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艺术人生》远赴香港采访了香港文化代表人物——83岁的金庸先生。金庸讲述了以前他从未披露过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姜川 《新闻世界》2007,(8):29-29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艺术人生》远赴香港采访了香港文化代表人物——83岁的金庸先生。金庸讲述了以前他从未披露过的往事。  相似文献   

3.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47):27-27
金庸再被传去世 一则有关武侠小说宗师金庸(查良镛)先生去世的消息近日在网上流传,但该则消息疑点重重。香港明报发言人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时表示.该传闻为“假消息”。  相似文献   

4.
刊物     
《收获》2000年第一期的《收获》增加了不少新栏目:有名人参与的《走进鲁迅》;有《人生采访栏目》。此期由香港的彦火介绍金庸的作品,及金庸的散文,而特殊之处在于金庸从未写过类似的散文。叶兆言的专栏《杂花生树》这期写的是《周氏兄弟》的故事。卷首的小说是莫言的《四令的女人》。  相似文献   

5.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原名查良庸)创作的武侠小说多年来一直十分畅销,广大读者都为之倾倒。金庸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也越来越引起文学评论工作者的关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探讨金庸家世的论文。2004年1月3日和1月10日的《丹阳日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  相似文献   

6.
张彦维 《新闻爱好者》2011,(11):124-125
提到金庸。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其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博古通今,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但事实是,武侠小说仅仅是金庸的一个副业,金庸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报人,评论家。既然要谈论金庸与香港的文人办报.那我们当然要从金庸及其创办的《明报》谈起。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人民人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是查良镛——金庸。  相似文献   

8.
张彦维 《新闻爱好者》2011,(22):124-125
提到金庸,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其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博古通今,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但事实是,武侠小说仅仅是金庸的一个副业,金庸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报人,评论家。既然要谈论金庸与香港的文人办报,那我们当然要从金庸及其创办的《明报》谈起。《明报》,1959年5月20日,  相似文献   

9.
曹鹏 《新闻记者》2000,(5):28-30
在我十几年的采访生涯中,1999年春天对金庸先生的专访,是最费周折、也最考验业务能力的一次。这次采访情况非常特殊,机会得来实属不易,自己感觉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供同行参考的。  相似文献   

10.
提起金庸,人们首先会想到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但金庸还是位著名的报人,上世纪60年代,他以一介文人的觉悟开始创办《明报》。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20余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明报》已成为香港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有影响的大报。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先后当过记者、翻译和编辑,  相似文献   

11.
金庸不仅是闻名的武侠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资深的老报人。最近一本《金庸与报业》专著在香港出版了,可以说它是香港报界乃至中国报界中地域性断代史系统研究的一件大事。 作者根据自己的博士论文增删而成的这部专著,共32个章节,洋洋洒洒,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年轻的“侠客”怎样用毕生的精力去战胜自己、战胜对手,以及创业的经历。该书从1959年香港的报业形势谈起,从金庸显赫的文化家庭历史谈起,把读者引入一个奇幻的故事中去。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是查良镛--金庸. 那是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的创办人和社长查良镛.当时,历时十载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15种36册)修订工作将近完成,金庸宣布从此"挂印封刀",不再写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3.
3月,两部武侠大剧《七剑下天山》和《神雕侠侣》在央视和地方台几乎同时开播。一个是首度染指电视剧的香港“老怪”徐克对梁羽生名著乾坤大挪移的写实武侠,一个是内地誓把金庸小说拍遍的张纪中炒作得轰轰烈烈的浪漫江湖,一个倚仗央视8套的超级平台君临天下,一个利用十几家地方电视台节奏拖沓让人看得疲倦不已。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5,(9S):18-18
自5月16日,本报刊登“漫画版金庸”作者和全国各个省市销售总代理的征集启事以来,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安徽、贵州等地的应征者纷纷来电来信。主办方共收到电话300余个,信件、邮件198封。同时,收到59家漫画创作团队的创作意向书和完整的应征作品42件。7月初,专程从洛杉矶回杭州具体操作此项目的海风执行董事吴冰带着初选出来的40多幅作品飞赴香港,再次与金庸进行了接洽。对初选出来的40多幅作品,金庸表示认可,他说单看这些作品上的人物形象,“就好过以往出版的漫画形象”。由于金庸的作品大多富于很强烈的浪漫色彩,因此主办方在挑选应征作品时更注重漫画版本能否延续金庸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现已初步确定了金庸漫画的主创团队,漫画版《天龙八部》第一册预计今年10月完稿,整部《天龙八部》漫画版计划于明年年内完稿,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国际     
《青年记者》2009,(13):5-5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6月25日成为中国作协新会员。此次金庸入作协.也是1987年以来中国作协首次吸纳港澳作家。金庸入作协,以他的地位和影响,对促进内地和港澳地区的文学交流很有意义。金庸是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这次入会.相当于在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另外,这也表明中国作协秉承开放的态度.对各个领域的作家都愿意吸纳。  相似文献   

16.
大家大讲堂     
《全国新书目》2008,(11):30-30
四十多年前的1966年,金庸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月刊》杂志。香港《明报月刊》创刊四十多年以来,历经查良镛、胡菊人、董桥等8位主编,在文化界、知识界、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金庸先生的倡导下,他们有计划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邀请海内外有巨大影响力的学者就国家、历史、民族与当时的社会重  相似文献   

17.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金庸的《明报》成功,除了它的武侠小说、新闻报道等因素外,也离不开金庸以他本名查良镛发表的社论。金庸写了30多年的社论,当时,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不仅香港人会习惯性地想到看看《明报》社论怎么说,海峡两岸的政要也非常重视他的社论,国际上对《明报》“路易—查”(笔者注:金庸的英文名)的评论也非常看重。他的社论为知识分子所欢迎,有些人买《明报》就是为读他的社论。笔者认为,金庸的社论,在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进…  相似文献   

18.
4月3日,浙江大学举行百年校庆,特邀嘉宾金庸端坐主席台前排。会后,蜂拥而至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他签名、合影。4月4日,浙江大学金庸人文基金研究会成立,为了一睹这位香港名人的风采,影视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面对炽烈的金庸热,记者的思绪却飘到了一个冷冷的角落:金庸的知名,仅仅因为他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吗?  相似文献   

19.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08,(2):34
台北县自编字词簿供学生免费使用;台师大学生最爱借阅金庸武侠小说;香港第三届城市文学创作奖开锣;香港出首份绿色地图420景点入选  相似文献   

20.
香港大公网报道,中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0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全国政协办公厅4日宣布,欢迎中外记者届时前来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