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载,4月13日上午,胡耀邦同志在接见湖北省和武汉地区党政军领导同志时,要求大家看一看4月6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报道:《今日西安“七闲庄”》。胡耀邦同志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这篇报道,就因为它“反映了许多问题”。可见,  相似文献   

2.
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多篇报道,周围的同行们在羡慕我的同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介绍经验。虽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要想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发稿,胆子一定要大,瞄得一定要准。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把投稿的目标对准中央级及国家级的“大报”。试想,不敢给”大报”投稿的人,又如何在“大报”上发稿呢?话说回来,如果要想在“大报”上发稿,仅有勇气是不够的,稿件的质量还必须得过“硬”,对于没有“份量”的稿件就没必要给“大报”投寄,免得“竹篮打水”。几年来,我先后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3.
湖北日报开展的“记者走基层”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各方好评,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对湖北日报这样深入基层采访,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要综合起来予以公开报道。2月以来,中宣部《新闻阅评》发表了《坚持“三贴近”亲近老百姓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受欢迎》的文章;新华社播发了肯定这项活动的通讯《贴近人民才能不忘人民》;人民日报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文章《贴近些,再贴近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走基层贴近百姓心》作了报道。此文对“记者走基层”等“三贴近”系列报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作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26日~29日,《人民日报》连续4天在一版显著位置以较大篇幅刊发了4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系列报道。这是人民日报宣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头之作,由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江绍高带队,经济部与记者部共同组织完成。报道刊发之时,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与会的一些部委和地方领导同志对报道给予充分肯定。报道在东北三省更是反响强烈。辽宁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说,这组报道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全面,行文流畅,生动感人。综合篇《“雄鸡”高歌看东北》、辽宁篇《打响新的“辽沈战役”》,都对辽宁的工作作了准确生动的报道,问题抓得…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国的“两会”报道,省电台获得了空前成功,发稿数量之多,节目份量之重,报道力度之大,宣传声势之强是历年全国“两会”报道所未有的。从3月1日至16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前、后方记者在主要新闻节目中发稿140多篇,在《财富经济》、《对农村广播》节目中发专题稿25篇,与中央台记者站合作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发稿38篇,其成功得到上上下下、业内业外的承认,省委书记孟建柱称赞说:江西省电台的节目做得好。众所周知,会议报道难以出新出彩。全国“两会”报道也已经做了十几年,会议年年开,…  相似文献   

6.
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是在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继宋鱼水、张云泉、祁爱群之后,涌现出的又一个重大人物典型。《人民日报》的一组报道(3篇通讯、1篇评论员文章)见报后,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专门引用了报道的相关论述。主  相似文献   

7.
5月25日,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作批示时指出,《人民日报》作为第一党报,就是要有高人一筹的“绝活”,带头提高办报质量。6月13日,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在《人民日报》创刊55周年座谈会上提出:“大力倡导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采访作风,转变文风,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的好作品,努力把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提高到新水平。”人民日报记者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报社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大家认为,报纸的“绝活”建立在全体编采人员个个争出“绝…  相似文献   

8.
媒介有关铁路的报道(又称铁路路外报道),对于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于协调铁路和社会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对铁路路外报道现状的分析入手,探讨铁路路外报道如何改进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对铁路路外报道的现状分析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铁路路外报道工作已形成网络,并初具规模。1987年,全国铁路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列入铁道部统计范围的)共发表稿件1500篇,平均每天发稿4篇;1998年,全路在中央新闻单位发稿5000多篇,  相似文献   

9.
翻阅今年《人民日报》扩版后的第一季度报道,有这样一个突出感受:体现党的意志浓了,报道基层内容多了,新闻可读性强了,版面设计新了。总之一句话,在保证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活动报道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稿件。《人民日报》这次扩版,不单纯是版面页数的增多变厚,在内容上也增加了新闻性、指导性和思想性的厚重之感。贴近即亲近。“两会”期间,与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谈起《人民日报》的变化,他概括了一个“亲”字———“越读越觉得亲了”。据他介绍,他原来看《人民日报》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下标…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写的访问日本的一篇报道《一位日本朋友的忠告》。报道发表后,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对此文作了批示,认为报道中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后来国务院办公厅又将这篇报道转发给各部和各省的领导同志参阅。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引起领导同志的如此重视,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希望我谈谈采写这篇报道的体会。我想了想,其实没有什么更多新的经验和体会可谈的。如果硬要说一点,那么还是大家常说的那一条:平时多思考,采访时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采写实践。这是一次备受艰辛的负重、跋涉。《魏明生事件》的报道,从1989年初捕捉线索到整个报道的终结历时半年之久,总共发稿15篇。其中8篇新华社作为通稿播发,被全国众多报台连续刊播。《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为此分别配发了评论。内参报道发出后。李鹏等4位中央领导给予批示。国家监察部迅即派人赶赴安康地区调查处理。陕西省委、省政府以此为鉴,制定和颁布了干部调动纪律和禁止用公款请客送礼的规定。在  相似文献   

