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2.
连续两次考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我发现学生不认真、不细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于是我决定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让学生每人回家数出300颗麦粒并小心地带到学校来。布置这项作业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培养细心的好习惯,并且我打算往后多布置一些这样“另类”的作业。  相似文献   

3.
9月份刚接手这个五年级的班,我就发现小李同学虽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较为浮躁,与同学老师相处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犯错误时,不但不虚心接受意见,反而总要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甚至诡辩,加上他的劳动观念较差,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交朋友。他并不快乐,常感到孤独无助。他的父亲是一家美国公司的翻译,母亲在内地下岗后来到深圳专职照顾儿子,对孩子的学习倍加关注。我和其父母进行了多次沟通,对他进行“挫折教育”。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共同努力,纠正了他的缺点,发掘了他的潜能,使他变成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其中,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大力配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教育片断。  相似文献   

4.
选择信任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所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这扇可怜的门,自打安上那天起.几乎就没有一天不被淘气的学生蹋几脚。学校领导和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先是严厉的:“不许踢门,”“爱护大门,人人有责。”后是温馨的“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痛”.诸如此类.软硬皆使.可是都不顶用。大厅门破以后,许多老师建议干脆把木门换成铁门,  相似文献   

5.
严卫林 《湖南教育》2005,(17):12-13
孩子的同情心哪里去了 案例一:“他们怎么不早点死、”暑假期间,酷热难当,一些学校的师生正在挥汗补课:某日,附近一中学的学生上学路上遇上了车祸.死两人,伤三人。为此.教育局下令各中小学一律停止补课:接到通知.学校立刻宣布停课,学生们欢呼雀跃。路上,有几个同学不无遗憾地说:“哎.他们怎么不早点死呢?否则我们也不需要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罪。”学生的感叹真让人欲哭无泪.  相似文献   

6.
做教师的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爱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老师,孩子根本不听我的,您帮我多管管”。显然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学校就是管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怀念课堂     
乡镇教育机构改革,我被抽调到乡中心学校,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脱离课堂,已整整两年了。下班回家,在经过学校操场的时候,一个学生跟我打了个照面,他突兀地问了一句:“陕老师,您怎么不教书了?”这一问真把我问住了,我盯着他,半晌竟然答不上来。  相似文献   

8.
案例:这样的电瓶车可以充电吗? 学校的场地非常紧张,但为了方便教师骑车上下班,学校专设了电瓶车充电区。2006年,为了规范管理,学校又给每辆车都定了停车住。一天下午,总务副主任带着难题来了:“杨校长,有位教师有两辆车子需要停放在学校,可以吗?”我是校长,同时分管后勤工作。我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这位教师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近,又住在五楼,因此,长期将女儿的电瓶车放在学校里过夜,并且天天在学校充电!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产生分歧。”这充分表明了学校和家庭两种教育力量紧密配合的重要意义。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否真正能够达成共识?该如何达成共识?为了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和方法,我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对本班的一个小学生进行个案研究,这名小学生叫李小娜(化名),女,今年12岁…  相似文献   

10.
比赛之痛     
学校将要参加上级举办的广播操团比赛,我一直担心班上有几个学生做操质量过不了关,每天单独进行训练也不见成效。比赛前几天,不知是谁想出一条规定:比赛时每个班去掉做操最差的四个人,这样,我的心事总算搁下来了。  相似文献   

11.
一、校长把好“一身正气、克己奉公”自身关 现代学校的管理要以人为本,运用正确的激励手段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树立群体精神、群体意识及良好的校风,这是学校德育成功的前提。为此,作为校长必须要恪守“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的古训,做到:不乱用公款吃喝;不随意用公款请客送礼;不拿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分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小学阶段,学习似乎只是童年生活的点缀,印象中除了永远干不完的农活,就是说不完的趣事:放牛、挖猪草、爬树、捉鱼摸虾、偷橘子……每逢农忙,学校必放假,一年两次。  相似文献   

13.
蔷薇小学成为蔷薇现象,向我们展示了上海基础教育的一个发展。弗里德曼此行的目的看似偶然,我觉得是一种必然,因为上海的基础教育已经具备了弗里德曼视角中的观测点的要素。这个要素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就近入学,不选择学校,学校不选择学生,这就是家门口好学校这个概念的由来。二是对弱势学生群体的一视同仁,关注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4.
毛弟:其实我跟我哥小时候都不讲话的,以前就算在学校遇到了,两人也会装作不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赏识”二字早已认识了,但对“赏识”二字内涵的真正理解还是源于学校推行的赏识教育,源于一个后进生的转变。原来赏识这么美丽。现在的学生都有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即使不厌学,学习自觉性也不强。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就是这样,每天都有几位学生没有做作业,听课时总有几位学生不认真。其中有一位后进生更是经常没有做作业,学习成绩差,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我使出浑身解数:把他留下来补课,对其进行有关学习目的性的苦口婆心的教育,请家长到学校……十八股武艺用尽,但是收效甚微,我丧气,想放弃,正巧学校推行赏识教育,心想何不一试。  相似文献   

16.
为期两个月的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我回到学校,又将走进魂牵梦萦的三(甲)班。不知道为什么,走在通向教室的走廊上,竟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之感:“我的学生们在这50个日子里有什么变化呢?想我吗?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是否能不负这‘骨干教师’之誉呢?”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的脚步欲快还慢——再给我一点时间吧,好让我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逐渐开展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人的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有时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是很难真正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我以为目前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三“缺”与两“不缺”的典型弊端。  相似文献   

18.
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这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学校中都是普遍现象,尤其是日本。谈到日本的学校教育,恐怕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孩子们整齐的校服和统一样式的书包。在来到日本之前,我认为这没什么奇怪的,只要教育主管部门下达一道命令,再加上或多或少的一笔经费,放到我们哪个学校都不难做到。直到亲身来到日本冬天的校园,我才发现了其中的不简单:  相似文献   

19.
家有小女     
冷梦 《今日教育》2004,(2):45-45
我女儿小学快毕业那一年她的爸爸去了国外,这样一来出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女儿没有了双轮专车接送她的“司机”。女儿的安全问题让我担忧,于是我神情严肃地给女儿规定了,两条家法:必须按时回家;万一放学晚了必须打电话或呼机。我那时做报社记者,我的工作时间不确定,贯彻家法靠的是现代通讯工具和女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倪尚勤 《上海教育》2004,(7X):62-63
当组织上作出支教动员后,我的心情非常矛盾:作为一个有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理应服从组织安排,而且一切的苦和难,凭我坚韧的意志和毅力是不惧怕的,我也自信在语教学上能为云南的学校带来一定帮助。但正在读书的儿子谁来教养,我和儿子又无住房,儿子寄宿何处?学校领导及时为我排忧解难,帮助我一起解决了儿子的寄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