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峰 《新闻界》2001,3(3):26-27
理论思维的正确性和体系性,是新闻学建构的基点,也是这门社会科学成立的前提。如果新闻学是一门学说、学术的话,必须有坚实的理论研究成果,否则新闻无学的戏说就得到有力的支持。使戏说彻底破灭,最终有赖于新闻理论的不断创新,在思维上产生飞跃。一、学术思维的枯竭在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上,一位同行说得爽快:"现在报考新闻学研究生的人很多,外专业本科生特别踊跃。他们认为新闻学很浅,各门教科书自学得懂,不像经济学、政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那样艰深。新闻理论浅显明白,看几遍就记住了。新闻学理论味不足,揭示新闻工作规律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金石 《东南传播》2010,(3):86-88
目前,新闻学概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名称多为"新闻学概论"或"新闻理论",实际上新闻学概论并不能等同于新闻理论。本文通过辨析本领域内的部分教材,试图对"新闻学概论"课程与"新闻理论"学科作出合理区别。在实践教学中,新闻学概论与新闻理论应当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存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新闻学学科的全景式了解,又是对新闻理论学科地位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瑜 《新闻大学》2002,(3):19-2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通过互联网传播新闻已成为影响巨大的新的传播方式。如果说20世纪是传统媒体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网络媒体的时代。新的新闻实践给传统的新闻学理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新闻学理论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指导新闻实践。本文就传统新闻学理论受冲击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探讨与阐述。  相似文献   

4.
孙如陵,民国时期知名新闻学人。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系就读期间,担任《新闻学季刊》编辑。毕业后历任《中央日报》记者、《中央日报》专门性副刊《报学》双周刊编辑、《报学杂志》编辑。孙如陵的新闻为学之路,是民国时期的一种典型,求学伊始即开始新闻实践与新闻学术研究。这种“半工半读”经历不仅给他带来新闻实践的切身体验,还有新闻学理的深刻体悟。本文就民国时期孙如陵的新闻学观、新闻观、新闻教育观、报业发展观进行分析,揭示其独到的理论洞见。  相似文献   

5.
站在新闻学本体论的高度,在世界新闻实践的平台上来审视中国新闻学时不难发现,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大多徘徊在新闻学的外围或边缘,主要表现在:中国新闻学在实践与人学上的双重无意识。当代中国新闻学,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学科体系,其建构视域多是局限在事  相似文献   

6.
李欣人 《新闻知识》2005,36(8):18-20
新闻学是探索研究新闻事业基本规律和新闻工作基本要求的一门学科,而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繁荣,我国新闻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研究的基点、方法和角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逐步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形式主义和“教科书观点”;新闻工作深刻地认识到新闻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新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7.
由新闻学关键词看新时期新闻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键词可以说是特定话语价值取向的凝结 ,是语言实践过程中的纲目、骨骼。从一定意义上看 ,我国新时期新闻理论的变迁集中体现在人们对新闻学关键词的思辨、讨论和表述等语言实践中 ,表现在关键词的变化上。于是 ,考察新时期以来新闻学关键词的兑演 ,就可以透视新时期整个新闻理论乃至社会文化思想的变迁。新时期我国新闻学处于理论体系建构的探索过程中 ,确乎经历了一个由“党报”本位、“新闻事业”本位向“新闻”本位的转向。但从另一方面看 ,我国新时期新闻理论又在这种转向过程中 ,在“党报”本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积淀有一种理论结…  相似文献   

8.
新闻学的内涵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业务新闻学三个方面.新闻业务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和新闻评论等.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核心,它是一门专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新闻学界,就新闻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惟新闻学的研究方法问题涉及较少,笔者拟就此谈点个人的想法,以期引起讨论。一、我认为,新闻理论研究首先应该“理清一条线索,把握两大规律,区分三个层次”。所谓“一条线索”,即贯串于全部新闻学研究的一条基本线索: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矛盾——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意图与新闻接受者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新闻传播媒介选择新闻事实中的判断标准的  相似文献   

10.
粉碎“四人帮”三年来,新闻工作在不断发展进步。实践终将推动理论研究的发展,近来关于新闻学理论问题的议论也多起来了。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不少新闻业务机关开始注意新闻理论研究,这使我们对新闻学的发展平添了极大的希望。这是新闻学得到了较多的承认的一种表现。原来,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似乎不那么被普遍承认。在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中都曾有过“新闻无学”的观点,有的甚至断定新闻学不可能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可  相似文献   