12.
中央、地方党报和企业报在国庆5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八仙过海,各显其招,把国庆报道和专版办得流光溢彩。不仅栏目丰富,版面新颖,五彩斑斓的彩版,更令集报人爱不释手。《人民日报》8月25日正式启动了国庆报道;《工人日报》推出“振兴国企篇”、“风流人物篇”和“职工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视察西北时,对加强和改进宣传报道工作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意见。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以及西北地区的甘肃日报等几家省报,在宣传报道中央关于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设想时,注意了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改进宣传报道的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们的报道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有声势,有气势。从8月4日各报发表胡耀邦同志在青海的讲话到9月中旬,人民日报共组织了6个专版、9个头版头条、6篇言论、30余篇消息、通讯、文章。它发表的《改  相似文献   

14.
通讯《今日“两地书”》在1986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后,编辑部收到读者大量来信来电,赞扬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祖国军队了不起”,赞扬前方将士和军委办公厅机关干部张立同志那种“祖国万事连我心,献计献策为己任”的高尚精神。同时,读者也称赞通讯的写作,要我们介绍经验。我们觉得不好办。但是,想到稿件见报后,认真总结一下经验,还是应该的,这对改进今后报道,提高我们写作水平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对《今日“两地书”》的报道过程,作了一番回顾。一去年7月,罗同松曾赴老山前线采访。回京后,正在酝酿写一篇通讯。9月,部队新闻干事马文科从云南前线来到北京,给人民日报送来了一大本材料,是有关前线将士与军委办公厅机关干部张立同志讨论  相似文献   

15.
坚石 《军事记者》2009,(7):34-3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曾有中央领导同志将其定位为“各类媒体的旗舰,各级领导执政的工具”。《人民日报》的评论无疑是“旗舰”上的“舰旗”。评论引领着舆论导向的航标,但凡影响深远者,无不是立意深刻、精工细雕而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记者》首次举办的1989—1990年新闻论文有奖征文活动,受到新闻界的支持和重视。1990年11月3日,征文评奖揭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等报第二天都刊登了新华社为此播发的消息,《新闻出版报》稍后也做了报道。首都有的新闻单位领导同志说,“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大有意义的事”。这对本刊和各地积极参加征文活动的同行们都是一种鼓励。这次征文活动历时一年(1989年7月1日——1990年8月30日),收到应征论文200余篇。从最后评出的九篇获奖论文的作者看,在中央、省、地三级新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日报记者赵红、通讯员滕四波写的通讯《应该发生的故事》,得到了读者的好评.此文五月二日在《北京日报》发表后,很快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配发了评论.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看到这篇通讯后很高兴.他说,这篇通讯内容和文字都很好,希望报纸今后多抓一些这类报道. 这篇两千七百字左右的通讯,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以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平凡中见深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报道了一位新闻记者因为一篇批评报道而被迫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他是江西《乐平报》摄影记者詹晓东。1999年1月,他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上用笔名“农笋”发表新闻照片,以《公开聚赌,学童上阵》为题,对乐平市高家镇成万人聚赌、还有学龄儿童参与的情况进行曝光,招致了本地领导的不满。有关领导把他叫去,拍着桌子责问他:“詹晓东,你为什么曝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0月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记者罗荣兴、曹焕荣和祝华新合写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两篇报道(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各地读者纷纷写信,称赞这是引人入胜、鼓舞士气的好文章。首都新闻界也给予高度评价。10月15日,中国记协召开改革宣传座谈会,邀请作者介绍了采写经过及其体会。嗣后,我们和他们进行了交谈,写下一些感受,以飨迄今仍对这两篇报道颇有兴趣的读者。没有“背景”敢于报道热点和难点的题材我们和参加座谈会的一些同志都认为,《方位》和《觉悟》连续登在头版上,篇幅又长,显得份量很重,猜测这是领导出题目布置他们采写的。“不是的。”罗荣兴摇了摇头说,“这两篇文章没有什么‘背景’,而是我们教科文部的同志近年来在改革宣传报道中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应该到西北高原去画点长卷,就是画不了长卷,画点短卷也好。”穆青同志对我们说的话,已成为我们的行动。去年冬天,我们冒着风雪和严重高山反应的风险,到大西北青藏高原和边疆地区采访两个月,行程一万多里。在800里瀚海、莽莽昆仑和巍巍唐古拉山等人踪罕至的边境线采访。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个意志和毅力的锻炼,而且在报道上有所收获,共发稿20多篇。其中人民日报采用的“开放搞活给高原边陲带来了什么?”和战斗在高原边陲的人民子弟兵一组10篇稿,读者反映较好。人民日报处理这组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