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兴 《武当》2001,(1):44-48
自古以来,修炼气功者多为男子。而女子研习此道,名为女丹功,因此世人寡知。女丹功,即女子修道炼丹的功法。据史书记载,为唐代吕岩(即俗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创,传至道教北派七真之一的孙不二,完结在清朝末年。  相似文献   

2.
丹道要旨     
华玄子 《武当》2003,(10):48-50
《丹道要旨》是静功范畴,是炼养生气功最上乘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途径。它包含乾元功(男工修炼丹道之功),坤元功(女工修炼丹道之功),卧功和外丹功。 第一节乾元功 一、乾元功简介 乾元功即男子修炼丹道之功法,其功分四大步,三十六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胡孚琛 《武当》2010,(7):48-49
一、取坎填离术。内丹学认为,后天的坎离二卦是由先天的乾坤二卦中间的阴阳两爻互换位置造成的。《渔庄录》云:“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因男女交媾之后,乾体破而为离,坤体实而为坎。故后天八卦,谓离南坎北,盖以离代乾,坎代坤也。”内丹学要从后天返回先天,变离为乾,变坎为坤。丹功修炼则要求将坎卦中的阳爻再抽回来,填入离卦中阴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养生     
杨青 《武当》2010,(9):30-31
“道”是宇宙的本体,也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总根源。“道德”是指道本有的无欲、无贪、无私、无争的自然属性,要达到修炼高境界的层次,一切就要符合道之德,一切服从于道,本来道之德与道混为一体、形影相随、自然而成、无为而规。要效法天真、无欲、无贪、无私、无争道德属性,依据道法通过一定的逆返过程,古人称作修炼。  相似文献   

5.
林泉宝 《精武》2006,(7):42-43
赵堡李氏太极拳一路,名曰“大功架”,或叫做“基架”,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一、结合内丹的修炼太极拳的丹功修炼法,历代宗师都非常重视,但从不轻易传授,因为它是贯串整个太极拳技能的结晶。如果一味追求效果,而没有正确的内炼方法,以  相似文献   

6.
任赵恩 《武当》2000,(10):4-7
太上无极动功十三势是道家动功,本功以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之理及《道德经》为指导,处处要求与道相合。何谓道?道就是宇宙根源,就是无极,制御着宇宙中的一切。道生天地,就是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天地生万物,天地万物归类而为八卦,属性分为五行。八卦为乾、坤、坎、离、震、兑、艮、巽,代表天、地、水、火、  相似文献   

7.
灵阳子 《武当》2009,(2):45
三元合炼丹法是我师阐述的道宗丹功核心内容,历代先祖修炼的真髓都蕴含其中。此道至简至真,历代真诀皆口传心授,不立文字。太上道祖著《道德经》阐述大道真旨,为后世修道之航灯。自然大道均离不开天地人三才,阴阳合而运转,三才合而极化,天地三才合而生化万物,人体三才(三灵)合而逆运生丹生仙,缺一而不入真道,此千古不易之理。  相似文献   

8.
孔德 《武当》2007,(1):7-38
【原文】凡坤道修炼,用功入道①,当于子后午前阳气发生之际②,按法行持。先还虚静定,深入混沌。候混沌开机③,即凝神吸气④以守乳溪⑤,存想息息在乳溪中,呼吸往来。  相似文献   

9.
孔德 《武当》2007,(1):37-38
凡坤道修炼,用功入道,当于子后午前阳气发生之际,按法行持。先还虚静定,深入混沌。候混沌开机,即凝神吸气以守乳溪,存想息息在乳溪中,呼吸往来。默调呼吸三十六息讫,仍还虚静养,以致虚极静笃,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待静极复觉之际,仍照前调息守中,一连行持三五次而后已。  相似文献   