11.
宁玲 《新闻传播》2012,(6):17-18
中国传统的"士"阶层和过渡时期的知识分子之所以不能创立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学理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只是把新闻视为救亡图存或者进行政治宣传的工具,并不能将新闻看做一种独立而神圣的事业来对待。只有待新闻界知识分子真正成型之后,才能凭借他们对新闻学的终极关怀去创立独立的新闻学理论。因而,新闻界知识分子的成形是中国现代新闻学理论得以创建的人文基础。当然,中国新闻学理论的创立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结果,是新闻界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新闻学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梵·迪克话语分析理论填补了新闻学中对新闻话语本身研究的空缺,为新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在国内对还处于推介阶段,少有人对话语分析理论在新闻研究中的适用性有着批判性的探讨。要深入新闻话语分析,学者要有语言学和新闻学的跨学科背景或采取多领域学者合作研究的方式,并且不只是停留在新闻文本分析,更要深入新闻实践过程,以运用话语分析理论这一新视角将新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4):11-26
中外新闻学最初都是人文学科的旁支,新闻学专业大多起源于文学专业,新闻学缺乏受人尊重的学科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科建设,新闻学逐渐摆脱了"新闻有学无学"、"新闻是学非学"等问题的困扰,逐渐发展成一门人文与社科交叉的学科。然而,新闻学总体上还是一门理论门槛低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够聚焦,学术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性理论不多。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权的分化使新闻传播逐渐向公共传播转变,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均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前新闻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努力规划新闻学的理论谱系,重建新闻学在学术场域中的地位。中国学者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学想象力",不断从民族场域、国家场域转向国际场域、世界场域,努力为全球新闻理论建设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4.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之一,也是一切理论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新闻学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新形势下繁荣我国新闻学研究,开掘理论深度,提高研究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发挥新闻学理论指导作用的迫切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 正确理解新闻研究的“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狭隘理解“新闻实际” 在我国新闻界,存在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理论和实践结合得不够”的说法。具体表现为:一是新闻采编播人员重视实干,不关注理论的探讨;二是从事新闻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人员深入实际不够,对当前新闻实践了解不深不透,表现为某些研究内容脱离实际,与新闻现实脱节,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技术酵素催生了社会的巨变,新闻传播正在由职业活动演变成一种公共生活。随着职业新闻传播活动的边界被打开,社会大众能够随时、直接地参与新闻生产过程,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均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下,新闻学理论的问题域出现了转向:首先,新闻学的“第一问题”被继承了下来,但提问和回答的视角却从“认识论”转换到“实践论”;其次,新闻学问题域沿着“实践本体—社会关系—公共生活—社会治理”的路径转换,新闻学的基本问题出现连锁反应,新闻传播活动的载体、主体、受众、价值等要素均发生相应变化;最后,第一问题、基本问题的转换制造了系列具体问题,也引发了职业媒体人对新闻价值和职业身份的追问和思考。新闻学问题域的转换指出了一条新闻理论创新的路径,也为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学术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魏旭  张晴  荆彦婷 《今传媒》2024,(1):131-134
在数字新闻及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传统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新闻学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被视为课程思政路径创新的探索样本。对此,本文对《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问题、《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和《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及保障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校通过将乡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将实习实践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利用“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方式,有助于创新《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同时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体性与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丛青 《新闻世界》2011,(12):23-25
新闻“故事化”,给原本脆弱的新闻理论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对新闻概念,新闻学基础理论中的客观新闻学、新闻时新性及新闻功能观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让我们再次思考“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李子 《新闻知识》2003,(12):35-36
在笔者见到的中外新闻学著作中,关于新闻背景的理论很少,关于新闻背景的研究仅限于基本业务技巧层次。实际上,新闻背景在新闻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我们原先的理解;新闻背景理论应该是新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以笔者浅见,谈几个有关新闻背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耳熟能详的话,只要对新闻领域稍加涉猎就很可能在什么时候与它不期而遇。说得多听得多了,此话自然就成了一种不言自明的常识,无须求证的公断。实际上,这里大有回旋与推敲的余地。其中的“新闻学”如果是指以整个新闻实务界的运行与操作为素材资源的学科体系,那么,虽然这话在学理与语法上都可成立,但就其实际影响而言,我以为还是慎用或者不用为好。在许多具体的语境中,它实际上起着诱导新闻学诸种学科专注于追求技术化与可操作性的一面,漠视学科建设应具的一定的理论体系与思想深…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撰写的《当代新闻理论》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新闻理论教学与科研的成果结晶。全书按照理论新闻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理”部分,阐释了“什么是新闻”,包括新闻的本质特征、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