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习练古劳咏春拳自有一套练功方法。每天早上5点钟练习内功心法,学练时要心静,思想专一,全身放松。首先练换气,将体内之气吐出,然后将清新之气吸入。接着要练喷气,将气吸入体内意守丹田,同时双手升高与肩齐,双手向前打出的同时将气喷出。这样每天坚持练习,三年之后就可以将  相似文献   

2.
浑圆按莲功     
浑圆按莲功亦称“玉女按莲功”,是峨嵋拳上乘内手功夫。练此功法,可将丹田之气疏达于身体四梢,即上稍百会,下梢涌泉,前梢劳宫或指端,后稍肘尖。四梢相撑,使身形处于无形的浑园圈内,形成浑圆之气,并以浑圆气之整力去习掌功。它不讲究丹田,可以说整个人体就是个大丹田,讲求浑圆之力,全身之整力集于一点。初始意念诱导方可求得,达到炉火纯青时,浑圆之力自然而来。一是要身体放松。“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目自然前视,意随前手。二是要呼吸通畅。体内  相似文献   

3.
释永涛 《武当》2005,(11):34-35
少林达摩养生功是达摩祖师所传,是少林禅武功夫的一部分,系少林内功之精华,内养浩然之灵气,外练筋骨之刚柔。它是靠内气行功以意引气,气人丹田后,潜气内转,周流全身。久练此功者,筋骨强壮,内气充盈,精力充沛,一旦运功发劲,用于实战,出手顿足可断砖碎石,以之击人,  相似文献   

4.
梁浩 《武当》2009,(2):6-7
该功法简单易学.得气快.县有疏筋、通经.行气通络.吐纳祛浊.采天地之气、日月精华.营卫全身之功,故能祛病延年强身体.  相似文献   

5.
谢军 《精武》2005,(11):20-21
太极者阴阳之母也,想练好快拳,必须懂阴阳之理,明五行之道,全身照顾到阴阳方能平衡。人体气为阳,血为阴,气为卫,血为营。然气为君,血为臣,卫为重,营为轻,故血有不足可以暂生,气而不生,立即死矣。人身所恃以生者,此气也。所以练拳调息非常重要,因气出中焦,总统于肺,外护于表,内行于里,出入升降,全体周章,须臾不息,昼夜恒常,所以鼓血进行者,惟此气也。气分两种,气呼吸深沉,自然培元内气,内气足,  相似文献   

6.
在厚重的道服,护胸里面,是一个剑士对自己意志力的磨炼和自信的修行,你要在气定神闲的过程中,透过对方的铠甲看到对方的眼神,找出破绽,双手紧握刀柄用力挥起,伴随着气通丹田的呐喊声,将全身之力汇于刀刃一片,击中对手,也突破你自己的极限。  相似文献   

7.
舒佑辉 《武当》2013,(5):15-17
有人说,练太极拳"不在气"。其理由是《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云:"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那么,练太极拳真的"不在气"吗?一、什么是气(一)老子、庄子论气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幼儿不受七情六欲的干扰,可保人之先天"三宝",阳气充沛,生机蓬勃,致柔之极。太极拳修炼有术者,可"老来练得孩儿体"。老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宇宙间,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二气。二气交合变化,阴阳消长,阴息阳生,阴阳和合。故庄子曰:"通天之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见《庄子·知北游》)。"气"是宇宙的本体,就是道。也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自然力。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缩影,谓之小天地,"人之  相似文献   

8.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前辈技击法要之结晶,下面笔者据体悟简析之。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心法诀“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横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十三势行功心解》后一段又曰中,有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一节。其中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一句很是费解,古今争议很多。《中华武术》2008年第5期刊载的《有气者无力别解》一文(以下简称《别解》)列举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解释,有杨澄甫、董英杰的浊气之  相似文献   

