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维善  郑勤 《武当》2008,(10):6-9
鱼门拳燕青图套路解析 1.起势 并步站立,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同视前方(图1)。 左脚向左开步,两脚与肩同宽;同时,左掌抱右拳于胸前行礼,高与胸齐,手与胸之间距离为20—30厘米(图2)。  相似文献   

2.
李秒丰 《中华武术》2007,(10):53-53
一、传统太极拳必须定位于拳太极拳即为拳,必须定位于拳而非操舞,拳术更非神术、仙术、玄术。拳乃徒手的武术,武术之术乃是用武的技术,武乃力量实力的象征。所以说,拳属武入于兵,兵者战之用。太极拳无论多么特殊,健身效果多么奇特,只不过是依太极阴阳变化之理而运其拳,依然不过是以太极而名的拳术,太极只是拳术的名称而已,而其他功能都是为拳的本质功能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拳的本质乃是技击,这是毋庸质疑的。拳不离攻  相似文献   

3.
拳的各部位名称:拳心,拳眼,拳面,拳背,拳轮。 1拳型做法: 杨式:四指自然卷曲,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要求:拳面平齐,不可僵硬。拳中能容—食指,拳面呈红润色。陈式:四指自然卷曲,拇指扣于食指第二节上,将中指第二指节略突出,使拳型呈以中指第二节领先的螺旋型。要求:中指第二指节领先时突出约半个指节,拳面形成螺旋面。手有螺旋缠丝感,型如钻头。吴式:四指自然卷曲,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不可握得太紧,要有虚实的变化,基本与杨式同。要求:平面齐平,不可僵硬。拳中能容一指,拳面呈红色。  相似文献   

4.
栽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其形态气势如飓风卷树抛于空中而后倒栽于地,故名之。在大成拳实战(包括实战训练)中,栽拳并不像劈拳崩拳那样为人所重且运用广泛,但它决不是可有可无。事实上,大成拳的任何一种攻击方式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运用得当,皆有很强的威力。比如,劈拳是运用上下的力量,崩拳是运用前后  相似文献   

5.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6.
丁首泉  汪清明 《武当》2014,(8):11-12
流传于湖北省崇阳县的武当字门拳,当地人称“矮桩拳”,源自武当山,扎根于崇阳县民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民国初期,以字门矮桩拳出众的汪海舫,应武昌府之邀,充当鄂军都督黎元洪贴身保镖,名声大噪,其事迹历历可考;汪海臣,字门拳世家,小成后又拜字门拳宗师沈佑安为师,习得一身过硬的字门功夫。  相似文献   

7.
赵善生  沙江  肖景民 《武当》2013,(8):47-48
汇极拳初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历时七代单传。创拳人赵之枞,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油坊赵村人。赵文光先生是汇极拳第七代掌门人,与创拳人赵之枞先生系同村本家,现住济南市槐荫区匡山小区,现年79岁。他从九岁开始习武,曾经练过少林长拳、查拳、劈挂拳、埋伏拳等等,于13岁那年拜人汇极拳第六代传人赵清慕先生门下习练汇极拳。汇极拳拜师规矩十分严格,须先递拜师帖,住在老师家里习武练功,不是逢年过节不得回家,意在不许外传。赵文光先生拜师后,住在赵青慕先生的家中接受先生的言传身教,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历经五载,勤学苦练,终将汇极拳械及实战应用技法完全传  相似文献   

8.
邹强 《武当》2012,(1):9-11
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由广东新会伍德文先生广传于世。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于其间,是根据河图洛书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而构造此拳。本拳动作以体松柔和为主,每一动作均以圆圈转动,连环不断。本拳发动时可分柔劲与刚劲,柔劲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24式之捋肘 演练方法:以左格斗式预备,左脚向前活步,左拳变掌外捋,右拳自然下垂于身后(图38);右脚向前上步,左掌变拳后盘肘于左胸前,同时右掌里捋变拳盘肘于胸前(图39);右脚外撇,左脚上步,同时右拳变掌外捋(图40);左脚落实,右掌变拳盘肘于右胸前,左掌里捋变拳后也盘肘于胸前(图41)。  相似文献   

