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先进制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主席在科学大会上对于“创新”意义的高度概括,振聋发聩。 创新(Innovation)与发现(Discover)不同,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现象新的发现和认识,而是人们有目的的一种创造行为。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创业日益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协开展了“科创中国”建设工作。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本文基于对“科创中国”与创新创业内在一致性的认识,通过研究中国科协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举措,梳理试点城市(园区)推动二者融合的典型案例,总结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推动“科创中国”与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为下一步“科创中国”建设以及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教师对网络教育的创新-决策行为与他们对网络教育五项属性(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的认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Rogers的创新-决策过程模型和创新属性理论。本研究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研究结果用统计数据的方式来描述。结果表明,(1)70%的参与问卷的教师(总人数=273)仍处于网络教育创新-决策过程的早期阶段(“无认知”、“认知”、或“说服”阶段),仅30%的老师处在后期三个阶段性(“决策”、“实施”、或“确认”阶段);(2)中国农大教师同意网络教育五项属性的存在;(3)教师对网络教育的创新-决策行为对他们认识网络教育相对优势属性的影响统计意义上不显著,但是,教师对网络教育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属性的认识因他们对网络教育的创新-决策行为而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不同,整体而言,在网络教育创新-决策过程中所处阶段越靠后的教师对网络教育以上四项属性的认同越强烈。  相似文献   

4.
科技百年的启示与新世纪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经验与启示回顾百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给我们许多经验与启示 ,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工业革命以来 ,科学技术已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 ,已经成为生产技术的重要推动力。进入 2 0世纪以后 ,科学技术愈益显示出其“第一生产力”的功能 ,科技创新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基石。(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全球性的创新实践。基础科学研究只有世界第一才有意义 ,高技术创新也必须面对国际性的竞争和合作。开放、合作、交流、竞争是科…  相似文献   

5.
白桦 《世界发明》2011,(3):27-28
2010年的“3Q大战”让更多网民认识了一个名字——周鸿祎。“对于小的草根创业企业来讲,做大格局的改变并不现实,所以我认为比较现实的就是微创新,我理解的对于商业模式的改变也是微创新。”  相似文献   

6.
地理邻近性与创新:区域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地理学已死”的认识相反,由于知识的特性和创新的背景依赖,在区域创新的研究中地理邻近得到重视。本文尝试从知识流动和集体学爿视角,对一直被视为“黑箱”的地理邻近性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地理邻近是“距离产生美”,太多或太少的地理邻近对集体学习和区域创新都是不利的。同时地理邻近性既不是区域创新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它和其它类型的邻近相互促进,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从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创新的。没有创新的理念,就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其过程是认识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前进。创新是这一过程进行中必要且重要的手段。而物理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 ,总结与归纳基础上的学科 ,其中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着被认识、被研究。因此 ,创新对物理的学习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 ,时代的飞速变革 ,创新成为了它的突出的特点 ;江总书记也曾指出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然而 ,培养学生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教育 ,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提出“五四”传统的灵魂是“科学”,科学精神是人性本质力量的真正体现,其固有的自由性和进步性是一切创新活动的灵魂。今天纪念“五四”运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彰显科学精神,推进思想启蒙的深入发展,认识并处理好“国家富强”与“个人解放”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创新必然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不断跨越前期(认识的与实践的)积累,人类才能实现自身的升华。而这种跨越过程恰恰反映了“创新”的精髓。可见,“创新”乃是人类社会一个内在特征,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它始终发挥着深刻的作用。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加速度发展的过程,在农业经济时代以前,“创新”的意义往往被掩盖或忽视;但到了现代,人类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1.
刘琰秋 《科教文汇》2023,(23):29-32
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的理念更新和模式转变,其最终的人才培养目的使得二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教育目的的互促性、教育方法的交融性、教育内容的互通性为二者的融合共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夯实国家创新基础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基于这一认识,以培育时代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建构了“三大任务体系”“三大实施体系”和“四大保障体系”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丁雪  杨忠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150-156
微创新产生于互联网行业,是帮助企业跨越“创新者困境”的有效策略。然而现有对于微创新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分析出发聚焦微创新的概念与特性研究,对于微创新是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创新者困境”的问题缺乏探讨。因此,本研究以微创新视角为切入点,结合互联网典型企业的核心产品——腾讯微信的案例,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对相关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微创新的两个类型,即前摄性微创新与回应性微创新,并基于此探讨不同阶段两类腾讯微信是如何对两类微创新进行组合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加强对微创新的认识,在实践上对企业走出创新困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资源整合对提高创新过程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自2005年开始有计划地推进科技创新条件建设,“整合”即是第一要务。对创新资源整合问题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明晰未来资源共享建设的工作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由于认识高度、起步时间、资金投入等不同.其质量和效果有显著差异性。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有效、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对活动价值性认识偏差、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张兵 《今日科苑》2010,(16):156-156
青年员工是继承大庆光荣史、高举大庆红旗的历史传承者,是保障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描绘箭头向上的企业成长曲线、推进大庆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在油田“永续辉煌”的征程中不辱使命、勇担重任,投身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伟大实践当中。新形势下,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党委在成功实施了“党员‘八小时以外’管理”的基础上,拓展管理平台,延伸管理触角,狠抓青年员工管理工作,创新探索“青工业外管理”模式、创新发展“青工业外管理”方法,创新实践“青工业外管理”举措,见到显著效果,本文就“青工业外管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实施“青工业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谈谈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跟跑、并跑与领跑”的三大阶段,中国成功构建从政府主导下“产学研”松散联系到“政产学研”紧密互动,再至“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国家创新体系结构演化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安排。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演进与理论脉络,从超越追赶视角阐释了政府引导、多元协同、包容适应的中国式创新基本特点与实现路径,拓展了技术追赶理论的情境解释与适用边界,从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体制四个方面解析后发国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必要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全球要素资源颠覆性重组的背景下,我国亟待深化认识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规律,建成与特殊国情、阶段需求相匹配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的长期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1前言1.1研究生课由“科学研究入门”到“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笔者是一名从事自然科学领域教学与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发现学生或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发展过程及其思维与方法的兴趣,远比对具体问题的求解细节更浓。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2004年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改革倡导了新教学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教师必须深刻认识与理解“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为主线,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地理“新课标”实施对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意义,以及在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实践创新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喜 《科研管理》2021,42(9):24-3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流行语言。但长期实践表明,这种流行仍然浮于表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倒逼升级”等竞争性认识在更深层次影响深远。这使得有限的政策资源并未充分且恰当地用于企业创新需求。因此,本文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整个讨论的核心议题。我们认为,当代创新表现出日益强烈的多技术、动态性、以科学为基础和以组织为载体的特征。正是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更能够适应当代创新的这些要求。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创新型企业所需的战略控制、财务承诺和组织整合,也不是市场机制“倒逼”的自然产物,而必须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在非市场机制的支持下实现。这些回答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企业本位论”,文末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本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学研合作是日本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重视产学研合作,并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制度的发展及原因入手,研究日本企业参与两类合作研究制度的特点、实施结构及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在分析日本产业界对创新认识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日本产学研合作创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