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知识丰富、应用技能型的学生,给予企业和社会一批高质量、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文章结合现阶段的园林专业,结合其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园林制图课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一定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外企业技术人才培训的新途径现在,各发达国家正采用“产学合作”的方式致力于培养既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又能解决生产现场问题、熟悉生产工艺、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加拿大,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机构是社区学院,它招收12年制的高中毕业生,学制二...  相似文献   

3.
“园林植物学”课程作为园林系基础专业课,在园林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韶关学院教学实际,分析了“园林植物学”的课程现状,从教学方案和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园林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这类高校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传承了职业教育办学传统,“双元制”模式在其办学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双元制”模式具有直接面向区域服务企业等特征,对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转型,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任务。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分析“双元制”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由其引申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及政府、行会、企业等多方发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思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定位和分类 “高层次人才”是指处于人才队伍“金字塔”结构顶端的那部分人才,它并非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不同的企业,其“高层次人才”的含义与范畴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一般说来,一个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等主要领域中起带头和决定作用的核心人才。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技术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指工作在生产、技术应用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如装置专家。 2、科研设计型的高层次人才:指科研开发、设计领域的高级人才,如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仪表电子工业职工大学试办“高职班”将近8年。根据国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使“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教育”逐渐上了轨道,办出了特色,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了一批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国外企业技术人才培训的新途径■张勋现在,深受企业界欢迎的人才是既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又能解决生产现场问题、熟悉生产工艺、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这类人才,各发达国家不谋而合,都采用了“产学合作”即理论学习与生产锻炼并举的方式。在加拿...  相似文献   

8.
集团化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内在所需。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林业集团化办学条件下开展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用育结合,校企协同,提高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吻合度,重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构建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学研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这些实践经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人才匮乏,中专学校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的中等“技术型”人才。在当今市场经济时期,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应用型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全国上下的广泛重视,因为这类教育采用“产学合作”的培养途径.体现了“实践能力、应用技术”的教育特色,突出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生产实践的教育要素,所培养出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能较好地应用工程原理和技术理论去指导生产实践,所以深受社会欢迎。然而要开办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备二个基本条件:一是办学的基本条件,包括:师资、教材及设备等三个基本要素;二是“产学合作”培养途径的基本条件,即:需要有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因为开办高等职业…  相似文献   

11.
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模式的尝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陈兴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必然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教育。我校本着“主动服务”的原则.急企业所急,按照工厂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根据教育部“紧紧抓住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个共同本质,深化改革、各创特色共同提高”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我校在农科类高职培养中有如下几种类型的产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地区紧密结合,是产学结合的一种形式1999年,我校与上海市农林局、上海市园林局及上海市金山区政府所属上海市农业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金山食品工业学校联合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根据行业和地区要求开设园艺、动物医学、园林和食品工艺与检测四个专业。实践证明,学校与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机电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特征。在培养“双高”和“本科+技师”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以数控检测与维修专业为基础,培养服务于整个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任越 《成才之路》2023,(27):121-124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不仅要掌握社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将其融入社会实践。为响应新时代号召,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优化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的融合路径,将思政育人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财经商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有效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道德修养。文章对“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进行探究,旨在拓宽“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思路,为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供借鉴,助力课程思政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河北区职工大学概况天津市河北区职工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天津市“文革”中唯一一所未中断办学的职工高校,它是培养一定数量的应用型或技艺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综合性成人高校,面向全市企业、事业单位招生。建校36年来,共培养大本、大专毕业生七千...  相似文献   

16.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对机械类人才的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过程,它需要适当的教育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研究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我院应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积极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着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观念,以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培养基层高层技术人才为己任,加大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加大应用型专业的招生人数、实行分流培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增加应用型毕业论文题目的比例、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积极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功力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园林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围绕这一目标,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师资培养等几个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面对国际上日益加剧的人才竞争,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企业日益严格的就业技能要求,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教育体系造成了一个相当严重的人才“空洞”。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已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热门专业来说,普通高校应该适当改革教学方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实行创新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时代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具备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备受用人单位欢迎,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是有效破解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两张皮的有效途径。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培养是加强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意义重大。相关部门虽然对“双师型”师资培养提出了明确方向,但针对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内涵缺少具体的界定,标准没有具体细化,利益机制缺失。教育界对“双师型”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由“双证书”“双职称”向“双素质”“双能力”发展。现有“双师型”师资培养机制忽略了政府功能发挥,从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的内涵、现状、困境以及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三螺旋理论,探索政府、企业、高校在“双师型”师资培养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