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已"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己”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青年时期是道德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自我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特殊意义。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建构策略有三:一是大学生个体自身不断加强道德自我修养,包括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道德体验和道德自省,提高道德自我认知水平,注重日常化的自我道德修养,加强道德自律;二是高校道德教育充分重视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发展价值,尊重其道德自我的完整性和自主性;三是社会积极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培养良好道德风尚,规范网络管理,为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道德上的困扰,如何处理道德与自我的关系,解决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道德失范问题,是大学生自身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明晰新媒体时代道德自我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提出建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透过对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自我道德评价时存在的偏差现象的分析,认为其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道德教育的扭曲以及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的年龄时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围绕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的途径来进行,努力使大学生能进行正确、客观的自我道德评价,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自我"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涉及道德自我的缘起、道德自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道德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同一性理论、性格类型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卢文格的发展类型理论.当前的道德自我发展理论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出发构建的,实际上道德自我是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今后需不断深化道德自我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社会层面的道德认知和个人层面的道德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判断中运用自身善恶标准进行判断,对同一类问题的道德认知不统一,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存在着知与行的不一致性,部分大学生将现实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认知区分来看。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现实社会之外又进入一个虚拟社会。虚拟社会给大学生带来严峻地挑战,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色情、网络游戏、黑客等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大学生,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在虚拟社会中的道德。建立强大的道德自我,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建构至关重要。因此,在明晰虚拟社会的道德自我的基础上,要对大学生行为主体自身、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提出建构虚拟社会中大学生强大的道德自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道德理想主义为精神主旨,以"内圣外王"为人生坐标,追求德性和"道德自我"的精神建构与价值实现,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核和个体生命价值理想主题.道德自我的建构与价值实现兼具伦理自然主义与道德理性主义相统一的特征;通过道德实践奉献于社会以及通过修养提升个体人格,是道德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道德人格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从主体性道德人格角度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多重意义:有利于培养富有自主、自为、自由精神的道德自我,有利于形成具有导向、整合、内化功能的动力系统,有利于形成包容个性、规范、合作的同辈群体.认为基于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应通过重塑道德自我建构由他律走向自律的道德人格结构系统、共情培养建立同辈支持鼓励与群体合作机制、体验式活动回归以实践为主导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教育等三个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