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审美价值,否则它不可能成为文学作品;人们欣赏文学,也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  相似文献   

2.
张丽 《快乐阅读》2011,(21):9-10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美,挺拔雄伟的崇山峻岭,旖旎秀丽的湖光山色,英雄的业绩,壮丽的人生,难以忘怀的情思——简直美不胜收。而对美的创造则离不开语言文字,因为如此,"语文"就像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教师的责任就是带领学生去跋涉攀登,去寻幽探胜、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让学生懂得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依据新课标对中学生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文学欣赏的手法,创造审美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俄国著名的美学家车尼尔雪夫斯基曾提出"美是生活"这一意义非常深远的美学命题。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依据教材内容,通过阅读、欣赏、描述、作文及课外文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情趣,美的追求,初步树立正确、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具备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姚英 《云南教育》2004,(23):40-41
提高语文素质,就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的魅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这段话说明了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健康的艺术情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审美的素质教育。初中生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可塑  相似文献   

6.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感动     
语文教材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于一身的仓库。从教学内容看,宇宙人生包罗万象,诗文词赋姹紫嫣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如何利用语文教材的审美优势和情感优势,让学生感动呢? 一、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所谓感动,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文学意境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审美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学会用敏感的眼去发现美,用敏慧的心去领悟美,用敏健的笔去表现美,那么学生作文就不会脱离生活,学生也就形成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于一炉。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阵地。我们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欣赏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张卫香 《文教资料》2009,(35):53-54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结构关和语言美于一炉。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阵地。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11.
诗歌审美性教学,不同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它是在文学作品所展示的审美世界中,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最终把文学教学的目的落到实处。审美性教学注重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开拓情感的自由空间,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塑造学生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力求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感悟语言美,音乐美,图画美,构思美和立意美,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之中,去欣赏、品味其中所蕴含的美。本文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的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而汇集各类文体精华的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生活中去。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课文和教师的中介作用,呈现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感受美、欣赏美,获得美的熏  相似文献   

14.
张敏 《现代语文》2008,(5):59-60
美点即审美视点,它以感性的形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且诉诸我们的审美知觉。能否发现美点、欣赏美点取决于主体的审美发现能力。当理论家黑格尔和诗人海涅晚上一起散步时,海涅盛赞星空的美丽,想到仙人的出没,仙境的美妙。而黑格尔大为不解,在他看来那些星星只不过是天上的几块补丁而已。我们不难看出俩人美感的差异性,同时赞叹海涅惊人的审美发现能力。欣赏自然美如此,欣赏艺术美更是如此。文学教学为了促使智育任务愉快地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构建生态化课堂,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15.
语音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真挖掘,细心研究,引导学生去挖掘美、感受美,从而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的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而汇集各类文体精华的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生活中去。”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课文和教师的中介作用,呈现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感受美、欣赏美,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达到陶冶思想,丰富感情,获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体现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大学生阅读和写作频率最高的一种文学体裁,易读、易学、易写,几乎所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都有创作过散文的经历,但由于散文写作没有既定之法,学生因为熟悉而最易忽视,写作水平亟待提高。《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在散文文体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多维度欣赏散文的抒情美、构思美、哲理美、意境美、语言美等,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把美学教育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形象美,领悟语文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捕捉生活中的美感。一.创设情境感知美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设置情景,"情"  相似文献   

19.
周航 《考试周刊》2014,(25):35-36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要改造社会,首先要"洗刷人心",要"怡情养性";而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人生美化的关键就是要能欣赏美,感受美,让美深入心灵,从而陶冶心灵,美化心灵。因此,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审美教学理念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力和创建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