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人才市场越来越大,而中专生就业的机会却是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社会在选择人才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传统教育又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提高中专生的素质,将中专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2.
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社会劳动分工,表现为不同部门之间产品交换的部门分工,也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产品交换的地域分工。劳动分工首先以部门分工出现,但当它落实在一定空间上时,便成了地域分工。地域分工反映了部门分工的性质和特点,同时决定着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教育改革、院校合并、教学与后勤工作分开之后,抓紧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迅速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应该纳入议事日程,列为深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近几年来,高校管理者的素质、修养和能力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和实践教育、素质教育得到加强,校园出现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管理干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管理人员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管理者之间工作互不协调,分工分家;有的在人际关系上有亲有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贪污受贿者也有所出现…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分工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分工与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立联系起来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科学的分工理论。他们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分工发展的历史,在分工发展的历程中,旧分工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旧分工的消灭也是历史的必然,这  相似文献   

5.
中国原始社会共同体间的分工与交换周斌一、原始共同体间的自然分工与对外交换分工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它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按照恩格斯的意见,原始社会的分工有自然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我见。由于第一次社...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有其丰富的内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的一场革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目前,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利干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外部机制来逐步加以解决。惟此,方可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7.
苏禾 《华章》2011,(21)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分工是游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第二次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大分工是商业分离出来;第四次大分工是工业产业化的出现.本文提出的第五次社会大分工,是针对在当今社会的有些人往往容易忽视了一个大的世界历史背景,没有看到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及由于这次大分工所产生的后果.第五次大分工的显著标志是分离出来许多新产业,而不是一个产业;第五次大分工的突出特点是,继人类历史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后,又出现了脑力劳动的大分工.由此,本文创新提出了当代的“第五次社会大分工”,并对大分工的标志,及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类出现了社会分工,便有了不同的行业。人们在不同的行业里工作,为了满足相互间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等各种需求,每位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竞争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较严重的行业不正之风,尤为具代表性的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大量出现。这是由于从业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所致。因此,强化职业道德势在必行,全社会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齐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从教育这种现象开始出现时就产生萌芽了。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一有了教育,有了学校,出现了专职的教师和学生,这对矛盾就存在。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培养人怎样与自然斗争并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是当时教育的主题,自然,素质教育就成了当时教育的基本行为。当人类社会进人阶级社会之后,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教育不再是人们的生命和生活的必需,而成了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教育成了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一种工具,应试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 …  相似文献   

10.
李仁君 《天中学刊》2002,17(3):30-34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体系,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分工与交换的经济。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分工与交换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自然分工,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完成使得分工与交换得到初步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又将人类的分工与交换推向了新的阶段。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由古代思想家到当代学者对分工与交换提出了种种解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交换中分享比较利益是分工与交换产生的一般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关注的话题。但在人们热衷素质教育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处于素质教育内容框架之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我们也不必悲观。因为毕竟是有人在竭力地提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毕竟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地出现在人们  相似文献   

12.
论新闻线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线人是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人员。新闻线人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缘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报业竞争的加剧。目前,我国新闻线人大量存在,但是他们职业化程度不高,提供的主要是社会新闻,其收入有不断攀升的趋势。新闻线人的出现符合群众办报的原则,是百姓干预社会的手段,是报纸触角和通讯员制度的延伸,符合时常分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导向 ,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教育实践。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临多种挑战和机遇 ,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开创现代化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一、确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观对转变教育观念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我们必须克服传统精英人才观 ,确立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大众人才观。1.人才多样化 ,行行出状元社会分工协作是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的杠杆 ,马克思指出 :“一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1社会分工促进人才需求和标准多样化 ,促进精英人才观转变为大众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陆少明“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新名词是在本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它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其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但由于“素质教育”这个新名词出现的历史较短,再加上已有的教育文件中没有明确提出“素...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学习模式,致力于建构一种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这样,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更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人人都都得到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不超前于社会,不滞后于社会,与社会并行发展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优越性。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范畴的属种,教育也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势必会出现超前或滞后的情况。应试教育作为这种滞后的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束缚和阻碍作用。素质教育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它与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的现状尚存有一定事实上的距离,而形成一种矛盾。因而教育上两种体制的和平共处是客观现实的必然结果。然而,唯有素质教育代表着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唯有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30年代中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这种转变一方面使德国从农业社会形态转向工业社会形态,虽一方面则使得德国社会在工业化的多元分工状态下出现了多种的社会利益集团,他们通常通过建立利益协会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代表各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的政党也相继出现并随着阶级和集团力量的变化而出现力量消长。  相似文献   

18.
虽然在人类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男女的社会分工,但真正的性剐不平等的分工是在私有制建立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长期的奋斗,中外妇女都冲破了家庭的牢笼,正在各个领域实现着女性的价值。但现代职业女性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这两个方面常常发生冲突和矛盾,为了能让女性更好地走入到公共领域中来,就要均衡男女承担家务的义务以及重估家务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前素质教育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给教育带来新的气息,新的希望,但在应试教育旧的轨道上沿袭下来的旧观念、旧模式却不时地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实施,出现了一些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笔者就耳闻目睹的现象归纳为以下几种: 1、认为素质教育只适宜于中学生。言外之意即小学生无需实施素质教育。持这种见解的人,理由是认为中学生年龄大些,有一定的知识,也能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负责,而且处在对社会、对人生认识的岔路口,是加强理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而小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只能进行定性教育。这种见解是把素质教育分割开来,把表…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而素质教育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教育途径。 作为教育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在现实性上是一致的。 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旧的分工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