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拳种的种类之多,武林界尽人皆知。但是,总归有多少拳种,至今未发现我国权威部门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如何将民间的传统武术拳种,尤其是濒临绝迹的拳种尽快挖掘整理,让每一个民间传统武术拳种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生命力得到充分显示,使目前我国民间传统武术摆脱低谷,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传统武术的发展应分三步首先应该是继承,然后是普及,最后是让世人接受传统武术.针对以上三个步骤提出建议传统武术项目及其功能和作用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在传统武术的普及方面,建立各地武术管理中心直属的当地特色拳种研究会,并由研究会负责当地特色拳种普及工作;充分利用海外华人这一特殊人群在振兴中华武术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向世界推广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出设想传统武术的发展应分三步:首先应该是继承,然后是普及,最后是让世人接受传统武术。针对这三个步骤,提出可行性建议:传统武术项目及其功理、作用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建立各地武术管理中心直属的当地特色拳种研究会,并由研究会负责当地特色拳种普及工作;充分利用海外华人这一特殊人群在振兴中华武术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向世界推广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4.
查拳是流传全国影响很大的拳种,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查拳的起源,可是查拳在明末清初时期,广泛盛传于山东省鲁西南和其他地区,并且已形成了李式、张式、杨式查拳三大流派,李式查拳是以李恩聚为代表。挖掘、整理、研究李式查拳,对我国明、清军旅武术、民间武术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5.
王勇  夏青 《武当》2023,(10):82-84
借助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河北省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发展体系,分析当前武术拳种在继承中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河北省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存在路径不畅、内容缩减、扭曲传播的现象。探索河北传统武术拳种传承路径应加大武术教育改革,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加强武术拳种保护,拓宽传统武术传承路径;借助互联网技术,树立传统武术拳种正确形象。  相似文献   

6.
李式查拳是我国查拳门流派之一,是传统武术中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截手刀”是李式查拳门“三截套”其中一截,“截手刀”也是李式查拳门独有的刀法。本文在挖掘整理和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截手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全视角分析了截手刀整个套路及其独特之处,旨在对传统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安徽民间传统武术的流失状况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现时安徽传统武术,不论是拳种、传承人、练习者、拳谱文献资料还是传统武术所富含的文化信息流失状况都十分严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应对流失,建议尽快启动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申遗、立法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性语境导致的传统武术拳种训练体系解体和武术拳种趋于同一性,引发了传统武术拳种理论基础过度现代性革新,出现了信任危机和传承问题,本研究对现代性支配下传统武术拳种发展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哲思。研究发现传统武术拳种偏于一隅技击技术的独特性与现代性对技术标准普遍性的追求,造成特殊存在之间的矛盾是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与认同的主要困境。基于此,研究认为,(1)现代性支配下传统武术拳种主体性的传承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矛盾:一是主体意识与对象之间的矛盾;二是主体意识与传承之间的矛盾。(2)传统武术拳种的主体性认同问题主要包含习练者与传承人之间的意识认同,不同传统武术拳种之间的文化认同及民间传习群体与学院派传习的身份认同。通过探讨在现代性支配下的传统武术拳种主体性传承与认同问题,希望能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实现传统武术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得标准者得天下,在现代社会,标准化已成为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标准化学科相关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标准化的历史久远;从标准化学科相关理论的视角看,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主要面临各拳种的流派众多、技术风格不够统一、技术具有模糊性和内容繁杂等问题;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必须满足当下有该拳种各主要流派套路技术体系的权威古谱和文通武备的权威人士两个条件,以及简洁性、综合性、特色性、美观性和科学性5个特征;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尊重传统武术的文化特色、注重武术传统,以及树立文化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最激烈的竞争就是标准的竞争。传统武术标准化是大势所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标准化学科相关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及其对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历史上的传统武术技术体系标准化可分为3大阶段,其标准化程度与波及范围基本上是不断加深和持续扩大的。当代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面临事实标准繁多的客观困难,和模糊性、历史性思维的主观阻碍。未来发展,需要厘清传统武术模糊性、历史性思维与标准化的关系,扫清标准化的主观障碍;从综合标准化视角,运用模块组合原理,以舍弃与拥有、简化与丰富的辩证关系为参照,以全息映照传统武术的主要文化内涵、典型反映传统武术的主要拳种流派为目标,在选取架构该体系的主要拳种的基础上,搭建基础技术通用模块和各主要拳种的功法、套路、格斗类型模块。通用模块和类型模块的组合运用,在不同方式下可展现出不同功能,适用于不同受众。  相似文献   

