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太极拳特点和要领武式太极拳发源于永年县广府镇,乃清道光年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其传承为赵堡太极拳的王宗岳传蒋发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传武禹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武禹襄所创的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陈式新架,也不同于杨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他的拳架小巧紧凑,动作舒缓,气势鼓荡,形似干枝老梅,在松静中暗含着开、合、隐、现,  相似文献   

2.
李万斌 《武当》2010,(12):34-36
(21)《武当》1987年第一期载有刘会峙先生《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源流及特点》一文,其中述及赵堡太极一支传递关系是,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邢喜怀——张初臣——陈敬伯——张宗禹——张彦——张应昌——张汶——张金梅——张敬之——侯春秀——刘会峙等,至此共为十四代。  相似文献   

3.
林俊岸 《武当》2014,(11):15-16
汉唐之际,贤侠剑道之宗风,漫传于世,泛波于俗,以武演道、以武隐真之修真炼气之术流入人间,演化为先天拳等太极拳之修为。武当玄真神剑门李慎强说:“正阳祖师(钟离权)参天地之造化,合兵家之奇,将先天导引修真术六势,演为二十四势,称先天拳。”(李慎强、谢文剑《无极门武学揭秘》)唐时,李道子传有先天拳一脉;宋时,陈抟老祖将先天拳演变为无极拳;明时,张三丰祖师纳拳于丹道,创太极丹道。因先天拳原属宗传,习者不多,世间少知。  相似文献   

4.
武当南派——松溪内家拳宗阐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华 《武当》2005,(2):3-4
一、渊源述秘: 松溪内家拳传说源于武当遇真宫三丰祖师脉系,明朝盛行于浙江宁波四明山一带,时有技击家张松溪为最著,故亦有以名立派,称之为松溪内家拳者。又有南太极之称。秘传于宁波鄞县、温州一带,有《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为证。  相似文献   

5.
太乙五行拳,以武当派内家心法为底蕴,讲求抓筋拿脉,一招制敌。7月,太乙五行拳亮相"武林大会",这套神秘的拳法在江湖上掀起阵阵波澜,而人称"豹子头"的太乙五行拳年度总冠军周晋波更是将这一片江湖搅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6.
自张三丰祖师在武当山创太极拳,传到河南赵堡镇,又传到河北永年,历史悠久,千古不绝,在中华武术史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巨擘武术名流,他们在外形和套路上有所不同,繁衍出赵堡架、陈架、杨架、武架、吴架和孙架各大派别,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万法归宗,武当一脉传。  相似文献   

7.
马雷石 《武当》2004,(1):19-21
心拳十二大势为心意六合门重要的十二把劲力的盘法。必须在六艺的基础上方可盘习,每一大势内必含六艺内涵。现据南阳张志诚一脉谱传心拳七世陈合龙、水氏家传心意拳水普慈、唐百仪一脉丁正喜等恩师所传及本人练功浅见,整理出十二势的定法盘法,望习者在定法中盘出随心所欲之内劲,方不失其真谛。不到之处,望心意(形意)同门及武林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王悦 《中华武术》2007,(10):42-43
太乙五行拳,以武当派内家心法为底蕴,讲求抓筋拿脉,一招制敌。 7月,太乙五行拳亮相“武林大会”,这套神秘的拳法在江湖上掀起阵阵波澜,而人称“豹子头”的太乙五行拳年度总冠军周晋波更是将这一片江湖搅起千层浪。[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张长林  张顺林 《武当》2006,(5):34-36
1973年春节刚过,李宗有老师给郑悟清老师刻了一枚牛角方印, 让家兄长林和他一块送往西安,家兄借机请郑老师拨拨架子。从西安返回咸阳时,在西安火车站,碰见郑悟清的徒弟刘育英,李宗有老师告诉刘老师说,他多次拜访过侯老师, 侯老师只拉家常,不谈拳术,今天想再拜访侯老师。与侯老师善交的刘育英满口答应,他带去准行。果不其然,侯春秀老师见刘育英引荐,非常热情地与李老师和长林兄谈起了赵堡架太极。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东 《武当》2009,(1):6-9
此拳是笔者随李铸老师所学,其源流已无法考证。据练此拳的杨仲伟老师讲,这套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水国术馆主任王斡丞老师得奇人独自秘授。现本人根据所学及采用杨仲伟老师整理的文学资料,将“内家十二象太极高翰作一介绍,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瑞 《武当》2008,(3):17-18
记得在1973年的一天下午,我抱着练拳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情,兴致勃勃地到了恩师的家里,想把练拳体会向老师作个汇报并得到赞许,因为刚开始练拳时,照着老师所授拳架,轻轻柔柔地习练,除了病在慢慢地好转以外,身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后来就请教了一位长期习拳的师傅,让他帮我看看拳架有无什么大的毛病,他看了很热心地告诉我说:“瑞你把拳都练成瘫软架啦,没有一点筋骨,这咋成?”当时我想,是的,拳么就得有点硬功和力度与发力的东西才谓拳。  相似文献   

