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猝逝〕猝:读cù突然,忽然;逝:死去。指人突然死去。(多指急病而死)“猝”:不能写作“瘁”。“瘁”读cuì。 〔例〕《文摘周报》1991年1月16日第三版:“三毛瘁逝,舆论大哗,其死亡原因众说纷纭。” 〔寒暄〕寒:冷;暄:热、温暖的阳光。与人见面时,常说一些有关天气冷暖等客套话,故名“寒暄”。“暄”:不能写作“喧”。 〔例〕《文汇读书周报》1993年4月10日  相似文献   

2.
正"寒暄"不是"寒喧""暄"和"喧"读音相同,都读xuān,再加上字形相近,所以常有人把"寒暄"误写成"寒喧",例如:(1)顾客一进门,我们的私人家电顾问(营业员)就会上前,前四句不准提产品,而是学会寒喧,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第三才是看成交量。(《江南时报》2006年12月27日)  相似文献   

3.
<正>1.关于字形教学根据形旁的表意特点教字形,形声字的形旁一般能表示事物的类别,掌握了形旁的意义,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而通过分析字义又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字形,纠正错别字,区分形近字,掌握字的正确写法。1.1利用形旁的含义掌握字形。形声字的形旁是表义的,因此,根据形旁的含义,就可以确定字形,推知字的写法。例如想写"寒暄"一词,而忘了"喧"字的写法,是写成"暄"还是  相似文献   

4.
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寒暄(xuan) 朱拓(ta) 应(ying)和祈祷(dao) B.打点(da dian)凫(fu)水蹩(bie)进搭讪(shan) C.丛冢(zhong)瘐(yu)毙 悚(song)然衣褶(zhe) D.敕(chi)造形骸(hai ) 垓(gai)心拗(ao)开  相似文献   

5.
一、字形特点1.同音字(1)音同形近字。两个汉字不仅读音相同,而且外形也十分相似,这样的字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如:寒暄容易写成喧,再接再厉容易写成再接再励等。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说到那壁上挂着一个朱拓的大“寿”字,还特别点明是陈抟老祖写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看新版注释本的《彷徨》,在“陈抟”之下注道:“据《宋史·隐逸列传》载:陈抟是五代时人,擅长诗赋,因科举不中,在五当山和华山修道,传说他活了800岁,有的把他附会为神仙。老祖,即祖师。”其实史书上并没有关于陈抟刻“寿”字石碑的记载,鲁四老爷书房壁上的朱拓“寿”字当然更是虚构的了。鲁迅这样写,意在讽刺鲁四老爷以宋明理学为正统,妄图使  相似文献   

7.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的开头四句并非出世语,而是嫉世语,有身在“人境”却一尘不染的意思。这里的“人境”应是俗境,而“车马喧”自然指那种关系交错、往来酬酢的喧嚣。对这四句,《昭明文选》中评之为“直率语却自炼中出,所以耐咀嚼”,而王荆公则称之为“奇绝”。所谓“耐咀嚼”、“奇绝”,就是思致深远的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唐代诗坛上,王维和李白均有较深的哲学修养及其身心体验。王维崇佛,李白奉道,这正是他们不同方面的表现。佛家纯然主静,所谓“神愈静而泉愈喧,泉愈喧而神愈静”,要求达到外物愈动,内心更静的空灵境界。而道家却不同,庄子说:“虚而静,静而动,动则得(道)”、“静则与阴同德,动则与阳同  相似文献   

9.
正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这片蓝天白云下的美丽城市养育了孝心永驻、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朱拓,六年级的他一脸稚气、阳光活力,浑身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好方法在手,学习无忧朱拓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他可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熬夜不睡捧着书,用他的话说,"好方法让学习变轻松"。朱拓非常在意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专心致志、思路紧跟老师的讲解,面对老师有时抛出的问题,朱拓会主动  相似文献   