10.
贵州黑虎拳是南派少林拳,广泛流行于与湖南、广西二省交界的黔东南地区。该拳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既防身又健身。由于该拳的拳论、拳理、拳谚分散在民间,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故虽有拳理拳论,却未形成系统的文字资料。本文通过考察21位老拳师手中的资料,采用分套路总结,求同不存异,归类合并,保持原貌的方法,首次将民间资料汇总总结。并...  相似文献   

11.
为推广普及简化武当拳,丹江口市武术协会于4月上旬在汉江体育馆隆重举行了“丹江地区简化武当拳教练员培训班”。来自城区42个单位的40余名武术骨干、积极分子,参加了为期8天的培训。该拳创编人、著名武当拳  相似文献   

12.
漫话五行捶     
杜子宇 《武当》2011,(9):14-16
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集中代表,也是李瑞东先师的代表作。五行捶响誉武林,名录典籍,成为李派太极拳弘扬较广的拳法之一。本文在此谈谈笔者修炼五行捶的感想:一、文化理性太极拳内功太极拳,借拳练内功,拳显法于外,功运化于内,而拳功之本的文化哲理更隐于秘。故说"学拳容易攻理难"。传统太极拳的文化底蕴、造化机理恰恰是指导文修  相似文献   

13.
形意拳     
形意拳讲究“像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1856年后,李飞羽始以“形意拳”为名,在山西、河北等地传播该系拳技。该拳借鉴禽戏增益拳术;采用“五行学说”论述拳术运动规律;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五拳)、“十二形拳”  相似文献   

14.
少北拳述要     
韩振博 《精武》2004,(10):8-9
少北拳是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个优秀拳种,由少北拳宗师张荣时先生创编整理。 199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组,专程到锦州评审少北拳,在听取张荣时老师的讲解、观看少北学员的拳械演练和录像后一致认为,少北拳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较为丰富,动作结构严谨,攻防实战性强,风  相似文献   

15.
<正>查拳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传统拳种。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以弹腿和其他腿法为主要内容,笔者设计的此套拳种游戏,取材于查拳的典型拳势、步法,突出查拳的动作特点,力求使学生通过游戏初步了解查拳的风格特点,体验查拳典型动作,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平衡等体能,培养果敢、机巧、灵变的心智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英南 《武当》2011,(3):20-21
翁先生:来函收悉。你提的几个问题,现答复如下,谨供参考。一、关于"前不露手,后不露肘"。这里的"手"是指拳或掌,"肘"指肘部。这是一句通俗拳论。指行拳中向腰际间收回拳或掌时所搁的正确位置。即收回拳或掌的小臂应平置于腰胯之间,不能过前,也不能过后。若过前,拳或掌必露于身体之前;过后,肘部必露于身体之后。诸如撇身捶、搬拦  相似文献   

17.
意拳的意念     
意拳为王芗斋先生所创.为何意拳把“意”放到首位?许多人都知道“拳”是一种外部运动的表现形式,“意”才是真正的内涵所在:拳的表现形式代表着“意”,而“意”的内容又指导贯穿于拳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王书文 《精武》2002,(3):37-37
心意六合拳起源很古,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观飞禽走兽相斗之技能,取其精灵、奇巧、勇猛之意,创编此拳,用以训练将士,力求易学、实用,以杀敌致胜为效。心意六合拳讲究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所以后人又称此拳为“岳武穆王拳”。岳飞被害后,此拳被列为忌拳,尔后一直流传于民间。直到明末清初,由山西浦州均村姬龙峰发掘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王书文 《精武》2003,(2):37-37
心意六合拳起源很古,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观飞禽走兽相斗之技能,取其精灵、奇巧、勇猛之意,创编此拳,用以训练将士,力求易学、实用,以杀敌致胜为效。心意六合拳讲究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所以后人又称此拳为“岳武穆王拳”。岳飞被害后,此拳被列为忌拳,尔后一直流传于民间。直到明末清初,由山西浦州均村姬龙峰发掘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查拳是流传全国影响很大的拳种,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查拳的起源,可是查拳在明末清初时期,广泛盛传于山东省鲁西南和其他地区,并且已形成了李式、张式、杨式查拳三大流派,李式查拳是以李恩聚为代表。挖掘、整理、研究李式查拳,对我国明、清军旅武术、民间武术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