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新闻学者邵飘萍的铜像,由中宣部新闻局、全国记协、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二十六个机关团体和新闻单位发起,金华日报社承办,经过近一年的紧张设计和施工,于1986年7月1日在他的家乡金华市的  相似文献   

2.
邵飘萍     
正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才气,13岁时考中了秀才。尔后来到浙江高等学堂师范科,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大学就读,接受了西方科学、政治文化的教育,受到了新思想的启蒙。由于晚清动荡的局势,使邵飘萍热衷于了解时事,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各种报纸。其中,梁启超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邵飘萍和他的同学们。从小接受八股文写作的邵飘萍对梁启超恣意奔放的文体以及点评时事的  相似文献   

3.
纪念邵飘萍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谱名新成,又名镜清、振青,字飘萍,浙江东阳人.1886年10月11日(光绪十二年丙戍九月十四日)生于金华.祖父加入过太平军,父亲邵桂林是当地私塾的教师.邵飘萍青少年时代即以早慧闻名于乡里,十二岁就考上了秀才.1902年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1905年在该校毕业,返回金华,在金华中学任教.同时应聘为《申报》特约通讯员,为该报撰写金华通讯,开始和新闻事业发生关系. 1912年他再次到杭州,和当时在杭州的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办报,任《汉民日报》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邵飘萍烈士诞辰一百周年和牺性六十周年。笔者怀着对烈士崇敬的心情,访问了烈士的夫人祝文秀女士。她是无锡县前州乡西塘村张巷人。今年已是九十高龄,但她精神矍铄,热情地  相似文献   

5.
邵飘萍,原名邵镜清,后改为振青,飘萍乃其字,笔名有阿平、素昧平生等。 1884年 11月1日生于浙江金华一个中农家庭。昆仲五人,行四,还有姊妹四人。父亲邵桂林是清末廪生,以教私塾为业,其他兄弟皆务农。  相似文献   

6.
邵飘萍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以智取独家新闻而蜚声报界。有一次内阁讨论金佛案,为了获取这一独家新闻,邵飘萍雇一辆小轿车隐于门侧。等到法国公使来到后,他跟  相似文献   

7.
在旧中国的資产阶級报人当中。邵飘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在北洋軍閥控制下的北京办报、以“敢言”名于时,为当局所不容,終于被奉系軍閥所杀害。他的被害。赢得了不少人的惋惜和同情。邵飘萍(1885—1926)浙江金华人,原名振青,笔名萍、阿平、清末著名改良派报人杭辛斋的学生。他的一生是和新聞事业相終始的。除了早年作过短时期的中学教員外,从1905年起,他就一直从事新聞工  相似文献   

8.
二月2日上午,南通市举行了邹韬奋同志铜像揭幕典礼。邹韬奋同志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卓越的文化战士。1942年初,他历尽艰险到达苏北抗日根据地,并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的铜像在南通市落成。为追求真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邹韬奋历尽艰辛,于1942年从香港经上海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南通是他到达的第一站。他在南通地区活动时间较长,江海平原留下了他的革命足迹。为纪念韬奋诞辰95周年,中共南通市  相似文献   

10.
金华,这块“山有仙华灵洞之奇,水有双溪激水之胜”的土地,不仅以它的山川秀丽,物产丰盛而著称,同时也养育了一大批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物。今天,金华人民又以崇敬、景仰的心情迎来了邵飘萍烈士诞生一百周年。我们从北京来到金华,正是枫叶如丹、金桔飘香的时节。婺江似一条玉带,环城蜿蜒而过,给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今天也在人们的心头抹上了些许愁绪和怀念。是啊,1884年11月1日,邵飘萍先生就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一向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在1886年,在这片土地上又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一生追求新闻事业,追求民主自由,追求大众梦想,他就是邵飘萍。"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 ——邵飘萍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名振青。自幼聪颖的他,14岁便考中秀才,19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读书。在这期间,邵飘萍第一次接触到了新闻事业,开始给上海《申报》写通讯。1908年毕业后,回到他成长的地方——金华任中学教师。同时继续担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教书育人曾是邵飘萍的理想,但是随着他对新闻事业的了解,他发现从事新闻工作,做一个为大众鼓与呼的记者才是自己最向往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对作为新闻人的邵飘萍人格魅力的解析,给我们现在的新闻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中国新闻界普遍存在向壁虚构、捕风捉影的恶习,甚至生造事实党同伐异。这一弊病,既有政治的原因,有辛亥政论之风对新闻文风的影响,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向现代意义转变时期的必然。而邵飘萍自觉承担了改革中国新闻事业的使命。他认为我国今日尚在幼稚时代之新闻纸.却以新闻材料缺乏及所载消息不确为两种极大祸根。为了激励报社同仁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曾在创建《京报》之初,挥笔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办公室内。然而用这四个字来概括邵飘萍的采写艺术难免偏颇,可将其扩展为以下二十个字:耳听八方、贵在无畏、攻心为上、连载成势、善抢独家。  相似文献   

14.
邵飘萍是一个集新闻记、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家三种角色于一身的新闻奇才。191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邵飘萍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同时,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他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  相似文献   

15.
1923年,邵飘萍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原为北京大学“新闻学会”(1918年已开始)和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讲义。书中,邵氏认为报纸有三项业务:采访、编辑、经营,而以采访为最重要,因为构成一张报纸的最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而采访全赖访员,外人称为Reporter,邵氏称之为“外交记者”。盖记者之工作,乃在代表报社与外人接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邵飘萍,是在1926年4月冯玉祥所部国民军退出北京后,惨遭奉系军阀杀害的。奉军督战执法处在处决邵飘萍时,宣布其罪状为“勾结赤俄,宣传赤化”。他是否确“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走上断头台”?历来说法不一。本文打算以事实为依据,对《京报》的政治态度和邵飘萍被杀的前因后果,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魏曲 《新闻记者》2004,(11):13-13
今年10月16日,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95周年诞辰纪念日,国内首座范长江纪念铜像在上海福寿园“君子苑”落成(图见本期封面,沈天呈摄影)。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上海历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和范长江生前亲朋好友、同事后人数百人汇聚一起,缅怀中国新闻界的一代楷模,共话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范长江纪念铜像揭幕仪式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等共同举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超为纪念铜像…  相似文献   

18.
邵飘萍的死因,目前有很多说法,比较流行的是因为"宣传赤化",支持国民军等比较正面的原因,另一种是因乱拿津贴,报格有缺等负面原因。前者是根据当时军阀处置邵飘萍时罗列的罪名,以及根据《京报》报道分析得出;后者是最近学者根据当年报人回忆进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周利成 《北京档案》2023,(10):57-58
<正>邵飘萍一生投身报业,曾任浙江《汉民日报》主笔、《申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创办《京报》。因其文笔老辣、语言犀利、针砭时弊、抨击政治,素有“新闻全才”“铁肩辣手”“快笔如刀”之誉。1926年竟被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为名枪杀于北京天桥,一时轰动全国。但对于他被杀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查阅当年20余种报刊、近百篇文章和新闻报道,试图还原历史,找到真相。  相似文献   

20.
一代报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先驱邵飘萍,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宣传真理,揭露黑暗,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其卓越的采访技能、一针见血的社评文章和敏锐的新闻观察力,直至今日仍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