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晶 《考试周刊》2013,(60):22-23
一般来说,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定语和状语被认为是附属成分。历来的研究都比较重视主谓结构,着眼于偏正结构的研究为数不多,针对韩汉偏正结构的对比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对韩汉偏正结构进行详细的对比,归纳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似文献   

2.
把“VP 过(动态助词)”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在“的”字短词、“把”字句、承接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功能。“VP 过”经常出现在“的”字短语中,构成“VP 过 的”,主要用来修饰NP,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代替整个偏正结构。“VP 过”可以构成“把”字句,以“VP 过”前后有附加成分为常见,但也有不带附加成分的用例。“VP 过1”经常出现在承接复句中,构成它后面的VP所表示的动作的时间参照点,而“VP 过2”没有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3.
闽语全浊声母清化后多数字不论平仄都不送气,少数字不论平仄都送气.不论平仄都送气的这些字,其送气成分由来已久.它来源于赣语向闽语直接的渗透,而不是闽语自身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碰到“N的V”结构和“N之V”结构,对于它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作用,学术界向来有歧义。运用语言的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在“N的V”结构中“的”不是标志偏正结构的助词,这两个结构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偏正结构或是体词性成分,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主谓结构,N与V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5.
"所"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其中最常见的用法是其作为助词与其他词相结合构成比较固定的"所"字结构。"所"字结构的使用是一种普遍现象,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它,对我们阅读古籍、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及进行文言文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以《墨子》为例分析,"所"字结构有三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类型在句中与其他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结合关系,每种类型在句中与其他成分的结合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另外,除了三种主要的类型之外,还存在着比较特殊的"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6.
数量关系"M1的M2倍"这种格式,其中"M"表示数词,例如"三的五倍"十一的十一倍"等这类结构,使用"的"字结构的偏正结构去描写,但与其相关或者相对的别的数量关系,却有的可以用这种偏正结构去描写,有的不可以用.文章通过对"M1的M2倍"这种格式的形式分析,并运用隐喻、整合度的认知语言学概念,去探求这种偏正结构表达式的特殊性,同时也尝试探求这种数量关系用偏正结构表达背后所隐藏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7.
§○引言 0.1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书面语里偏正结构歧义的主要类型以及产生歧义的基本结构原因。偏正结构包括两大类:定心式偏正结构和状心式偏正结构。它是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基本结构格式,又是内部结构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汉语以及越南语偏正结构的差异,特别是名词短语差异,主要从结构的语序以及认知顺序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偏正结构往往由"中心语"和"修饰语"两个部分组成,两者之间的关系固然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所谓的"偏"是具有修饰功能的语言成分,即修饰语。所谓的"正"是被修饰的"中心语"。汉语和越南语偏正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是一致的。但唯有语序不同。汉语偏正结构的语序是"定语+中心语",越南语偏正结构的规则是"中心语+定语"。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汉语和越南语认知模式的差异。越南语认知顺序是:短语中的主体,即核心成分,在说话人的思维中先出现,因此转化成语言时也是位于前面的。汉语的认知顺序是:先从中心语的属性、特点或位置等相关因素入手,中心语出现在名词短语的最后。  相似文献   

9.
从焦点理论看否定式偏正结构的否定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语言学上的焦点理论,确定了带有标记的否定式偏正结构的否定焦点是结构中的修饰成分,指出偏正结构中的“的”、“地”、“得”在分别作定语标记、状语标记和连接补语标记的同时也可以起到聚焦标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句法形式的转换中,句法成分位置的移动,只宜区分为"移位"与"倒装"两种类型,而不好再划分出第三种类别来。从本质上看,移位所凭借的句法结构当是深层结构(或基本句法结构),它所生成的表层结构,可以直接进行层次分析;而"倒装"所凭借的则是具有正常层次关系的表层句法结构,它所生成的句法结构具有较强的语用性,无法直接进行层次分析。就移位和倒装的成分言,二者虽然都可以是论元成分也可以是非论元成分,可以是主语、宾语又可以是定语、状语和补语,但,倒装的成分还可以是谓核及其短语,而移位却没有这种成分。  相似文献   

11.
该文指出关于“N的V”结构的名词性偏正结构、谓词性偏正结构、的字结构等诸说存在的问题,认为汉语句法结构的实例是按家族相似性归类的,这种家族相似性既表现在功能上也表现在结构上,并给出结构上家族相似性的条件,以此论证“N的V”结构属于主谓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同位结构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基本结构类型成为自考生学习中的难点。最近十几年出版的许多现代汉语教科书都把它与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补充结构、联合结构等并列,作为一种基本结构类型。但在实际运用中,同位结构往往和主谓结构、联合结构、偏正结构纠结在一起,难以辨  相似文献   

13.
汉字,同世界上一切通行的文字一样,都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并且都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我国最早所使用的正式文字,当产生在华夏民族及其共同语形成的时期。当初每造一字,就用它来记录一定的语言单位在使用中实际存在的意义,字的形体原则上是以此为依据构成的。由于汉字与史前以象形符号为特征的表意文字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造字时所记录的词义和声音往往在字的结构中也有所表示,即它的  相似文献   

14.
含“的”偏正结构即定语和中心语构成的偏正结构,这种偏正结构中的词语靠“的”连接。各类词都可进入这一结构模式,我们主要讨论由三类实词即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关于偏正结构中结构助词"的"、"地"用法存在分歧的现状,提出在偏正结构中结构助词"的"和"地"的分工,有助于汉语表达的精确化,避免发生歧义。并主张当动词或形容词做宾语时,只要其不再带宾语或补语,其前面的修饰语都应看作是定语。这是因为:一是当动词或形容词做宾语时,只要其不再带宾语或补语,都具有一定的体词性特征,而体词性词语前面的修饰成分,应当看作是定语;二是这样做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张华莉 《培训与研究》2009,26(7):22-24,42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古籍中的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一般说来是容易区别的,但由形容词作使动词所形成的动宾结构与由形容词作定语所形成的偏正结构,有时却容易发生混淆,现举例辨析如下: 《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句中的“槁项”和“黄馘”都是动宾结构。“槁”和“黄”是由形容词充当的使动词,“项”和  相似文献   

18.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有/无条件(地)+V”,很少有人论及;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1982)在谈到由动词“有、没有、无”组成的述宾结构可以转化成副词做状语的时候,对“有条件的承担义务”一例作了分析,认为例中“的”字可以去掉,不过去掉以后结构和意义都变了。有“的”字是偏正结构,意思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承担义务;没有“的”字是连谓结构,意思是具备承担义务的条件。(153页)  相似文献   

20.
说“很是”     
"很是"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时,属于附加结构,表示对后面成分的主观确认和强调,重心在"很"上。"很是"不能修饰单音节形容词。"很是"修饰名词性成分时,表示对后面成分的判断,是偏正结构,重心在"是"上。在现代汉语中,"很是"没有演变成独立句子成分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