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潘懋元先生1983年版的《高等教育学讲座》的特色。认为“理论寓于平实,研究源于问题”是该书的主要特色。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强烈的问题意识、平民化的学术关怀、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惊人的预见力,是该书历久弥新、长兴不衰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潘懋元教授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辩证地看待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系,确立了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积极倡导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热情为分支学科的专著作序,鼓励学者进行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骨干力量。分析潘懋元教授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正确认识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走学科建设与问题研究并重的道路,在发展中既要重视知识增长也要注重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者评述了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大学理念》。此书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方法论意义上,都给人以视角独特、耳目一新并有诸多理论创新的深刻印象,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它是一部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而进行理论和方法论准备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潘懋元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见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含义、"过渡阶段"、实施途径、质量和分类定位等方面.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中国化,是对大众化理论的继承、发展和丰富,是基于高教改革实践、并服务于改革实践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内第一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著作,《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突出了方法论的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四种范式,对思辨研究方法的地位再次进行了确认,对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辩证关系重新进行了阐释,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性进行了强化和解读,是一部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6.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蕴、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相似文献   

7.
潘懋元先生是国内外高教界享有崇高声望的学术泰斗。潘懋元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演进历程、影响及贡献可梳理为六个历史时期,依次是少年好学立志从教与抗日救亡淬炼时期、教育知识积淀与学术研究筑基时期、探索高教理论与架构学科雏形时期、教学和研究被迫中断与沉思自励时期、"高等教育学"学科确立与成就斐然的黄金时期、以及思想体系的沉思完善与拓展升华时期,展现了潘先生卓育菁莪、问道求真的育人情怀与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推动并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领域”走向“学科”的世纪转型。奥斯陆大学Arild Tjeldvoll教授从一位外国高教专家的视角,论述了潘懋元教授从一位教育研究爱好者成长为一位肩负社会责任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家的历程,其最终成果《Pan Maoyuan:A Founding Father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和《潘懋元——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业已出版。《潘懋元传》既是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及其活动家奋斗的波澜壮阔历程的思想精华,也是体验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独特研究范式的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机构与出版平台以及研究人员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研究主题上理论体系、学科建设和学科属性受持久关注;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是推动学科研究的主要力量,以《江苏高教》、《高等教育研究》为代表的几个教育类期刊是学科研究成果的主要出版平台;从事学科研究的作者群体中以高职称人员和博士生为主,学科规训制度在推进学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本理论研究上力争突破、重视有组织研究机制创新并发挥主要出版平台的作用将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的观点,科学发展有两种历史模型,一种是累积性的发展,另一种是转型性的发展。前者表现为常规科学时期,后者表现为"常规"经由"反常"而进入"科学革命"时期。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处在变革、转型与重构的前夜,它表现为教育理论研究正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高校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核心要素。王建华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高等教育学的建构》一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一步一步地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日本却一跃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是靠维新而崛起的,而这个维新恰恰与中国魏源的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世纪回眸温故知新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史上风流人物荟萃,革新潮流迭起的时期.这其中经历了依附与借鉴的从殖民到反殖民的历程;从科举到学堂乃至兴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嬗变,如何用历史来警示后人,使历史的理性与当代的现实统一起来,让那些封尘已久的史料呈现出价值,用新的思维将其提炼使后人从中裨益,<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正是这样一本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典籍中的《春秋》经传因其与历史的紧密结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对治乱兴衰的考察、突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及丰富的历史变易思想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高等教育研究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课程与教学"、"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和"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等是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比较集中的领域;理论思辨法是作者们尤为青睐的研究方法;专职研究人员的比例有了显著的增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作者的比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紧扣时代脉搏,研究规范不断增强,研究视野愈益宽阔,中国特色日益彰显。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还将有更大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6.
张天明教授的专著《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首次对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启示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关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观点,涉及历史教育目的、历史教学思想、历史教科书思想、历史考试思想、历史教育的本土化、学科性和衔接性等。该书是我国第一本研究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的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从"思想"维度来论述历史教育家思想的专著,对今后的教育家思想研究和当前的历史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代桂林文化城的一些鲁迅研究专家对《阿Q正传》的主题作了相当深刻的探讨。邵荃麟的“暴露国民的弱点”的观点与欧阳凡海的“追求革命动力和发掘革命的种子”的看法具有互补性。认为特别是当时邵荃麟关于《阿Q正传》思想意义的论述更具有空前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至今仍能给人巨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杨燕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32万字,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一破除偏见,勇于开拓《朱子语类》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的言论集,由朱熹门弟子记录,涉及领域非常之广,其中既有朱熹对儒家经学的详细  相似文献   

19.
中共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研究,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支撑。《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专著的研究成果既丰富了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也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历史基础,还为提高中共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顾名思义,是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入门课,也是属于“研究之研究”的课。这门课在北大中文系已讲过几轮,凡是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进来都要求他们听这门课,还有不少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希望了解这个学科的历史与现状的,也都选这门课。在本科阶段,同学们已经学过“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都是刚上大学不久开的课,主要讲述作家作品和重大的文学史现象,引导掌握基本的文学史知识,并初步学习评析文学创作与文学史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