12.
赵堡太极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各代传人对太极拳理的理解或有差异,因而所练赵堡架也是风格各异,大小高低快慢不一。在整个拳系中共传有十五种拳架,即大架、小架、代理架、腾挪架、领落架、功夫架、内功慢架、走架、车轮架、呼雷架、跳架、跟头棍架、飞架、溜  相似文献   

13.
张修睦  冯景春 《武当》2003,(9):18-20
本文介绍的武式太极拳是武派另一代表人物——李启轩所传拳架。启轩名承纶,是李亦畲长弟,当时两人一起跟武禹襄学拳。此拳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因此,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保留了较原始的拳架和练习方法,如拳势中有360度云手及鸳鸯脚等。此拳每势的演练,不提“起、承、  相似文献   

14.
孙武军 《精武》2007,(6):18-19
内家拳这一名称最早出自宁波人黄宗羲之口,所见最早也是最权威的内家拳法也是宁波人黄百家所记;尤其是,说到内家拳必提的两位内家拳大师张松溪和王征南,都是宁波人。宁波古称四明,黄宗羲说,内家拳从张松溪传四明叶继  相似文献   

15.
陈庆国 《武当》2001,(1):5-9
据郑炳章先生讲,太极“十三硬架”是杨班侯所传。当年杨班候将其传与李瑞东的长子李伯英、三子李季英、弟子项润田和承安和尚。郑炳章老师先后曾向这四位前辈学艺,时问最长的是承安和尚和李季英。李季英对此拳多有心得,并在十三趟硬架后面又加上一趟“捍卫心气抖心随”,成为现在的十四趟。  相似文献   

16.
薛圣东 《武当》2004,(7):18-19
赵堡太极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各代传人对太极拳理的理解或有差异,因而所练赵堡架也是风格各异,大小高低快慢不一。在整个拳系中共传有十五种拳架,即大架、小架、代理架、腾挪架、领落架、功夫架、内功慢架、走架、车轮架、呼雷架、跳架、跟头棍架、飞架、溜架。  相似文献   

17.
李新宏  郭杰 《精武》2005,(6):32-34
顺势是流传于河北唐山地区的优秀拳种之一,现已在唐山传承了四五代人。除了在唐山地区流传外,该拳在江苏徐州也有一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唐山顺势门第五代传人胡春秀、胡春光兄弟因工作定居于江苏徐州,在该地区广为传播顺势门。据记载,该拳最早由丰润县冯万合传授,又有第二代刘彦昌、第三代王荣昌等前辈传至第四代刘照远老师。笔者有幸结识今年已85岁高龄的刘照远老师,在此将顺势门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李万斌 《武当》2010,(4):32-34
关于陈王廷创拳 (一)唐村李氏与陈沟陈氏的关系 据《李氏家谱·序》记载:唐村李氏“始祖与常阳村陈公讳卜,郝庄陈公讳厚,李洼李公讳清河,刘村蒋公讳培礼故徙途相舍衣食义厚,人寺庙拜圣结义,栽培二柏架葡萄铭物别焉。忘弗年久鹿鹿世裔眷怀,逢年大节苍龙昂首之日,民乐邑舞,百里跋涉千载寺,逢揖祈三教圣灵,拜谢僧道圣师舍食传拳养脉恩矣。”  相似文献   

19.
秘宗拳     
秘宗拳虽名为少林派拳术,而实为内功拳。其特点与太极、形意、八卦无不相合。秘宗拳之真谛有诗云: 头顶颈挺舌舐腭,沉肩坠肘胸宜含。敛臀提肛膝微屈,气息相随丹田趋。本期开始连载的这套秘宗拳,俗称秘宗架或秘宗母拳。它即有徒手套路,又有器械套路,实为不可多得之拳术教材。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06,(1):16-19
近日到山西采访,在一形意拳大家家中偶然发现线装拳谱一本,名为《张氏短打拳》。拳谱已很破旧,污迹、水渍满书页,而且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但此大家却视若珍宝,不肯示人。待众宾客散去,帷余与大家独处时,余施展绝技“泡磨大法”才得窥拳谱一角。拳谱为民国元年上海江东书局印行,石印本,共两册,为技击名家玄机和尚——张横秋所著。张横秋曾著《拳经拳要》,为近代散打技术开先河者,也是少林武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该拳谱分为《总序》、《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张横秋千金秘诀》等若干篇,从短打拳的渊源、拳理、拳法、心法、受伤处置、临场切要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家传绝学——张氏短打拳。据我所知,张氏短打拳现已濒临失传, 而其拳法的简单实用,富于技击手法,又符合当今习拳者的要求。谱中语言精炼而阐释堂奥,确为习拳者不可多得之武功秘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