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季陶主义出现后 ,陈独秀作为党的总书记 ,十分重视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他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批判和揭露了戴季陶主义反对阶级斗争 ,反对国共合作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政治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在政治、组织上由右倾机会主义发展到了取消主义。从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袖堕落成为一名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在抗战时期,他主张积极抗战,但其抗日政见又有反共消极的一面。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完全是一个从党内分裂出来,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分子,而不是反革命分子。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第一任总书记,而且在至今召开过的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中,连续五次当选为总书记。所以,研究陈独秀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无疑是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篇幅有限,本文不拟对陈独秀作全面评价,在此,仅就创党时期的陈独秀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一我们党的建立至今已经五十九年,陈独秀离开人间也已经三十八年了,但是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五四运动前,他主办《新青年》,亨有很大的声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有很大影响的急进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后,他又成了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党的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一直是党的主要负责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陈独秀叛党成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在我国史学界过去曾经有过不同的议论。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已经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已由急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但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不过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1921年他虽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但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假马克思主义者。直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种议论就被林彪、“四人邦”的文化专制主义所窒息。林彪、“四人邦”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他们任意篡改党的历史,他们武断说陈独秀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派,天生的机会主义者与叛徒,并不得有任何异议,否则,就是为叛徒翻案,为机会主义招魂,为民主派、走资派树碑立传。林彪、“四人邦”的垮台,为我们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科学地评论陈独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对于这场革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观望到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陈独秀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过程与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相一致:陈独秀最初从民主主义与社会进化论角度看待十月革命;苏俄宣言与巴黎和会的双重刺激加快了他对十月革命的认同;后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彻底接受了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7.
评陈独秀的民族观董根明陈独秀的一生经历了从康梁,“乱党”到社会主义,“终身反对派”的巨大变化。但是,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一直比较清醒,特别是对于涉及民族利益与阶级矛盾的复杂问题,他的看法常有独到之处。客观地评价陈独秀的民族观,有助于...  相似文献   

8.
本首先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化教育、学艺术、国民人格等方面梳理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的主要脉络和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反传统主义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重心所在;其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具有的反孔排儒、破立统一、毫不妥协的坚定性和强烈感情倾向等三大特征;运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追踪探解当时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反驳当时和后世对他的误解,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确立陈独秀反传统主义的历史高度、启蒙价值和跨时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革命到社会革命,这中间缺少一种过渡和转变的逻辑可能,加之知识分子的书生意气,这就注定了陈独秀后来的悲剧性命运。但陈独秀毕竟是一个杰出的知识分子,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者,即使被革命抛弃,他仍然保持了革命者的人格。本文对陈独秀的贡献及思想转化作了令人折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县人。他一生的历史波澜起伏,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国际国内革命形势的剧变,其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党史界一般把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思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15年他创办《青年》杂志到五四运动以前,第二阶段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到1923年。关于他在第一阶段的政治思想,人们基本上认为他是急进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而关于第二阶段的政治思想,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同的看法。其分歧的焦点是:陈独秀是否曾经是一个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党史上,功过分明、变化极大、影响至深的人物,首推陈独秀。同样,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陈独秀也变化莫测、反复无常。本文试图对陈独秀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前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简单的评析。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陈独秀关于统一战线的主张和行动,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而且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他在党内所处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也随着发生几次变化,对国民革命发生了深刻影响。第一、从反对与任何党派联合转变为主张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五四”时期,陈独秀接受了马…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早期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转变过程,即从封建主义到改良主义,从改良主义到民主主义,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考察陈独秀早期思想的转变过程,了解陈独秀早期思想转变的标志和表现,研究陈独秀早期思想转变的原因及其不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评价陈独秀的一生功过,科学地认识他后期思想变化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陈独秀思想的发展变化时,国内研究者一般都把他从“一九二九年开除党籍至一九四二年病死这段时间”,看作为他一生政治思想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名之曰“陈独秀后期”,并称这个时期的陈独秀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背叛者”。这样笼而统之地为后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人物。无论是中共党史,中国政党史,近代政治思想史,还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教育史,戏曲史,文学学等诸多学科都要涉及到他。而要研究中国现代的报刊编辑史,则更不能不研究陈独秀了。他主编《新青年》影响之广大、之深远,是空前的。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一文中对陈独秀有过一个中肯的论价,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  相似文献   

15.
万多胜 《师道》2011,(6):4-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众所周知陈独秀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党的前五任总书记(委员长),也是辛亥革命的急先锋,可殊不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先生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的时候。他正在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任上.于广东进行艰难的新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设有出席党的“一大”,为什么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之所以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即我党的第一位总书记〉,并不是偶然的。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威望,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当时党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5年9月,参扣2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在创*号上,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以饱满的爱国I情,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点燃了新文化运/的火炬、发起展开了一场彻底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7.
如何评价陈独秀,历来就有不同意见。打倒“四人帮”以后,在党的“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学术界又开始了对陈独秀评价的讨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是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与此相联系的是承认不承认他是党的创始人。从目前讨论情况看,凡认为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般都承认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相反,则只承认是党的发起人。我认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基本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一个不够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八·七会议后 ,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受到全党的批判 ,但他坚持错误 ,进一步提出取消主义理论 ,并与托洛茨基取消主义合流 ,最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错误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情感性是张艺谋电影的审美追求,从张艺谋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看,他执导的电影对个体情感的表现经历了一个从"情感主义"到"隐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再到"隐情感主义"的回归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入手,探讨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这是陈独秀资本主义观历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他从一个侧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尽管并不完善甚至有所偏颇,但是他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来看,能够对我们理解和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政策,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