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浩然可谓“两条腿走路”,一是用新作品显示“真实品德和新生”,从《山水情》到《苍生》奋起直追,创作了一系列中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做了有保留的反思,在其50-70年代小说创作的“常”与“变”中徘徊着前进,也不乏小说式精神自传色彩。一是创作自传体小说,“把自己说清楚”。这些小说具有很高的社会史料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新时期以来的浩然小说创作,可谓为霞尚满天,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纵向流程中,着重探讨其“匪行小说”独特的承上启下的功能,并认为贾平凹的“匪行小说”创作是其写作风格从美到丑,从政治到边缘,从写实到寓言转变的中介,是集旧的终结者和新的开启者于一身。  相似文献   

3.
樊凤金 《文教资料》2011,(34):22-23
本文着重分析王晓明的《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以提示王安忆小说创作转变在当代文学中的现实意义,并对以下问题做了理性思考:中国作家的创作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4.
小说观念到晚明产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文章从三方面探讨了其新变:第一,由“史馀”到文学的小说本体论的变化;第二,由认知、劝诫到审美的小说功能论的变化;第三,由“实录”到“虚构”的小说创作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状态”理论倡导文学回到自身,以这一先验性的口号,拉动文学进入良好的创作态势,使“纯文学”从尴尬境地中走出来。但到95年这一口号便渐渐从文坛消失了。本文从新状态名下的小说文本分析出发,重点阐述小说创作实际与理论的偏差,从创作层面为新状态的式微找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6.
丁玲从1927年秋创作处女作《梦珂》到1986年3月14日溘然长逝,漫长的60年创作生涯,跨越了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和几个风风雨雨的历史时期,共写了约300万字的作品。对她的创作分期,学术界意见虽然分岐(1),可是对其“早期小说”的界说却基本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她“早期小说”,是指她从1927年12月《梦珂》问世到1929年6月发表《野草》这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小说。我们不同意将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下限时间划到1929年末写的《自杀日记》(2),更不敢苟同将其下限时间延伸到“1930年左右”,把丁玲1930年创作的《韦护》和《一九三0年春上海》也划归她“早期小说”范围(3)。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北平的梅娘与生活在上海的苏青的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将焦点对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梅娘关于沦陷区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展示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各个侧面;而苏青小说主要集中在长篇。因此,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从“断片式”到“全景式”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的历史佛教题材小说《鸠摩罗什》展现了主人公从自我欺骗到自我暴露再到自我掩饰的过程.作者在传统的历史佛教这样的“旧题材”中运用了西方弗洛伊德理论、“内视角”的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等创作手法,形成了新颖的感觉模式,创作了“新感觉”派下的“旧题材”中的“新小说”,为历史佛教题材小说的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我国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的先驱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本文以庐隐初期小说创作为依据,联系其生活经历和“五四”社会思潮,分析她从问题小说、心理问题小说到自叙传性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而把握庐隐初期小说创作的主题及心态,并同“五四”其她女作家进行比较,显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对梁启超的小说创作有多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使梁启超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促成其投身于小说创作;消极影响是:使《新中国未来记》中途辍笔。从梁启超开始创作小说到最后放弃所写的小说,康有为在其中扮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孙秀莲 《鸡西大学学报》2009,9(6):121-121,124
冰心是最早写“问题小说”的作家,也是“问题小说”写得最多的,影响最大的女作家。她写的“问题小说”共有20余篇,贯穿了“问题小说”生成、发展的全过程。她的“问题小说”从第一阶段的只提问题,诊察病症到第二阶段开出“爱”的药方进行疗救,一直到第三阶段抛开了“爱”的幻想,进入现实主义的大门。冰心的创作体现了她对“五四”现实人生的观察与思考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杨绛的人生关联使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婚恋模式上的互文特征,俩人的小说创作皆有其“诗可以怨”的为文动机,杨绛小说对钱氏小说中相关婚恋困境的思想内涵作出了呼应与反正,杨绛小说创作的情感历程是一个从愤懑的扭曲到分裂的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主旋律”创作中,作为大众文化重要形式的影视剧在意识形态传达的效果上要好于小说,因而,影视剧获得了市场和国家的双重支持,因而可以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和象征性利益。这吸引了众多小说家投身“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或者把获得影视剧改编作为小说创作的重要目标。这内在地影响了小说创作的技巧与模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小说又构成了“主旋律”创作包括影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并为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台湾新文学“成熟期”与“战争期”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杨逵的小说创作。笔者认为杨逵的小说创作以高度的思想性将台湾新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部小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而且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创作主张。这些理论主张犹如没有珠串的线珠一样散落在其序言、后记、回忆录中。因此,系统地研究张恨水的小说理论,对全面认识“张恨水现象”以及指导当前的通俗小说创作均有其重要的价值。一、“小说就是小说”:小说史上的科学命题。如果说高尔基的“文学即人学”揭示了文学的“个性”,那么,张恨水的“小说就是小说”则揭示了小说的“个性”。张恨水不止一次地强调:“小说就是小说,并不是历史”,“与布告有别”,“与教科书也有别”。“吾作小说,令人读之而不否认其为小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乡土小说创作的某些现象入手,着重阐述中国乡土小说在“变调”后,又复归于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模式的事实。同时,力图揭示出这种“风景画”和“风俗画”的平面回归给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创作带来的初步繁荣景观,以及这些作家作品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就小说的“写实”性而言,当代的小说家在创作的观念上与“五四”时期叶圣陶小说的创作观念有明显的不同。有鉴于此.该文从小说的叙事艺术与表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叶圣陶小说的“写实”艺术与“写实”风格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有自己“心目中的小说”,“说话”、“精神”、“实与虚”、“中与西”等四个层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一贯追求。为了努力实践自己心目中的小说理想,贾平凹在小说创作理论领域和创作实践领域锐意探索,在追求和实践的矛盾中小说创作理论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小说创作也不断推进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9.
女人与城市·漂泊与寻找--王安忆小说创作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叙述倾向日益明显 ,写作技巧也日臻成熟。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母题是女人为生存和生活而进行的努力 ,本文中“女人与城市”部分就这一母题进行了讨论 ,并试图对其小说创作中的客观叙述加以分析。“漂泊与寻找”部分则从王安忆的自我意识出发 ,发现其小说创作中的漂泊与寻找的基调 ,同时对其中的主观叙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平视”创作思维是建构复调世界的关键,也是解读复调小说的钥匙。“对话”、“未完成性”等理论伴随着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产生而被研究者们所熟知,但是“对话”、“未完成性”只说明了复调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色,而这些艺术特征何以成为可能,则要追溯到复调小说的创作思维。正是由于作者创作思维由“俯视”主人公转换为“平视”主人公,陀氏的小说创作才会突破传统的独白体小说,具有了诸多复调特征。本文试图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为例,从复调小说的艺术特征入手,阐明“平视”创作思维在复调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