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用来衡量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是大写的“人”对人生的一种坚定的态度,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有“气节”是做人的最高标准,也是当一个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最高标准,党员领导干部首重“守节”,“达节”,又须在“守节”,“达节”的基础上有“正气”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气节”,党员领导干部欲“有气节”,须形成一个以“气”为主的,具有正义感和行动的气节观,这样才有了做人的尊严,才会赢得历史的尊重,人民的爱戴,才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
熟语包括谚语、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具有语音和谐、结构稳定、语义结合紧密的特点,可谓是语言中的精华。通过对熟语的考察,能够深刻理解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国民性格。另一方面,数字不仅是单纯的数量概念,而且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独特的风情文化。从以上角度来看,熟语和数字同属形式简练、内涵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文章将两者结合,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将主要围绕与数字"三"相关的汉日熟语及其语义内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不合事实在运用中,成语的意义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范围不是一回事,就会造成误用。例:我和同桌去爬山,我们摩肩接踵,奋力攀登。(“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两个人怎么能摩肩接踵?显然范围不当。)  相似文献   

4.
日语句子中省略现象非常普遍,而大量地省略单数数量词"一"的现象尤其显著,这也显示出了日语语言的暧昧性和模糊性特征。从模糊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数量词"一"的省略现象,既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日语数量词独特的用法,也有利于我们了解日语语言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字.其基本意义是“击”,如“打门”“打鼓”,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这些意思与它的基本意义有了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纵然想象力再丰富.也难想出二者之间的关联来.  相似文献   

6.
傅明乔 《教师博览》2006,(11):43-43
谐音流变1.一推六二五。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借用做推卸干净的意思。“退”是“推”的谐音,有时就说成“推”。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本是一句歇后语,跳进了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十分浑浊。不知道为什么会讹变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实在令人费解。3.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作“舍不得鞋子打不到狼”,意思是说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子。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让人觉得有点触目惊心,而且与原义大相径庭。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其实是长期以来的误传,原文应该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  相似文献   

7.
一、成语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如鱼得水[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适合的环境];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只要大家一起商量,就会想出一些好办法来];三寸不烂之舌[形容能言善辩];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别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过五关斩六将[比喻英雄业绩,也比喻克服困难];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授日语基础课时,常常会孤立地对待某一门课程,不能将各基础课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学生在学习时也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更加不能熟练应用,这样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对于当前日语基础课的"教"与"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应用联系融合的观点进行基础课的"教"与"学",首先要优化教师结构,然后要培养学生用联系融合的观点进行学习,同时师生要活用各基础课教材,以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ゃ”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古代日本没有汉字.而是借用中国的汉字。但是到了近现代。情况完全相反。在这些词汇中,有一种“回归语”颇有意思——它曾经在汉语中存在,而之后很少被使用或只是作为固定场合的专门用语而被使用,却被日本借用.广泛地使用.近代又随着日语词汇的借用而回归中国。本文以具体的词汇(均为当时中国所不使用的.或很少使用的,抑或是作为专门用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词性、词义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张书杨 《考试周刊》2013,(66):34-3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构成要素。语言会不同程度地反应和体现文化特点,而词汇则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因素。本文拟从日本的"家"文化这个方面对相关日语词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把考试内容分为五大块: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将分A、D两个能力层级来对考生进行考查,前为“识记”级,后为“表达应用”级。在“表达应用”级中有两点明显的变化,必须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一是  相似文献   

14.
泰汉语言中以"狗"比喻"人"的熟语较多。由于泰国和中国有不同的文化,所以以"狗"来比喻"人"的熟语的来源与使用也存在不同之处。对泰汉以"狗"比喻"人"的熟语分析研究是为了能总结出泰汉语言以"狗"比喻"人"的俗语的异同点,从而加深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也期望能对学习汉泰语言的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大学日语"课程近年来在不少高校开设,而且学习人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于它的对象是非外语专业的本科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大不同,深入研究该课程对于今后提高"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推广其他小语种的教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语的传统表记方法为汉字假名混合表记。汉字作为日语的一部分,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它是汉语和日语的共通部分,连结着中日两国的语言和文化。本文将从日语汉字的历史及其在“日语化”过程中取得的独特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花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不会耽误工作的进度。如:3月9日晚,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省长卢展工向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福建学员介绍了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的情况后说,目前全省正在集中抓发展,你们从繁重的领导工作岗位上抽出来学习,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王君 《文学教育(上)》2010,(14):140-140
语言的音义具有任意性,在表达春天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夏”或者“冬”这个词来指示春天,那么当我们看到“夏”的时候,想到的将是现在称之为的春天。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请看:  相似文献   

19.
马文静 《考试周刊》2010,(11):136-137
日语里表示“应该……”含义的表达方式要比汉语复杂,有“~ニとぞ”“~ものた”、“~ゎけだ”、“~はずだ”、“~はずだ”、“~べさだ”等,这几种形式虽然都表示汉语“应该……”的意思,但日语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本文借鉴日本多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辨析其不同之处。“~ニとぞ”表示劝告别人,是一种问接地忠告或命令;“~ものた”表示的是对所谓真理、普遍性的事物就其本来的性质做出的说明:“~ゎけだ”表示已知事项成立的理所当然的理由,是某种原因导致的自然而然的结果;“~はずだ”表示说话人从某种道理上对客观事物进行推想、判断;“~べさだ”表示的是一种社会义务的要求、公认的理所当然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杜璐璐 《考试周刊》2009,(23):66-67
日语是一门敬语用法发达的语言,这与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存在着的很多敬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难寻着踪迹了。可是现代日语中的敬语却是日语的一大表现形式,而敬语的表现形式又有多种,比如说尊敬语、自谦语、礼貌语、美化语等,其中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所以本文对“お”和“ご”的用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