11.
平遥信拳属于全国稀有拳种,文章在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的基础上,以平遥本地拳师对信拳流传的谚语为切入点,将二郎神信仰的产生年代与流传地域的史料和南少林产生年代的考证相结合,认为平遥信拳有可能产生于明中期的福建南少林。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霸权",正不断对民族文化进行侵蚀性的扩张,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现实,文化安全由此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和实践者,传统武术传承人是我们维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掌握某一拳种的技术和理论并引导该拳种发展的代表人物,传统武术传承人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拳种的挖掘整理工作处于"沉睡"状态,拳种的传承方式处于"自然自觉"状态,个别拳种处于"政府扶植"状态.基于此现状,在文化安全视阈下探讨了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机制,进而对其进行了法学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F0002-F0002
拳种纷纭,门派林立是传统武术一道特殊而靓丽的风景。然而,何为拳种,何为门派,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武术拳种是在一定人群中传承,具有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拳术种类。武术门派则是以武术拳种为组带所形成的一种武术组织、由此可见,武术拳种是武术门派的载体,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薛欣  梅杭强  郭彩云 《体育学刊》2013,20(1):120-122
依据中国传统武术门派的形成、发展,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的可能趋势.认为社会需求要求武术外在仪式应和内化精神相融合;生活方式变迁要求拳种门派生存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传承方式要求武术教育普及要与强化拳种相结合;竞赛制度要求传统技术体系要与运动发展规律相吻合.并由此提出,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对待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体会传统武术练功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述拙论是笔者基于对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些拳种在基本功法理论的初步理解基础上,加之本人在多年的习武过程中所积累的一点经验而形成的粗浅认识。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繁多,风格不一,即便是同属“内家”或“外家”的同一种类拳种之中,也分有诸多的门派。况且在中国武术众多拳种之中能立之为门派的拳种,必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与众不同的功法理论。加之一些传承者们在诠释前人所著述的拳理、拳诀时,因对前人使用的一些隐语在理解上存在的分歧,难免使  相似文献   

16.
“牛郎门”武功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国家传统武术重点挖掘和保护的优秀拳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范海彪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120-122,127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传统武术传承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师徒制是传统武术传承的主要方式.传授者要经过严格择徒,举行拜师仪式,其传承过程主要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一些拳种有用文字记载的拳谱.师徒制传承方式促进了各拳种的独立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武术流派,同时,也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广泛传播,导致了许多拳种失传.  相似文献   

18.
首先论证了传统武术拳种的动作元素同源性和拳种劲力的独特性,认为动作元素为所有拳种流派的联系点,而劲力则是区分拳种流派的显著标志;然后以动作元素和劲力为切入点,论证了动作元素人为割裂,拳种劲力模糊等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本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武术技术规范的难点作为审视现行武术段位制的视角,对现行武术段位制提出了质疑,并详细分析了武术技术潜在的规范角度及规范程度;同时以现代武术来源于传统武术为理论依据,在认识的视角上,把现代武术的构成内容回归于传统武术不同拳种中作为新的认识方法,使拳种的历史演进承载起武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从而在思维上构建了武术技术规范的新角度——"拳种",为武术段位制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0.
武术源远流长,每个门派均有独有的特色与内涵,我们有责任整理、继承并发扬光大武学文化。可惜一些人到至今还在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使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许多优秀拳种濒临失传。更好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武术杂志在这方面更要不遗余力,而不要将目光仅放在拳术上。民间流传着很多未经抢救的传统武术流派,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