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述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的写作由来、思想内涵和反响,认为这是一部向西方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的英文创作和汉译英作品在海外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其成功秘诀在于其普世价值、民族性和个性的文化内核,本地化的创作话语方式以及本地化的市场推广策略。但是,林语堂的商业成功有其特定的条件,虽有启示意义但不能简单复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宗教学家F.X.斯特伦认为宗教生活所具有的个人特征至少在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影响了信仰的生活态度,这一点在其论述自己的态度感受和情感时表现出来;作用于信仰对其他具有不同深度信仰的人的了解;在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信仰又是旁观)的学指出自己的宗教研究课题,并下工夫解释它时起一定的作用。基于这点,通过对林语堂的生平与宗教的因缘,以及对其有关宗教化论的举隅,来诠释他的基督教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认为中国民众喜好委曲求全、缺乏法治精神、不团结、保守、不重视系统的逻辑思维等.这些不良性格的形成同理学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只有改变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环境.才能实现中国国民性格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但骨子里仍是中国人的他几乎一生都致力于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用能够使西方人感兴趣和认同的方式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突出中国文化的长处,也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他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妇女婚姻行为逐渐变化,其家庭财产观念始终对她们的婚姻行为起着支配作用。民国若干司法案例中呈现出的妇女某些婚姻行为和观念,过去被忽略,现在又有所抬头:首先,有些妇女家庭财产权利义务观不对等,有单方面被扶养的潜意识,缺乏相互扶养的责任感;其次,有些要求离婚的妇女争财产的诉求多于争自由的诉求,对财产要求甚至超过丈夫的负担能力;第三,寡妇不愿再婚并不一定是贞洁观作祟,现实生存条件与家庭财产观也有极大的影响,过去单单强调是贞洁观所致,实际上舆论、成文法和司法实践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矛盾,影响了寡妇的婚姻自由。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理性、功利、和平、包容、幽默的,它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未来的中国必须确立民族自信,走东西文化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辜鸿铭和林语堂两位学者曾以全力投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介绍工作,他们以文化保守主义为视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参照,批驳西方歧视与偏见,致力构筑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良好形象,为中西文化实现平等对话作出了贡献。本文在分析二人对外介绍同与异的基础上指出其对外介绍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是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和融会的产物。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的作品中存在大量的中国英语。他的中国英语是间性文化思维的反映。因此,对他的中国英语进行整理和评析,探究其文化间性思维在翻译中的体现,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辜鸿铭、林语堂两位学者曾以全力投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介绍工作,他们以文化保守主义为视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参照,批驳西方歧视与偏见,致力构筑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良好形象,为中西文化实现平等对话作出了贡献。本文在分析二人对外介绍同与异的基础上指出其对外介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离婚>被人们称为现代版<围城>.小说通过三个半家庭的故事放大了现代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痛苦,展开社会大众对婚姻的容忍、信任、理解、责任的关注,探访中国家庭潜在的生活冲突与内心需求,揭示了当今一代甚至几代人面临的现实婚姻状态,平凡中透露出代表性.<中国式离婚>与大众一起思考婚姻生活形态以及价值观的调整与理性认识力,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输出是与文化拿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动宣传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以使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但应该输出什么、怎样输出,林语堂的"文化输出"策略特别是他输出的成功经验无疑会给我们以诸多启发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的《风声鹤唳》是从符合西方读者文化审美并力求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视角下进行的英文书写。从主体与对话的共存、欢乐与悲剧的互证、幽默与闲适的回归三个方面探讨《风声鹤唳》中的文化观照和思想问题,能更好地发掘作者在抗战书写中传达出的对生命的感悟和独特的人文关怀,探寻林语堂文化交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传记、随笔,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把文化乡愁具体落实在对中国社会的描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上,使之成为文化使者,更有了文化“根”的意识。林语堂认为中国古代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向往天国的神学理论为补充的思想结构,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也代表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刘洁 《语文知识》2009,(1):51-54
婚姻生活是人类的重要生活,人类的婚姻生活沉淀了很多文化。如何来观测人类这一重要的生活内容,观测点的选择尤为重要。中国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音意文字的汉字,它的表意特点决定了它能通过其特有的形态传达来自远古的信息。通过对与婚姻有关的汉字的形态分析来观测中国的婚姻文化是一种比较原生态的视野,本文通过对相关汉字的分析,探讨了原始的“抢夺婚”、男女性崇拜以及和婚姻有关的称谓变化等问题,从而试图揭示中国婚姻文化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批驳了林语堂的长篇小说《赖柏英》是“乡情小说”这一流行的提法,论证了它仍是一部文化小说,并探讨了林语堂的说中所表现的文化思想历,程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无奈而走向地山地文化的追寻。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他运用现代英语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这部巨著以现代英语为载体,以恢宏的气势描绘了一幅中国社会历史风俗长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浸透了中国传统巾帼的神情风韵;一个"道"字更是力透纸背,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成为牵引众多事件和人物的主线.  相似文献   

18.
一个是中外闻名的文学大师和文化巨擘 ,另一个是罕见的语言天才、文化怪杰和保守主义文化宗师。林语堂与辜鸿铭 ,他们不仅是两位极富神韵的近现代文化名流 ,同时也代表着近代化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特类型。本文从“林语堂对辜鸿铭的文化认知与借鉴”这一独特的视角 ,探讨两者之间错综交织的相似与互异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的小品文及以其为翘楚的"论语派"给散文带来一股带有欧化味的闲适之风,多年来,学术界多研究其幽默与性灵,笔者以为:将林语堂散文置于现代散文的历史语境中,其文本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文化选择的现代性。本文拟从此角度切入,以期在林语堂研究领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