16
中国古代道教内丹学者认为,太极拳是直接以大脑为首要对象的健身锻炼方法,本来就是通过对“心”(即大脑,古代认为心是思维器官)的调节控制,以太极拳功能态进入气功功能态。  相似文献   

5.
筑基为道家内丹修炼的初步功夫,功能是修复、补益身体机能,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下一步的修炼打好基础。与道家内丹修炼一脉相承的张祖意合太极拳,即是讲究以先天筑基为法,以筑基内炼为始,由内而外调和气血。以心静为根,  相似文献   

6.
黄建军  玉京子 《武当》2013,(7):20-21
太极拳,狭义地说,它是由道家丹士修炼内丹而发展完善起来的丹道动功。广义地说,它是中华五千余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以易、医、武、道为代表的文化技艺的结晶。内具内丹修炼之丹道精髓,外具养生导引健身技击之形义。三丰祖师集其大成,中兴立宗,由道门秘传走向今日之大众。实乃传统文化传承之大幸,中外民众修身养性之福音。内家太极拳以武演道,以道显武,始终贯穿着道家哲学思想内核。即  相似文献   

7.
王玮 《武当》2005,(9):13-14
一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源于元明时期武当道家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丹养生修持文化体系,后流传河南温县赵堡,经过四百余年,历代热爱太极拳知识的赵堡传人身练体悟,不断实践与总结,继承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套地道传统的,能动、能行、能用的,具有卫生、养生作用并可防身的内外兼修功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历代修炼者从认识阴阳契入修炼本质,以现实的  相似文献   

8.
梅墨生     
《武当》2015,(2):42
梅墨生,男,1960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著名武术家、书画家、道学养生专家。1981年毕业于河北轻校美术专业。1996年至200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2001年起在中国画研究院从事专业创作、研究。武学上师承一代隐逸武师俞敏先生,太极拳大师李经梧先生,百岁中医、太极拳及道家内丹泰斗胡海牙先生等。其中,对道家养生延寿功、道家内功、内家桩功、传统吴式太极拳及传统陈式太极拳颇有造诣。至  相似文献   

9.
李国兴 《武当》2006,(6):41-44
张三丰,元明之际著名道士。他不仅精通内丹术,又擅长拳术。太极拳即其所创。张三丰的内丹功法及其理论,具有极其显著的时代特征。这对我们了解内丹学术的历史演变过程,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张三丰丹法的内炼思想,主要体现在《大道论》、《玄要篇》、《道言浅近说》和《无根树》等著述中。其阐述简明扼要,直接了当,颇具特色。现将其内丹功法的实际操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凡传统太极拳,均源于道家,故与道家导引养生、内丹养生紧密联系,强调养生与技击并重,且视技击为不急之末学。王新午先生传《太极拳散手秘诀》,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源头,也进一步证实了她的内涵与特征。现行流行的太极拳,包括一些所谓的传统太极拳,不是泛于毫无“拳”艺,徒有其形的太极操、舞,便是偏向于背离养生的技击术,终离太极拳之传统本意远矣!今太极拳界有识之士正在不断呼吁,恢复太极拳的本来面目,特发此文,以彰同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凡传统太极拳,均源于道家,故与道家导引养生、内丹养生紧密联系,强调养生与技击并重,且视技击为不急之末学。王新午先生传《太极拳散手秘诀》,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源头,也进一步证实了她的内涵与特征。现行流行的太极拳,包括一些所谓的传统太极拳,不是泛于毫无“拳”艺,徒有其形的太极操、舞,便是偏向于背离养生的技击术,终离太板拳之传统本意远矣!今太极拳界有识之士正在不断呼吁,恢复太极拳的本来面目, 特发此文,以彰同心。  相似文献   

12.
沈明 《武当》2011,(11):18
一、运动性质和目的不同。武术散打是竞技运动,它的竞赛规则使运动员既能充分发挥搏击潜能,又能有效保护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在技法上,除不许用损身的拿法外,任何流派的打法都可以运用,充分体现了传统武术斗勇、斗智、斗力、斗技、争霸的精神,是十足的对抗性运动项目。而太极拳是以拳载道,以拳演道,以拳求道,是修行的方法之一,太极拳理是以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等为理论基础,修先天,补后天,练成内丹,以达到取坎填离进而  相似文献   

13.
孙氏武学产生于20世纪初 (1918年),是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理与《周易·参同契》等内丹学,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式太极拳而形成的。由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著作及《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两篇文章之中,故本文作者曾多次  相似文献   

14.
刘伟 《武当》2013,(7):5
杨露禅所传府内派太极拳拳法共有十套,其由浅入深,由外及内,寓健身、养生、技击于一体,呈阶梯状,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是,雍容华贵、舒展大方、气势磅礴、潇洒流畅、体系完整、传统时尚。其具体内容是:1、智捶。2、太极大架108式。3、太极老架108式。4、太极小架108式。5、太极长拳。6、小九天。7、后天法。8、太极散手三十式。9、太极十三内丹功法。10、点穴法。另外还有桩功、行功、推手、刀、剑、  相似文献   

15.
林泉宝  张顺林 《精武》2006,(5):42-42
赵堡李氏(李作智)太极拳的“两仪九功”,是太极内炼的核心功法,而其中的无极两仪功为之入门功。有了混沌初起的入门功,才能继续其它内炼功法。它不仅是太极拳内炼的基础,也是内丹修炼的筑基法。下面我们来介绍无极两仪功: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稍比肩宽,脚尖微内扣,屈膝,开裆。不要挺裆,挺裆下气受阻。下腰溜臀,肛门提起,腹微收,腰脊舒正,含胸拔背。头正颈直,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嘴微闭,牙齿轻叩,用鼻子呼吸,两眼平视。虚领  相似文献   

16.
李国兴 《武当》2003,(3):10-12
张三丰是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其功绩在于开创了武当教派,深化了内丹修炼技术,创编了太极拳与内家拳等。据《道统源流》记载,该派渊源于陈致虚和陈抟。清李西月则认为:“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即陈持),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为隐仙派者(《张三丰先生全集》)。所谓的“隐仙”,是指隐居山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武当》2008,(1):44-45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讨武当山的内丹理论,既是深入了解道教武当山内家拳奥秘的基础,也是认识与发掘道教养生文化遗产的一项不可忽略的工作。鉴于此,笔者拟就张三丰的内丹修炼理论作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19.
张苏辰 《武当》2014,(3):49-50
炼内丹功,火候最为关键。炼丹必须掌握火候,因内丹是先天真燕,不得火候,难以烹炼成丹。  相似文献   

20.
桂金忠 《武当》2013,(6):49-49
一、修炼内丹首先要静1、静与动。静与动既对立又统一。炼丹是用静坐的形式,是外静内动的炼意活动。内动时也是有静有动,心静而气行。老年人体质渐弱,体内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所以老年朋友应以练静功为主,配合太极拳、健身气功,使之动静和谐,符合人体静(阴)动(阳)平衡的道理。以人体阴阳变化的机理而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修炼内丹术的功友应辩证施功。2、静与松。静,保持心神安宁贯穿于练功的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