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日语中"四"的读音与"死"相通,日本人十分忌讳。本文以日本各历史阶段日本人的"四"字忌讳为主题,从历史典籍、文学作品、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习俗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求这一忌讳出现的历史渊源和日本人的生死观等。  相似文献   

2.
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日籍日本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考察了日本礼仪中诞生、婚嫁、死亡三个阶段中忌讳语的使用现状。结果显示日本人的忌讳语意识依旧存在并对其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忌讳语是语言、社会、文化等综合作用的产物,它虽长期存在但逐渐淡薄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通过对忌讳语使用现状的分析,为把握日本民族语言、民族特性,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的问题和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唯物史观。因此,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和人性善恶观的理论基础就是唯物史观和实践唯物主义。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实践是人的实践。所以在考察人性时,马克思主义总是把它放置于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加以考察,而不是把它当作离群的个体加以抽象思考。  相似文献   

4.
所谓禁忌就是那些因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等原因应避免使用的词语或忌讳的行为。每种语言中都有它的禁忌,如:英美国家忌数字13。据《圣经》记载,在最后的晚餐上,出卖耶稣的犹大是餐桌上的第13人。因此13是个主凶的数字。由此。饭店里没有13号房间,请客忌讳13人。重要活动避开每月的13日。又如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黑猫被视为禁忌动物。如果人们遇到黑猫穿过马路迎面走来。那将预示着灾祸临头。禁忌几乎无处不在,这里只把那些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的禁忌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向来被认为“同文同种”,但中国与日本在数字使用习惯方面有些差异,如中国人偏爱偶数,而日本人更喜爱奇数。另一方面,也存在共同点,比如都忌讳与“死”谐音的“4”,但是随着网络及各种媒体的发展,中日两国在数字的忌讳及喜好方面也随着发生了一些变化,“4”不再被单纯地看作不吉利的数字,在一些数字组合中,反而变成了吉祥、幸福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要探索教学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须转变“中学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念,不能只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不能只做教书匠。时代越来越需要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加以科学地总结,上升为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新课  相似文献   

7.
刘艳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177-178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具有全员性、层次性等特点,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进行职能教育并与国际接轨,为日本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我国的企业内职业教育以一定的启示:要建立全员化、层次化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企业内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员工的技能教育,更要注意把企业文化融入其中,注意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企业内职业教育内容应以技能培训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与国际接轨;企业内职业教育要终身化。  相似文献   

8.
面向学习社会教育理论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理论受学习社会的理念和实践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嬗变,具体表现在理论取向、研究重点和任务等方面。教育理论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把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自觉和自为的价值贯穿在教育原理之中;研究人的终身学习过程,围绕人与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来建立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理论要直接面向教育实践,加强与动态发展的教育实践的联系,进行事实研究为教育理论提供有力支撑。解读学习社会的内涵发展,审视学习社会对教育理论的各种新挑战,把握嬗变的动态,教育理论才能指导学习社会建设和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挑战,世界各国制定了各自的人才战略。美国提出培养“高情感和高技术平衡的美国人”;日本提出实行“全人教育”,要“造就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德国提出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教育,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理论一方面要能动地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学实践加以检验,并要借助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发展教学理论的内涵;而教学实践则一方面要将积累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又要接受教学理论当中合理的科学的成分的指导。因此,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应当始终处于良性互动、双向建构的动态过程之中,虽然两者有时互有滞后,但良性互动、双向建构的态势是不变的。而两者良性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脱离教学研究的中介研究,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代忌讳语     
一、忌讳和忌讳语在封建制度下,出于封建礼仪的需要,也由于风俗习惯和迷信思想,古人有不少忌讳。在什么情况不下能做些什么事,不能说些什么话,有一定的俗规以至法规。这种行为上和语言上的规戒约束就是“忌讳”。《礼记·曲礼上人“人竟而问禁,人国而问俗,人门而问讳。”说明了古人对禁忌的重视,每时每地都惟恐犯了忌讳。古代的忌讳不但多,而且严,有的竟成了法律,倘不小心,至有获罪而被杀头的危险。贾谊《过秦论下》中有句后便反映了这种情况:“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免”秦朝犯讳触法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  相似文献   

12.
马林 《考试周刊》2009,(41):13-14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这既有理论本身不足的原因,也与教育实践者的片面认识有关。当前的教育实践界存在经验主义盛行、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心理、把教育理论理想化等问题。对待教育理论,首先要承认其价值,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育理论,最后要创造地运用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忌讳词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代以前常用的忌讳语主要与自然现象密切关联,近代以后,这类忌讳词语逐渐减少,用于社交场合且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忌讳词语有了明显增加;其次,从词性上看,近代以前的忌讳词语以名词居多,近代以后则动词和副词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语言发展的角度考察,发现这种变化与整个社会的变迁以及传统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析的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主要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不彻底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不成熟;毛泽东未能把新民主主义社会与列宁过渡时期社会加以区别,照搬列宁过渡时期理论;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等 。  相似文献   

15.
“我的创作有不少忌讳。二十岁以前,我忌讳不抒情。要不恨、要不爱,悬崖峭壁,要不顶峰、要不深渊。所以,只要我一拿起笔就会把自己弄得滚烫,扒光了衣服能做熨斗。二十出头我忌讳不哲理,不深刻,我渴望着三言两语就把这个世界摆平了。那时的毕飞宇言简意赅,下笔就是格言,就是警句,弄得我一楞一楞的,后背上直竖鸡皮疙瘩。再后来我忌讳明白。为了不让别人明白,我用激情和想象力与天斗,与地斗。在一个明朗的夏夜,我爬到楼顶上去,仰起头,遥望着夏夜里的浩瀚星空,我在满天的星斗之间寻找地球,我不停地问:地球在哪儿?它在何处眨巴?”这一段创作谈的语言很好地体现了毕飞宇小说,至少是《青衣》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机智幽默、戏谑自嘲,排比、夸张、比拟、词类活用等修辞手法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读来令人会心一笑,得到艺术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中考物理中的估算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估算题大多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因此要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现列举部分中考物理中出现的估算题加以归类,以供赏析.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可见,任何理论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应用理论之一,要想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也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人性基础视野下,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性化和现代性超越。所谓人性化超越,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现代人的人性基础,实现其自身理论与实践向合乎人性方面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最早把理论联系实际确定为党的学风的是毛泽东同志。他总结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的教训,深切感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因此,他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领导人民翻身做主人,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同志也把理论联系实际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之一,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特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主要是指把教育实践作为观察与思考的对象,并且运用科 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然后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说明事物的本质,从而按 照客观规律指导教育活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不仅具有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 的实施和发展、沟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等普遍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特殊价值,其特殊价值主 要在于:是改变中小学教师职业形象的有效方式;是教师主体内省自律的有效途径;是教师 个体实现自我的一个过程。   作为改变中小学教师职业形象的有效方式   长期以来,从事实践的教师和进行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交往的精神生产力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仅仅归之于生产关系,而很少有人重视其生产力功能,实际上,交往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导面上说都具有生产力功能,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主要从精神交往这个层面上就社会交往在语言传播,文明成果延续共享,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交往的精神生产力功能,并从若干方面加以具体展开,进而突出现代社会交往所具有的空前重要的生产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