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知行脱节、知行背离的现象,通过理论梳理与教学实践研究,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知导行":培养理性、纠正偏差、提升认知;在实践教学中促进"知行转化":培养情感以强化行为意愿、加强实践以巩固认知状态、锻炼意志以促进知行统一;在考核评价中推崇"知行并重":考核内容上理论与品行并重、考核主体上教师与学生结合、考核方式上静态与动态互补。  相似文献   

2.
知行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别具特色的问题之一。宋明以来,它以个人为主体,主要围绕着知行的先后,分合,轻重,难易展开讨论的,这可以看作中国古代知行观的范式。王夫之穷尽了这一范式的发展余地,成为中国古代知行观的集大成者,在王夫之知行观的抽象理论中包含着封建主义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3.
传统社会身处"知行合一"之中它在理论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提出实践标准问题。近现代社会身处"知行二分"之中,它需要也有可能并在事实上提出了知行统一的问题,但它又不能取得这样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和实践上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确立实践标准并在其中达到知行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出于革命需要探讨“知行”问题的哲学家,他突破传统观点,大胆创新,扩大了传统的“知”、行”概念,丰富了它的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观点,提出“知难行易”,孙中山的知行观虽有局限,但他的研究在认识论上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知行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作了经典性的表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3页)但近年来,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化,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知和行的关系问题,以及知行最终统一于什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就知行系统的规定、知行相互决定及知行最终统一于需要,谈一些粗浅看法。一、知行系统的规定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实践。知行各自组成为系统。认知系统是包括人类全部观念的知识体系及一切意识现象。对这个系统可以  相似文献   

6.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行先后,知行高低,知行难易等论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知行统一观是对中国古代知行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使之成为中国化的科学的认识理论。我们把握知行理论对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提高认识能力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有关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研究中,知行不统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小学生中,若按年级纵向比较,就会发现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行逆反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和公民权利义务的角度研究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知行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儒学史上,孔子最先论及了知行问题。他的知行理论涉及道德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对其道德论意义作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其中所蕴涵的认识论思想也是传统哲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在其道德论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其认识论意义,以及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纵观知行观的历史演进,知行关系问题是知行观的核心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知行观来纠正教育中知行关系所谓的先后、难易、轻重、动静问题,从而使教育者的知与行、学习者的知与行以及互动型的知与行达到教育情景中的“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商雅琼 《时代教育》2009,(11):38-38,41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特有的一对范畴.所谓知,既指知识之知,又指道德之知;所谓行,既指一般意义上的行动,又指道德行为和践履。由于儒家哲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故儒家学者谈知行问题,在主要的意义上,是关于道德认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问题,从本质上说,是道德修养的问题。王阳明作为儒学发展在宋明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探讨也是落在道德修养的问题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有关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研究中,知行不统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小学生中,若按年级纵向比较,就会发现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行逆反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和公民权利义务的角度研究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最大问题是知行不和谐不统一。知行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杰出人物倡导并坚持的道德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学校德育课实现“知行统一”有效途径:一是深化德育课程改革,以完善知行统一;二是强化教师言传身教,以促进知行统一;三是健全自我教育机制.以加强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知行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打算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着重考察毛泽东同志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解决知行关系的问题及解决的程度,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内约束力研究对个人素质提升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用知行一致性程度来反映个体行为自我内约束能力的高低,构建了内约束力的测量模型,并以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评价项目编制了内约束力问卷,然后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发展水平较好,内约束力整体水平较高,但知行脱节、认识偏差等问题也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上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朱熹德育知行观是对先秦儒家及二程的德育知行观的继承和发展。朱熹德育知行观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其贵知、重行和知行相须的德育方法上。朱熹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对当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高校德育要深化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要加强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做到以知导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脱节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德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自身行为中存在的知行脱节问题,并初步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在诚信的认知与践行上存在着严重的异化现象,影响其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知行统一的意义,分析了导致当代大学生诚信知行异化的原因,并提出了促使当代大学生诚信知行统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知行关系的认识会决定着我们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问题解决的方式.因此,首先破解常规系统中的知行关系.并通过研究活动系统,以活动系统为载体构建新的知行关系,主要有知识和行为的双向建构关系,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相关知识,社会因素下的知行关系及非确定性的知与行等.最后,从教学观,课程观和师生观等三个层面提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衡量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育对象是否能够“知行统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象.本文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环节上来分析“知行背离“的原因,探索“知行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学德育过程中,“知行不一”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带来的消极后果极其严重。造成中学生“知行不一”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社会方面的、学校方面的、家庭方面的等。解决这个问题,须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德育的内容、形式、手段上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方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