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年关》一文的作者以深沉的笔调、悲痛的心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一进腊月,债主就来逼债,除夕成了难过的年关的悲惨情景。现在的学生生长在新中国,没有“过年如过关”的体验,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年关”这一课题,析深析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年关”的艰难。 一抓课题,从正面理解“年关”。第一大段可光让学生默读思考:这段从哪几方面写出了“我”家过年如过关?画出有关词句。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归纳出四点:①要债的人来得多:从“要债的人”、  相似文献   

2.
王靖 《青海教育》2004,(1):41-41
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悬念导入法:运用悬念会激起人的好奇心,启发人去思考.在学习中适当设置悬念,能激发起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年关>一课的导入:每当过年的时候,同学们都会沉浸在一派欢乐、愉快、祥和的气氛中,那么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过年时是否也这样令人高兴、愉快呢?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同志给我们讲了她小时候过年的情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年关>.  相似文献   

3.
《劳动最有滋味》和《年关》这两篇课文同是写旧社会穷人过年的事,但它们在选材和写法上不同,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同。在教完《劳动最有滋味》后,我引导学生把它与《年关》相比较,读写结合,指导习作,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特别喜欢的短篇小说。在中学课本里我认识了那位始终未能跻身于长衫行列的孔乙己。透过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 ,我们窥见到那个时代的无奈与穿透时令的凉薄。“到了年关 ,掌柜取下粉板说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了第二年的端午 ,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中秋可是没有说 ,再到年关 ,也没有看见他。”年关 ,年底。旧社会年底结帐时 ,债主要向欠债人索债 ,负债的人过年如同过关 ,所以叫“年关”。端午和中秋 ,在旧社会也是结帐的期限。只因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 ,掌柜在逢年过节总是想起他。小说四次…  相似文献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当时作者身在京城 ,适逢重阳佳节 ,分外思念亲人。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的。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一、析背景 抓题眼首先从诗题入手 ,由题发问 :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由“山东兄弟”进而介绍背景。当时作者在京城长安 ,他的家乡是在华山以东的蒲州一带。古时华山以东称为“山东” ,区别于今日的山东。介绍背景 ,使学生的情感定向 ,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然后抓住课题中“忆”字提问 :“忆”字是什么意思 ?“忆”谁 ?为什么会“忆” ?怎样“忆” ?“忆”字是诗题中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6.
泪光     
这个动人的小故事,是一位中学校长告诉我的。该校一名学生,染上抽烟恶习,老师初而婉言相劝,继而厉声斥责,他均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有时,甚至粗声粗气地向老师提出“挑战”。“抽烟?你说我抽烟?证据呢?拿出证据来!”说着,把两边裤袋由内而外翻了出来,凶神恶煞地喊:“来!搜搜我的身,看看能不能找到一根烟丝!”一日,他躲在厕所吞云吐雾,被逮个正着。校方决定施以“鞭刑”。当时,年关将近,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名学生,涎着脸皮要求校长延期“执行”。校长宽容地答应了。春节过后不久,他再现在校长室里,冷冷地说:“要打,现在就打个够吧!”…  相似文献   

7.
《年关》这篇课文围绕“我”父亲说的“年关难过啊!”来写,教学时,可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组织整个课堂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点明课文中心的句子(课文第二节倒数第二行),指名读后教师板书:“年关难过啊!”然后要求学生想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讨论时,教师在“年关”、“难过”下面分别划上横线和箭头。 2.抓住文章中心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上门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雷锋苦难的童年》一课是小学思品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热爱祖国”这一教育范畴里的内容,是根据“大纲”教学要点中年级第二条的有关要求,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过着苦难的生活,解放后翻身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通过教学活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垫江县桂溪一小坚持抓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祖国”一词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他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做起。儿童一入学,学校就结合语文课和通过各种活动,对他们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热爱共产党》、《我爱北京》两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的首都是北京,五星红旗、国徽、国歌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让“祖国”的概念在他们的心头牢牢地扎根。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要从热爱自己的班集体、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做起。怎样热爱班集体呢?他们要求学生做到:爱护课桌凳,爱护门窗和墙壁,爱护班上管理的花草树木,遵守校纪,爱护班集体荣誉。在《我爱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学校要求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学生运用“中心阅读法”掌握本文小心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划分几段? (说明:教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段落。) 二、板书《赶集》和《赶集路上》,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题目的中心有什么不同?本文哪段是中心段? (说明: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中,有这样一段话:“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该句中的“佳节大典”究竟是指中国的,还是指外国的?各类资料上说法不一,令人莫衷一是。现在,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同仁。该句是作者论述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时谈及的,就语境言,笔者认为“佳节大典”当指外国的,原因如次:首先,就“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而言,“磕头贺喜”承前省略了主语“他们”,即“磕头贺喜”  相似文献   

