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教文汇》2020,(5):F0004-F0004,1
马丁·赖尔(英国,1918-1984),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赖尔,1918年9月27日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的布莱顿。在中学时代,他对无线电非常感兴趣,自己动手制造发射机,参加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活动站。1936年,赖尔进人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物理。1939年,他一毕业就被拉特克列夫教授招到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电离层无线电研究小组,准备攻读博士学位。在卡文迪什实验室,他开始接触雷达天线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13,(5):F0004-F0004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1890-1971年),因在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布拉格,1890年3月13日出生于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14,(14):F0004-F0004
路易斯·德·布罗意(法国,1892-1987年),因发现物质波,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科教文汇》2012,(19):F0004-F0004
约瑟夫·约翰·汤姆森(英国,1856—1940年),因在气体放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于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科教文汇》2013,(18):F0004-F0004
马克斯·普朗克(德国,1858—1947年),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
《科教文汇》2013,(25):F0004-F000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1879—1955年),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7.
《科教文汇》2012,(9):F0004-F0004
皮埃尔·居里(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8.
《科教文汇》2014,(30):F0004-F0004
保罗·A·M·狄拉克(英国,1902—1984年),因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科教文汇》2012,(26):F0004-F0004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1845—1921年),因发明基于干涉现象的彩色照相术,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
《科教文汇》2012,(31):F0004-F0004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1850—1918年),因对无线电报的改进,与马可尼共享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科教文汇》2020,(1):F0004-F0004
杰弗里·威尔金森(英国,1921-1996),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尔金森,1921年7月14日出生于英格兰西约克郡托徳莫登。1943年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学士学位,1943年至1950年先后任职于加拿大原子能工程署、加利福尼亚伯克利辐射实验室,1950年至1978年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1978年后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直至退休。  相似文献   

12.
<正>丁肇中(美籍华裔,1936-),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两个月后随母亲回到中国。1943至1945年,曾在四川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实验小学读书。1948年,随其父母去中国台湾,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  相似文献   

13.
<正>阿兰·劳埃德·霍奇金(英国,1914-1998),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霍奇金,1914年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伯里。1936年,获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学位。1945年至1952年,任剑桥大学讲师、科研院长助理;1970年,任生物物理学教授;1978年,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在他一生中,始终保持着与剑桥大学的密切联系。当霍奇金在三一学院学习时,就已经开始进行关于蛙神经的一些简单实验,并持续了很多年。求学期间,他了解到伯恩斯坦关于神经冲动传导的理论。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尤金·保罗·维格纳(美国,1902-1995),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格纳,1902年11月17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25年毕业于柏林工科大学。1928年,在柏林高等技术学校担任物理学讲师。1930年至1936年的部分时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兼任数学物理教授。1937年入美国国籍。1936年至1938年,受聘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从1938年至1971年退休为止,一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数学物理教授。  相似文献   

15.
<正>卡尔·齐格勒(德国,1898-1973),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齐格勒,1898年11月26日生于黑尔萨,1920年获马尔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27年任海德堡大学化学教授,1936年任哈雷萨勒大学化学学院院长。1943年任威廉皇家学会煤炭研究所所长,直至退休。齐格勒主要致力于金属有机化学研究,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发现了金属铝和氢、烯烃反应  相似文献   

16.
<正>巴鲁克·布隆伯格(美国,1925-2011),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布隆伯格,192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中学毕业后考入美国海军学院学习数学,并于1946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退役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改学医学。在此期间,他曾随寄生虫学者前往南美洲偏远山区从事医疗服务,并进行公共卫生调查。他在调查中发现,各种族群对于相同传染病的反应都不太相同,这种差异强烈地激发了他的好奇心。1955年,布隆伯  相似文献   

17.
《科教文汇》2020,(9):F0004-F0004
克里斯蒂安·德迪夫(比利时,1917-2013),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迪夫,1917年出生于英国萨里郡,在比利时安特卫普长大,并在安特卫普的圣母学院完成初等教育。1934年秋进入天主教勒芬大学主攻古代人文。但他逐渐发现对医学和科学更感兴趣,从而树立终身从事科研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科教文汇》2020,(12):F0004-F0004
本·莫特森(丹麦,1926-),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莫特森,1926年7月9日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丹麦裔美国人家庭。中学毕业后,由美国海军部送到普渡大学接受军事训练,并留在那里获得了学士学位。1947年,莫特森进入哈佛大学当研究生,在施温格教授指导下做博士论文,选的题目是核物理问题。施温格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兼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9.
<正>约翰·罗伯特·施里弗(美国,1931-2019),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施里弗,1931年5月31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帕克。中学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先学机电工程,三年级时改为主修物理。毕业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当巴丁的研究生。1957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后在伊利诺伊大学任教。自1962年起,历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康奈尔大学怀特讲座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等。1994年  相似文献   

20.
<正>奥德·哈塞尔(挪威,1897-1981),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塞尔,1897年出生于挪威奥斯陆。1920年,从奥斯陆大学毕业后赴柏林大学深造。1924年,他以论文《用氯化亚锡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速率研究》获柏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留任柏林大学。1925年,哈塞尔回国,任职于奥斯陆大学。他还兼任特隆赫姆、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哥德堡、哥本哈根科学院院士。1981年5月11日,哈塞尔逝世于奥斯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