10.
陈雄 《武当》2012,(5):17-19
第二是松展。在大脑入静,意念导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个脏器、肌肉、韧带、关节,处处松开、松展、拉长。拳论中讲的"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对拉拔长"、"逢上必下"、"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等等要领,都是这种对称张开,节节贯穿的要求。腰胯以上松开往上领拔,腰胯以下松开往下沉坠,上领采天之气,下沉接地之力,这就是松展的重要体现之一(若练低架拳求松展长功,宜注重这个要领,否则容易造成下肢僵  相似文献   

11.
马琳璋  马天巧 《武当》2005,(7):16-17
练习心意拳,要懂得“中和之道”。所谓“中和”之道,乃阴阳和合也,阴阳均衡,二气得调之谓。人在天地之间,能秉承天地之气,则能得中和之气。古人有:“冲气以为和”的说法,并且还说:“天下万物,同一和气。”而人则是“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12.
水火居士 《精武》2009,(5):34-37
肺手太阴之脉 天府 肺开窍于鼻,鼻司呼吸而通天。人身之天,头及胸廓也。本穴接于云门,故能通宣肺气,出于气府,行于肌腠,周遍全身.犹云之漫天匝地,广漠流行也。更以其有关于肺,肺居藏府之最上。故名之以天,而曰“天府”。府者言居积之多。犹府库也。  相似文献   

13.
宁开阳 《武当》2012,(1):17
练太极拳功与德是相互依存的,练功的人要练出真功夫,高功夫,不在德字上下工夫是不可能实现的。宇宙间弥漫矛盾,社会中充满正邪,而我们体内也同样存着生命的潜能和致病的因素,其中就有各种不良的邪气,在不断地侵蚀着人体的健康,并在破坏着社会风气,如贪婪之气、恼怒之气、怨恨之气、骄横之气、  相似文献   

14.
魏坤梁 《精武》2009,(9):47-52
太极拳的古代经典拳谱多次提到了“气”和“劲”,近代的太极拳前辈们尤其强调练太极拳要用“劲”,要“用意不用力”。这“气”究竟是什么?这“气”与气功之“气”、中医所说的人体生理之“气”是一回事吗?这“气”能在中医所说的十四经脉中流行吗?  相似文献   

15.
太极四时五气解图(见图)太极力气解气走于膜胳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故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于筋脉,象也。气血功于内壮,血气功于外壮,要之明于气血二字之功能,自知力气之由来矣。知气力之所以然,自能用力行气之分别,行气于筋脉,用力于皮...  相似文献   

16.
吴澹 《武当》2004,(11):15-16
武汇川:练太极拳之要旨,务须身体中正圆满,气要松;手按时,两肩要松,两肘要下沉,尾闾要收,脚落地时,先虚而后实,上下一致,式式均要圆满,头要提顶,气沉丹田,练时要缓慢,快则气易上浮。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的古代经典拳谱多次提到了"气"和"劲",近代的太极拳前辈们尤其强调练太极拳要用"劲",要"用意不用力"。这"气"究竟是什么?这"气"与气功之"气"、中医所说的人体生理之"气"是一回事吗?这"气"能在中医所说的十四经脉中流行吗?这"气"能放出体外攻击人  相似文献   

18.
击能力的目的。《太极拳经歌决》中说:“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丹田内转,是一种太极拳内功锻炼的过渡形式,象推手只是一种拳架到打的过渡形式一样,太极拳练到高举动阶段,就不再执着丹田内转,那时全身处处是丹田。“有形归无迹,物我两相忘”,处处能化,处处能发,挨着何处何处击。所以武禹襄在《太极新论要解》中说:“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相似文献   

19.
向运彩 《武当》2012,(9):29-30
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明劲者,即拳术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炼精化气,易骨经之道。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气血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有易骨,易  相似文献   

20.
韩哲 《中华武术》2007,(10):36-37
第二步养真气充窍,练呼吸开合这一步主练采气、练气、壮气之功,其目的是练后天之气,养先天真阳之气,使之增强、充盛、壮大,而后归属于中丹田之"空窍",并逐渐促使"空窍"转变成真气能量充盈的"功态窍",自发地产生"窍呼吸",即"胎息"之功能状态,使习者内气之功发生质的升华。但是,为什么要练气?怎样练?真气与丹田、丹窍是什么关系?"窍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