10.
<正>散文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主导文类,近七八年来,经孙绍振、王荣生等专家教授的重构与阐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体式特质对散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就一线教师的日常课、研究课来看,这些有益的见解或如“负日之暄”,人不知其美;或如“阳春白雪”,人难悟其旨。“行散而神不散”的文体认知依然深入人心,以品析人物形象为重点的“小说化”教学也滥觞于中小学课堂之中,尤以写人记事类散文为重灾区。  相似文献   

11.
马永清 《内蒙古教育》2003,(2):39-39,46
提问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熟地运用这种教学手段。目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师生寒暄式。问题设计得极其肤浅,甚至根本没有设计。“是不是?”“是。”“对不对?”“对。”“好不好?”“好。”就好像师生见了面以后的寒暄:“吃了饭没有?”“身体怎么样?”“父母亲可好?”这种互相客套的寒暄问答没有任何意义。目瞪口呆式。有一位教师讲绝句《回乡偶书》中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他突然问学生:“诗中为什么用鬓毛而不用头发呢?”问得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答。其实教师自己也没有准…  相似文献   

12.
清秋寒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沧海一粟,在这茫茫浩宇中悄然浮沉。经历了春的喧妍娇艳,夏的芊绵茂密,在清冷零落的秋里,我们,能收获些什么,才不致虚度当初的锦瑟年华?摒弃浮华的喧嚣,幻想的明天,在心灵的最深处,搜寻生命的至真。自甘篱落傲秋霜,不共春风斗百芳。秋之精魂,无言地揭示了生的真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那冗杂浮喧的年代,做一方百姓的衣食父母无疑是光宗耀祖的。他本该以此为荣。可是,面对这勾心斗角的黑暗官场,他倏然明白了有价值的人生是什么。持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气节,本着…  相似文献   

13.
张裕钊为其妻黄孺人书写的墓志铭,留存于世的志铭拓片,一为日本东京善邻书院收藏(“前拓”),一为中国湖北鄂州市博物馆收藏(“后拓”及志石)。该文经考据认为,“前拓”是张于其妻逝世后的光绪元年至七年问撰书,为宫岛咏士带回日本。“后拓”则是此铭刻石后由张氏家人补刻黄孺人下葬相关内容而传拓存世。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祝福》的“序幕”中,描写了“我”在鲁四老爷书房里见到的摆设,其中写到,壁上“挂着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从鲁迅的描述顺序和语言看,那脱落的一联是上联。从对联的平仄规律看,小说中明写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似文献   

15.
<正>书架上,那个晶莹透亮的方形容器,名为“无喧居”,顾名思义——安静之处。这里居住着我的两个“朋友”,一为“翠竹”,一为“苍松”。它们是巴西龟,由龟壳绿色的深浅程度而得名。我和这两个动物朋友相识在两周前。相熟,是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引言优生学(Eugenics)一词是Fraucis Galtou(1822—1911)于1883年,在《对人类才能的调查研究》一书中首次创用的.“Eugenics”是由希腊词根“eu”和“genics”复合而成.其含义是生而优良、生而健康、生乖巧孩子。现译为“优生学”.我国二十年代初期曾译为“善种学”、“人种改良学”等,于今看来已属不妥。  相似文献   

17.
南湖游     
7月南湖给我的第一印象即是“闹而不喧,静而不幽”,加上天蒙细雨,游人较稀,我便抓住这“轻烟漠漠雨疏疏”的时日,去饱览南湖那“远树溟蒙色有无”的奇丽景色。  相似文献   

18.
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出处和作者。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图。首句即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宁静悠然的画面,生活在人境,却没有车马的喧闹,究其原因,“心远地自偏”,既道出了诗的主旨,也表达了诗人所追求的立身宗旨。“采菊  相似文献   

19.
程萍 《四川教育》2012,(7):46-47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在二级“情感目标”的描述中,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放在了首位,并强调学生喧“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而如何让英语课生动有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呢?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学会“勤、勉、庞”三个生字,认读“寒暄”;联系语境,了解“勤勉”、“庞然大物”、“意味深长”,“寒暄”的意思;通过比较、创设情境、列举对比、想象品读等方法来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