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也要引入生态文明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天津教育》2007,(4):12-13
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才真正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但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许多新的理论都在昭示这一观点。如有的专家把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义为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绿色财富”的理论则认为人类从以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积累财富转变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财富,以不公平的手段占有财富转为公平协作分享财富,是人类认识观念上的一次飞跃。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突出解决六大关键问题:一是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二是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三是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  相似文献   

3.
国家批准湖北武汉城市圈为首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彰显了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坚定决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需要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4.
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了人、社会、自然相统一的哲学观念。近代以来,由于人类在主客体关系上认识的片面性,人在对待自然时,采取了一种掠夺性的伦理价值观,导致现存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因此,人类需要反思这种片面的主体性认识,构建一种新型的主客体观,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形态不能脱离或超越法治而存在,两型社会的特色诉求是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而实现节约资源与创建友好环境,需要法律开辟道路与巩固成果。法治理念在两型社会实验区能否深入到经济主体、人民群众、行政机关的思想文化层面,关系到实验区建设的成败。经济主体要培育依法经营的法治素养,广大群众要树立权利本位的宪政理念,行政机关要贯彻依法行政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6.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大学建设的任务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之一,其目的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全面进步,它是一种系统发展观。因此,高等教育也必须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大学建设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并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建校园文化生活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本质特征就是强调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必须与自然的生态系统实现协调持续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自然观是一种和谐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其发展观是辩证的可持续的发展观,科技观是保持在"度"的范围内的科技观,环境伦理观是和谐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成本投入大、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多、社会效益差的发展方式,显然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更为有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出路。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这其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完善和健全有利于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提出"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主导"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新理念,实施多学科交叉与工程实践的高素质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索系统的材料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环境友好为主导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办学特色,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成本投入大、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多、社会效益差的发展方式,显然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更为有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出路。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这其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完善和健全有利于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缪瑞 《高教论坛》2006,(5):51-52,47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环境教育是基础。本文以此为基点,简述了高校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着重探讨了高校环境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整合是资源节约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青年工作可对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建设工作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力争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构建适应两型社会要求的青年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保障是顺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条件。但是我国现有的司法体系在完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受理案件极少、纠纷解决成本较高等方面。我国的司法体系应当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入手,增强法官环境保护意识、更新司法理念,并通过设立专门环境法庭、构建配套机制等具体举措来弥补相关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环境法人才,从而对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因而有必要针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进行环境法学的教学改革,同时这也吻合了教育部将“环境与资源法学”新增为法学核心课程而提出的改革要求。环境法学的教学改革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诸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是社会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自然、人、社会协调发展共生共盛共赢的社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整合是资源节约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青年工作可对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建设工作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力争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构建适应“两型社会”要求的青年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整合是资源节约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青年工作可对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建设工作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力争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构建适应"两型社会"要求的青年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其建设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资源,同时还要加大环保力度,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要求高职教育在不断节省办学成本的情况下,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弥补两型社会建设人才缺口。高职教育要走内涵发展道路,充分为“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在关注环境问题的学者们针对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之后,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个议程首次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这使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论支持.在我国,专家学者们也对对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就近十年来学术界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是国家中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利用系统论观点,以两型社会评价为总目标,提出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5个指数为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