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良  王勤俭 《精武》2009,(12):57-57
拳谱云:“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孙式太极拳诀亦云:“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  相似文献   

2.
(一)旧题重提用意不用力是一个老话题,是杨澄甫口授《太极拳术十要》之六,是一条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法则,也是内练一口气的门槛。这本来是一个明白易懂的练拳方法,只要老老实实按照用意,不用力认真做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就会逐步体会到它的妙用和深刻道理。然而这个方法到了有的人口里,却变得难懂起来。  相似文献   

3.
喻承镛 《武当》2012,(11):20-21
"用意不用力"实为太极拳的锻炼要领之一。然而,对于什么叫做"用意不用力",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对于"用意不用力"这一要领理解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技艺和锻炼效果的不断提高。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锻炼效果,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并从而理解这一锻炼要领的真正含义才行。  相似文献   

4.
魏坤梁 《精武》2010,(4):59-65
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几位武术老师学练武术和太极拳,开始阶段我既弄不清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又不理解太极拳的所谓"不用力"是什么意思,觉得凡是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动作怎么可以不用力呢?  相似文献   

5.
一、太极拳是含有深奥哲理的一项体育运动,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瑰宝的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古典哲理,强调整体性,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太极,是因为大到极点,就称之为“太极”。物极必反,太极了,就会出现分化,故阴阳分离,形成了天与地,或者是天地本身有阴有阳。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人根据受试者在练习太极拳中的心率变化特点 ,以及测试其学练太极拳 5个月前后、两次安静状态下的相关心脏功能指标的变化 ,得出以下结论 :1 )现在普及推广的太极拳套路 ,其每套动作的完成时间最好在 5 min~ 6m in3 0 s;2 )每次至少持续地重复 3遍套路练习 ,时间不少于 2 0 min;3 )练习者运动时的心率值最好在 1 2 0~ 1 3 0次 / m i  相似文献   

7.
潘莉 《体育世界》2008,(12):18-19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高校退休教师骨密度以及平衡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骨量减少的可能性是实验组的1.73倍,同时实验组的平衡机能要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王志远 《武当》2012,(9):23-24
[正文]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校勘][姚本]作"左实则左虚,右重则右轻。"[图本]作"左重则左必轻,右重则右必轻。"[诠释]此处之"重"者,指"实"也,虚实之实。非填实之谓重也。实者充也。惟实至虚生;实者真也,返归浑朴,培固本元;实者有也,有者始也,始极而终,终始随也;实者动也,动而生机,神活机变,分阴阳也。虚者空也,惟空始能容,惟虚始能生实;虚者伪也,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体育运动中璀璨的瑰宝、奇葩。它具有慢、匀、圆、松、静、柔等特点,适合青、壮、老年等各个年龄层次以及各种体质状况的人锻炼,其独特的健身、健心、增强意志的锻炼效果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太极拳蹬腿动作支撑腿和动作腿的协调活动,揭示中枢双重命令下的下肢运动控制的特征.方法: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各10人,分两组.记录太极蹬腿动作时下肢肌肌电图、双下肢关节的角运动、足底中心压力的移位.每次试验8 s完成,重复5次.统计处理后,做肌电、运动和平衡分析.鲒果:两组间支撑腿的EMG、关节活动和COP位移出现了在形态上和幅度上的差别,但是在动作腿多表现在幅度上的差别.运动员支撑腿的平均EMG都高于初学者,只有股直肌有显著差异;运动员膝和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小于初学者,踝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稍稍比初学者大,只有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较为显著.运动员动作腿的平均EMG只有股直肌和胫骨前肌显著地高于初学者,而臀中肌显著地低于初学者;所有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平均足底中心压力的侧方和前后方位移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运动员动作腿的起始运动约250~350ms,滞后于支撑腿起始运动的延迟时间.结论:运动员和初学者都可以用踝-髋策略来调节单腿直立的姿势平衡,但是运动员能够启动一个根据任务需要的前馈控制技术,通过下肢肌的积极活动,预先形成一个对抗蹬腿反作用力干扰的姿势稳定.因此,训练太极拳可以获得这个前馈控制技术.持续降低重心时,初学者的蹬腿和支撑两任务间出现了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