10.
郭德才 《武当》2013,(3):47-49
辟谷,在我国古代别称很多,诸如绝谷、绝粒、却谷、却粮、休粮、断谷等等。辟谷原为道家修炼养生之术,后来佛、儒、医诸家都修此道。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献即有“却谷食气”之论述,这是我国发现有关辟谷最早的记录。辟谷,意即不食五谷和其他食物,通过服气、导引等修炼手段,使人体与外界沟通来达到“缺食夺气”的状态。《洞元经》日:“修养之道,先除嗜欲,内合五神,次当绝粒,心不动摇,六腑如烛,常修此道,形神自足。”《神仙食气金柜妙录》辟谷篇章云:“先谷口引之,纳气咽之,满三百六十已,不得减,此咽之欲,多多益善。”《庄子·逍遥游》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云笈七签》卷六十载《中山玉柜服内元气诀法》中说:“夫求仙道,绝粒为宗。绝粒之门,服气为本。”以上这些经典论述,指的都是食气辟谷。辟谷不但可养生,而且还能使人健康长寿。因人体摄人过量的食物后会大大增加消化、转化等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肺、肝胆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影响了健康和寿命。另外在肠胃中存有大量的渣滓、病菌,如这些有害的东西得不到清除,人体就易生病。清除,在《易经》中叫损。《易·损卦·象》日:“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易·杂卦》也说:“损益,盛衰之始也。”晋代丹功养生家葛洪曾讲:“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太平经》云:“少食为根,真神好洁,粪秽气昏。”《抱朴子·论仙》中日:“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可见排渣意义为之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得益 《武当》2009,(7):10-11
六、病功功式 出自太上之“三生万物”。太上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为道生万物的生成顺序和天地气交而生万物的生成理论。功式是具体的把式,其式、数、顺序都必然合乎道的生成法则:道生一者为太极,太极者天地阴阳之始也,为宇宙之初混沌无物状态。虽然无物却已产生了第一个具体的有,这个有就是太极,  相似文献   

12.
王和平 《武当》2010,(5):15-18
和者,和日月之精华,和天地之灵气,与自然和谐,谓之和也。三道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道,无为而有为即为道也。  相似文献   

13.
孔德 《武当》2014,(1):49-52
(接上期)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释解】天下最根本最伟大者莫过于道,天下最仁慈最具功用者莫过于德。然而道与德不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而是宇宙本来之物的一体二面。道包含着本原的信息、能量、物质和规律法则,德则是发挥信息、能量、物质和规律法则有益作用的过程行为。德从本体  相似文献   

14.
孔德 《武当》2011,(7):43-44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知子,象帝之先。  相似文献   

15.
高中山 《武当》2008,(2):43-45
(接上期) 第二部分 性命双修 【原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故曰:“食其食,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相似文献   

16.
武术有“四美”形、神、德、道。“形美”为习武之第一重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神美”为习武之第二重境界,所谓“内炼精气神”;“德美”为习武之第三重境界,所谓“尚武崇德,以德服人”;“道美”为习武之第四重境界,所谓“以术求道”,“道”正是中国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习武之人由“形”之外练,到“神”之内修,进而到“德”之培育,最后到“道”之升华,才可以说是完成了整个武术的修炼过程。但事实上,对“道”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武术修炼的境界也一定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相似文献   

17.
黄建军  玉京子 《武当》2013,(7):20-21
太极拳,狭义地说,它是由道家丹士修炼内丹而发展完善起来的丹道动功。广义地说,它是中华五千余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以易、医、武、道为代表的文化技艺的结晶。内具内丹修炼之丹道精髓,外具养生导引健身技击之形义。三丰祖师集其大成,中兴立宗,由道门秘传走向今日之大众。实乃传统文化传承之大幸,中外民众修身养性之福音。内家太极拳以武演道,以道显武,始终贯穿着道家哲学思想内核。即  相似文献   

18.
孔德 《武当》2005,(5):41-43
[原文] 孙元君《坤诀》注曰:《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属老阴,阴极阳生,顺承乎天则生人生物, 顺承乎己则成道成真。清烈古佛曰:凡男子修行,皆从初工运炼,筑基起手。若是女子修行,与男子不同。男子阳从下泄, 女子阳从上升;男子体刚,女子体柔。男子用丹田阳精,常常保守,不致外泄。积之既久,用火煅烧,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由渐而进,工完了道飞升。若女子则不同,女子乃是阴浊之体,血液之躯, 用乳房灵脂变化气质,久久运炼,自  相似文献   

19.
吴宪民 《精武》2006,(4):10-11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中也。归藏始弹,有纳甲归魂之法。推磨道人用之,以坤、震、坎、艮、兑、离、巽、乾八卦衍成互体即济八势,欲使君子趋吉避凶,止于至善而已。  相似文献   

20.
问花之道     
正中国自古就有问道的传统。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几近于朴素:"道,事物之行径,道法于自然",由此,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为万物之本,而万物体现自我的本性就是"德",德由道生,是道在万物上的体现。如此说来,问花,其实也是问道。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在《殿前欢》中有问花一节:"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