12.
问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中的第一条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请你谈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什么必须具有“四爱”精神。 2.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而献身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这一道德准则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教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4.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想?你在工作中是如何努力去实现的? 5.教师为什么要树立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 6.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兮 …  相似文献   

13.
校园逸趣     
事出有因老师:“你的《抢救亲人》的作文怎么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学生:“那么急的事怎么能停顿呢?”老师:“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学生:“眼皮。”老师:“为什么?”学生:“只要把眼一闭,全世界都被遮住了。”父亲很关心儿子的学习。一次闲暇时,他问儿子:“自习课时一般你们教室有多少人?”儿子说:“如果老师在的话,一共有35人。”“那么老师不在的话,又有多少人?”“一个人也没有。”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正在讲“现在进行时”,她问道:“现在我说一句话:‘老师长得漂亮。’大家看一下该用什么时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过去时。”约翰哭…  相似文献   

14.
看完贵刊赖配根先生的《优雅些,再优雅些(》载今年第8期,下简称《优雅》),有些疑问想提出来。疑问之一:小学第二学段的古诗,要让学生“拥抱精致的情感”?赖先生在《优雅》中主张“语文课要包蕴精致的情感和丰盈的想象”,教古诗,要像窦桂梅老师那样“带领学生与诗歌文字背后绚丽的‘情感世界’相遇”,让学生“拥抱精致的情感”。就《游园不值》而言,要让学生体会“对万物的热爱、对丰富的生命经历的渴望、对人生的超越性体悟”。教学《游园不值》,提出这样的要求合适吗?这是安排在第二学段的一首古诗啊。一首古诗也好,一篇童话也罢,无非是“…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中,有同志提出:现在应该怎样评论斯大林一九三六年关于阶级斗争问题的提法?从一九五六年我们党发表《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来对斯大林这一提法所作的批评,今天应怎样看?华国锋同志《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论述是不是又回到了斯大林的提法?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斯大林是怎样论述的。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首次明确宣布:在苏联国内“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是: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6.
<正>课型:以欣赏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欢乐歌》(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演奏乐器主要以笛子、二胡为主,加上琵琶、扬琴等乐器灵活自如地相互对比烘托,围绕相同的主干音即兴发挥构成支声复调,各声部疏密交错,有分有合但又主次分明,产生了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堂六年级的作前指导课。在指导学生写《我和冯叔叔比童年》一文前,学校曾经邀请本县硕放公社西典小学校长冯德生同志来校介绍他苦难的童年。冯德生同志的介绍,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作文课上,任课老师先板书作文题“我和冯叔叔比童年”,而后作了如下的指导。教师这个题目中最重要的词是哪一个?学生“童年”。 (许多学生举起手来表示有意见。教师指名回答。)学生不是“童年”。题目中最重要的词是“比”。教师谁跟谁比?比什么?学生我和冯叔叔,比童年。教师根据题目,要写几个人的童年?  相似文献   

18.
新《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颁布了,它以新的理念、新的条款替代了旧《守则》、《规范》中不符合时代的内容,给广大中学生提供了新的行为准则,甚是令人欣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仍有一些不规范之处。 例如:《守则》第二条:“遵守学校纪律”;《规范》第18条:“按时完成作业”。 众所周知,现在各中小学校的“纪律”,五花八门,有不少与法律相冲突的地方。试问:能按要求开设全部课程的学校有多少?能按要求让学生过双休日的学校有多少?能按要求保证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 8 小时的学校有多少?双休日被学校变成单休日或半休日,…  相似文献   

19.
“六个一工程”,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读到的一篇出自一线教师之手的论文中的做法,在课外阅读与积累方面要求学生每日要做到六个“一”:每日摘选今日格言、名句;背诵“今日小诗(或词曲);坚持“今日一说”;不忘“今日一读”;勤习“今日一练”;坚持今日一写——日记。  相似文献   

20.
1 使学生在热爱《自然》中萌生发现意识  热爱是学好每门功课的前提。《自然》这门学科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把’游戏”作为自然物为载体 ,以知识为中心有机地渗透到教材中。为此 ,教师在教学前要作好做游戏的准备工作 ,教学时把游戏、知识、兴趣融为一体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热爱《自然》这门学科。如教学《自然》第二册《磁铁游戏》 ,通过游戏 ,使学生既产生一种“这是怎么一回事 ?”的渴求探索揭迷的心理 ,又初步认识了磁铁的一些特征 ,同时 ,学生在动了手、动了眼、动了脑之后还感到轻松愉快 ,久而久之 ,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