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保护反映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其执行主体的缺位和土地信息不准是城市土地利用中耕地保护不足的主要原因。明确耕地保护的执行主体和进行土地详查是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实施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计算出保障广东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数量的底线:2005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分别为212.22万hm^2和0.0262hm^2,2010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为201.45万hm^2和0.0237hm^2。针对目前广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实现广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选择行为对耕地的能否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户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不同的农业技术,从而对土地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要想使农户选择有利于耕地持续利用的农业技术,必须明晰土地产权,稳定承包期,对农户采用有利于耕地持续利用的技术进行激励,建立正确的农业科技进步机制,鼓励农户采用有机农业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国家在新时期重要的土地政策,它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工作进程,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运用赞皇县1995~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赞皇县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情况,总结了土地利用与人口、经济发展及政策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赞皇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入手,针对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对资源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初步办法,使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呈现可持继发展,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甘肃省中连川小流域为例,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一个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资源模型,即人均剩余耕地资源面积为零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耕地资源利用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变化和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以及土地生产力提高等的政策调整,探讨政策变化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基本原则,及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了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边缘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重点研究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其土地 利用具有过渡性、多样性、动态性、集约性与非集约性的特征,当前面临农用地侵占严重、土地退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不合理、土地收益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为实现边缘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应加强规划管理,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应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加强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研究;应优化边缘区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模式,完善边缘区土地估价制度,推进边缘区土地的有偿使用;应创新边缘区管理体制,加强土地整理,并建设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示范基地与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0.
谈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疆土地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存在水分布不平衡,利用程度低,开发难度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根据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特点,实现新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其次探索、发展适合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体系,最后还要强化新疆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是以土地为度量单位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估方法.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的土地承载力已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而且生态赤字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针对江西省各类土地资源生态足迹状况,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一、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第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树立积极的土地资源保护观,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调控工作.第三、采用高新技术,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  相似文献   

12.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求得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物质基础是土地。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不仅是保护农业的基础,也是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是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走旧城内涵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吃饭”与“建设”矛盾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北省1985-2008年耕地面积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耕地的时空变化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性显著,耕地总量及人均量均呈逐年减少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主要驱动因素;从保护耕地资源的角度,应关注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占用问题,降低经济发展的耕地消耗强度.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泉州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探讨泉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农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要从质和量,即防止农用地的过度非农化和保证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两个方面控制。防止土地的过度非农化必须将土地机会成本的内涵扩展到其真实内容.即将土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经济化。对于农用土地这一特殊的生态经济系统,其持续利用必须注意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这两大子系统之间要素的配置协调,否则将导致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过劳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个层面上对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注意土地利用研究的目的的调整,土地利用科学理念的形成建立,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集成研究,人类行为的规范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实现了从单干到互助组、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发展,使5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农民实现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逐步摆脱了贫困;十六大后党把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三农”问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指引农村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继承了清末的土地开垦政策。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名流也主张土地开垦。促使这些政策和主张出台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战争、灾荒以及人口增长。在这种政策和主张的推动下,我国边疆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开垦,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民国时期土地开垦政策出台的过程,对于今天开发和建设边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