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CBA与NBA外籍球员引进和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调查、历史研究、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BA联赛外籍球员的引进和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CBA联赛外援引进、注册、限薪、转会及其它管理制度与NBA联赛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认为我国CBA联赛在外籍球员引进的范围上相对狭窄、外援转会方面限制过多、外籍球员的薪金限制规定过于单一、外籍球员上场时间的限制较多、外籍球员违纪违约现象较多、对外籍球员处罚力度不够、外籍球员流动性过大。其应对策略主要有:建立长效的外籍球员引进与管理制度、建立外籍球员保障制度、加大违纪违约处罚力度、建立外籍球员培训机制、俱乐部加强对外籍球员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外籍球员的引进对CBA联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BA联赛引进外籍球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外籍球员对CBA联赛的影响,对CBA联赛的良性发展,对中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外籍球员的引进和外籍球员在CBA联赛中的表现,进而研究外籍球员对国内球员、教练员、俱乐部以及联赛观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CBA联赛外籍球员引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籍球员是CBA联赛中球员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引进和管理外籍球员,从而更加有利于CBA联赛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CBA联赛中外籍球员引进的发展历程;CBA联赛的经济背景、社会背景、竞技背景;外籍球员的引进模式以及影响外籍球员引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CBA联赛13个赛季以来外籍球员引进始终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中,引进效率和球员质量在逐步提升;大量引进外籍球员对本土年轻球员的培养和军旅球队的冲击已经在联赛中有所凸显,需要引起管理部门和俱乐部的重视;扩展外籍球员的选择范围,除了引进欧美球员之外,可以引进部分优秀的亚洲球员,巩固和扩大CBA联赛在亚洲的领先地位;保持联赛在外籍球员引进和管理制度上的规范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对CBA联赛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超和五大联赛本国球员和外籍球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在各国联赛球员中,中超本国球员的平均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排名末尾,身体对抗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中超注重引入具有明显身体形态优势的外籍球员,但其年龄明显过高。各国联赛均倾向于选择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较大的外籍球员,表明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对联赛成绩存在一定影响。中超外籍球员比例过低,且各位置球员引进比例不合理,不利于各位置球员的均衡发展。建议中超参考五大联赛外籍球员的年龄和身体形态数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引进球员的标准、比例和结构;同时改进体能训练方式,解决本国球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CBA联赛向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进一步发展,各俱乐部相继引进越来越多的外籍球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推理法,对CBA联赛外籍球员的引进和管理进行分析.以有关外籍球员引进和管理制度现状为切入点,对外籍球员引进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CBA联赛可持续、健康发展.结论显示:CBA联赛引进外籍球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各俱乐部资金不足;引进途径不完善;联赛吸引力不够和对美洲球员的独特偏爱,影响了引援的范围.CBA联赛对外籍球员引进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限薪制度不完善;合同约束力不够;经纪人制度不成熟;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管理困难;语言障碍以及部分外籍球员自身素质低下.  相似文献   

6.
以2004-2005赛季中国排球联赛的电视直播收视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中国排球市场进行受众特征、收视率、收视成本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排球联赛的受众构成以中老年为主,观众集中度则趋向高学历化;排球联赛的电视直播收视率较高,收视成本较低,但与篮球联赛相比,前景不容乐观.针对排球市场现状,为排球联赛组织者提供了五点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查阅有关品牌经济学、体育经济、体育市场分析等方面的资料,着重从品牌经济学视角对中国排球联赛(CVA联赛)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利用现有品牌经济学较为成熟的分析框架,分别从品牌品类度、品牌竞争策略、品牌渠道策略等方面,深入分析如何将CVA联赛打造成知名品牌,助推我国CVA联赛品牌发展。为促进CVA联赛良性发展、深化我国职业排球体制改革及排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考察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现状,归纳中国女子排球联赛发展环境、管理体制、盈利模式和品牌建构过程中的做法、特征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联赛中运动员基数不足,排球受众较少,职业化程度较低,缺乏较好的商业化发展思路,其盈利模式难以摆脱“赞助”为主的格局。因此,中国女排联赛要在组织体系、市场机制、联赛运营等方面,需投入更多精力,并以球队作为品牌塑造的主要目标,强化中国女排联赛球迷品牌偏好与追随力。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排球联赛主场致胜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主场效应已有的研究结果 ,结合 1996~ 1997年度全国甲A排球联赛的数据统计 ,对主场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甲A排球联赛存在主场优势 ,并对致胜有重要影响。提出了引起主场效应的主要因素为 :客观环境、队伍水平、竞技状态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女排联赛为例,对1996年排球联赛实施职业化以来的竞赛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演变规律,分析优缺点,为我国排球联赛竞赛方法的革新和完善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盘活存量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改革措施,结果表明:中国排球管理者通过建立大国家队制度;实施二次转会制度;推荐优秀运动员加入国外高水平排球联赛等措施盘活了现有优秀排球运动员,提升了中国女排国家队竞技水平。"盘活存量理论"在中国女排应用的建议则是:加速推进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排球资源的融合;盘活体育系统排球教练员,让他们进入教育系统执教;盘活退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创办排球培训机构,通过这些盘活存量措施促进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实现我国排球塔尖人才的挖掘和激活,塔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种双轨盘活才能支撑我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长久提高和保持。  相似文献   

12.
外员使用的外部效应及其内在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员使用的管理一直是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引入经济学中外部效应的概念和理论,并借助于数学模型分析了外员使用对联赛效用的影响.并通过介绍环境污染外部效应的解决途径,分析了国外职业体育中的相应政策.最后以CBA为例,提出了总量控制与可交易外员使用许可证的建议,以使外员的使用最大化联赛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排球职业化改革发展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我国的排球职业化改革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职业化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认为,目前我国排球的职来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有赛制和俱乐部建设两大方面的问题.要使排球职业化改革走向深入,必须明确各俱乐部的产权关系,加强俱乐部的宏观管理,培养球市,加大后备排球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联赛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制约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发展的主要因素展开探讨,主要从我国排球职业联赛的现状、制约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发展的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结果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俱乐部管理和运行不规范;企业对俱乐部投资积极性不高;运动员及教练员流动不通畅;排球联赛市场清淡;过分突出对运动员的物质激励,忽视体育道德的培养,是制约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外籍球员引进与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引进外籍球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外籍球员引进对提高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水平,促进球市发展,引入职业足球运动员素质、球队竞争机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足球职业化、国际化和与世界接轨的进程.同时发现我国引进外籍球员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名人效应,影响国内球员的锻炼与培养等问题.从而对中国职业足球的持续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 ,并结合有关数据和资料 ,对中外男子自由防守队员实战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中、外自由防守队员个人能力水平接近 ,中国队略强于外国队 ,但在自由防守队员的运用效益上 ,中国队不及外国队 ,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把我国沙滩及室内排球运动员所测的心肺功能指标与国外优秀男子沙滩及室内排球运动员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国外沙滩及室内排球运动员各项指标均好于国内运动员;国外沙滩与室内排球运动员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国内室内排球运动员各项指标均好于沙滩排球运动员。建议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的选材体系应重新设立;体能训练应该模拟比赛中的各项应用技术展开。  相似文献   

18.
中外男排选手跳发球失误的技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三维摄像及三维录像解析法,对中外男排队员跳发球失误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后发现,跳发球失误的关键因素是没有保持好击球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