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注重考查历史中的文化因素,用文化的观念解释历史,多方位借鉴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跨学科的理论范式,通过语言、符号等文化象征的手法解读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其研究的理论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化人类学中获得了文化的概念,二是在文学理论中获得了文化阐释理论和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框架。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径对我国教育史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育史课程要直面语言学转向问题,注意从文化视角阐释,注重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分析微观史学的方法,认为它是以缩小的世界为观察的对象,是一种深入细致分析历史问题的策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和马克思历史学理论是微观史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微观史学的三大特点在于注重史料的精确性,关注一般民众的行与为,综合运用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微观史学的视角下,教育史研究应拓宽传统教育史的研究范围、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主题、拓展史料的采纳范围、深挖日常生活的教育信息并且综合考察教育史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微观史学的方法,认为它是以缩小的世界为观察的对象,是一种深入细致分析历史问题的策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和马克思历史学理论是微观史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微观史学的三大特点在于注重史料的精确性,关注一般民众的行与为,综合运用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微观史学的视角下,教育史研究应拓宽传统教育史的研究范围、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主题、拓展史料的采纳范围、深挖日常生活的教育信息并且综合考察教育史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精彩纷呈的新文化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史热”是最近30年里西方史学最显著的新趋势,大量视角独特、内容新颖且雅俗共赏的文化史论著层出不穷。从喜怒哀乐、身体发肤,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可以被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展开历史的演绎,新文化史呈现出一派精彩纷呈的盛况。  相似文献   

6.
7.
在西方,西文化史已经成为一个很成熟的史学典范.新文化史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种西方学术思潮共同作用影响的产物.从19世纪中叶至今,先后摆脱政治史、社会史掣肘的文化史研究已经蔚为大观,极大改变了人们对过去历史的认识和关于历史的思维方式,当今西方史学界大有一切历史都是文化史之势.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教育史研究?——以外国教育史研究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法奇 《教育学报》2005,1(3):92-96
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以历史研究方法论为基础,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它是一门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教育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教育史研究应当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视对资料的解读,并为培养个体的历史思维方式服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新文化史作为新社会史的一种批判,在欧美学界逐渐兴盛起来,后结构主义的语言学转向、文化人类学、文化马克思主义和年鉴学派共同在学理上促成了新文化史的成形,加上经历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政治运动的左派知识分子的推动,文化转向成为了代表历史学典范转移的一种话语。而新文化史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以维系其合法性。首先是不断调整文化的定义,从偏重解读符号体系的意义转向将符号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是调整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再将社会排除在文化分析之外;最后是更新对客观性的理解,不再把文学叙事同虚构必然结合在一起,并且开始重视虚构背后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伯纳德·贝林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新教育史社会文化转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基于以具体历史情节本身的发展来揭示历史事件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记叙史的核心史观以及(1)外显历史与内隐历史相结合、(2)历史空间关系中的中心与外围相结合、(3)人们内心世界与外部客观条件和历史事件相结合三种研究原则,在批判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围狭小、辉格史观和时代错置的同时,在教育是文化代际传递的整体过程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以家庭、社区和教会为中心的构想性教育史及其文化阐释,从而对教育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史研究历经百年发展,成果丰硕。然而,回眸近代我国教育史研究,不难发现其发展是在研究意识、研究思维、研究模式以及研究价值观等方面的困顿中艰难前行的过程。这种困顿在现实教育改革的映照下,表现的尤为突出。时代要求我国教育史研究应在国际化大环境中展开针对性研究,强化问题意识、进行专题化研究,审思分期模式、创新研究思维,打破研究的中心论倾向从而推动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史在叙事材料、叙事风格和叙事方式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主要表现为故事与碎片、从文本到修辞,以及影像资料的运用。职业教育叙事发展存在着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为叙事较少且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描述、叙事风格单一,不追求修辞、叙事方式单调等方面。新文化史所取得的突破,为职业教育叙事的转向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新文化史是20世纪70-80年代兴起于法国和美国历史学界的一场重大史学理论运动.新文化史研究注重文化的作用,注重从文化角度研究历史;新文化史借助了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分析语言、符号、仪式等文化现象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新文化史从"宏大叙事"转向注重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微观历史的研究,其著作注重雅俗共赏.新文化史是对传统社会史的扬弃和融合,其实质是向人文主义史学传统的逐渐回归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陶愚川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史学家,为了实现写一部新的中国教育史的愿望于1950年毅然决别父兄、放弃优裕的生活环境而由香港回国,先后在泰安转干速成中学、曲阜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五十余年.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孤僻的个性,使其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屡次成为被批斗的典型,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也造成了他从不主动与人交往、交谈的习性,成了一名"怪教授".他一生坎坷异常,孤身一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煎熬,身处逆境仍刻苦钻研,奋笔疾书,实现着自己的人生诺言.他先后写出了十部共四百余万字的教育史书稿,但只有<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三卷本)得以出版面世,以其内容丰富、体例新颖、见解精辟、方法创新而深受教育史学界的称赞.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教育史学者的学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在反思性研究中,从多个维度指出了教育史学科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诸如改善外部学术环境、增加学科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科自身建设等.学者们的反思涉及广泛,分析深刻,同时也存在建构乏力、创新不足等特点.这些反思性研究有助于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加快建设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问题.文章认为: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研究观念与研究资料和方法同样重要,不应忽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过程是利用已有资料,突破旧的解释框架,建立新的“体系”以及运用新方法的过程;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较难,可以先从发展性研究开始,不断积累,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18.
刘庆昌 《教育科学》2012,28(2):90-96
教育史研究的教育学内涵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这将有利于教育史研究自身的进化。超越具体的教育历史事实,用思辨的方式追寻教育历史发展的逻辑,是教育史研究具有教育学内涵的重要途径。这种努力具体体现为通过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研究,对教育活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历史发展逻辑的追寻。为此,研究者需要拥有教育学的立场和哲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5个英语国家的教育史学会和1个国际专业团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阐述了这些国家和国际专业团体的性质、结构、宗旨以及年会、刊物、奖励、对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概括了其特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若干建议,主张加强教育史学科的国际交流,让我国教育史研究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